周世军
湖北省松滋市洈水镇大岩咀初级中学
摘要:投影教学设备安装在现代初中课堂,这种新的教学设备为教师提供了新的挑战。这种教学设备给初中地理课堂增添了许多色彩。本文讨论了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功能及其对初中地理课程的影响,其中包括丰富多媒体信息技术对课程资源的使用,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导入课程内容以及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建活动任务等方面。
关键词:多媒体信息技术;初中地理;课堂应用
一、利用多媒体照片了解河流的分布
在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视频显示功能并将其应用于地理课堂。向学生展示与课程相关的照片,以便学生可以从图片中了解地理知识并跟踪照片中的地理信息。教师可以通过教授河流的分布来应用此功能,让学生从图片中了解我国河流的分布,以便学生找到规律。投影教学设备是一种新型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它增加了许多应用功能,可以丰富课程设置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初中地理课堂上,教师可以使用投影教学设备为初中地理教学添加翅膀,鼓励学生了解不同的自然地理,并通过交流来学习地理。
通过在东北三省教授“白山与黑水”,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的缩放功能来发展学生的区域性认知技能。教师可以在教室里的中国地图上向学生展示东北三个省的位置,然后邀请学生到讲台上放大在现代教学设备上显示该地区的位置。可以看到学生分析长春,沈阳,吉林等城市的地理优势及其关系。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区域认知水平。因此,教师在将来的地理教学中也可以使用这种方法。
二、使用投影教学设备导入课程内容
投影教学设备还具有拖放组合,模式切换和智能绘图功能。老师教学生时,他们还可以使用投影教学设备功能将学生带到地理教室并导入学生的课程内容。当教师使用这些功能创建和导入学生课程内容时,最好让学生体验这些功能。这不仅会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能力,而且还将使学生能够通过体验这些功能来了解地理课程的内容。教师在教授特定位置的地理知识时,并要求学生在现代教学设备中放大或缩小该位置,从而在世界地图或中国地图上了解该位置的位置,并比较该位置的大小。。
例如,在“中国自然环境”部分教授气候内容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气候的形成方式,我使用了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动态显示,以便学生可以从多媒体设备观看气候的形成过程。在课堂上组织了一个动态的气候形成过程,向学生展示了多媒体设备。通过这种多媒体动态演示,学生可以了解气候的形成与陆地和海洋的关系,地形和纬度的关系。这样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与求知欲。
三、使用地理知识作为系统设计问题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使用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在为学生设计地理问题时,他们必须将地理知识作为系统的设计问题。通过分析和理解地理知识,可以设计出可以由学生深入探讨的问题。通过提出这样的问题,学生可以从一点到一点地探索地理知识,对某些地理知识有系统的理解,并充分理解地理学科和知识体系。在向学生教授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使用投影教学设备设计学生的活动任务,投影教学设备可以显示各种活动任务,并为学生提供完成活动任务的素材。
学生可以使用自己的多功能平板电脑来解释和分析活动任务,从互联网上收集信息,然后使用投影教学设备展示他们在执行活动任务中的成就。
例如,在自然灾害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预先准备的洪水模型的空间图像。在这种模拟方案下,我们看到学生从媒体上展示的场景中了解了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因此,通过教授自然保护知识,学生也可以学习和乐意接受所讲授的知识内容。
四、利用地理教具创造学习环境
在学习过程中,利用地理教具给学生创造更清晰明朗的学习环境,如果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知识时使用有趣的地理教具,就可以集中学习的注意力。因此,在初中地理课堂上,教师可以使用地理教具为学生创建与地理课程有关的学习情况,以便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并提高学生的地理认知能力。
例如,在“中国自然环境”部分教授气候内容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气候的形成方式,使用了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动态显示,以便学生可以从多媒体设备观看气候形成过程。在课堂上组织一个动态的气候形成过程,向学生展示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学生可以从这种动态中看到:夏季,有两个季风吹到地面,一个是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另一个是印度洋的西南季风。随着两个季风的临近,动态图片中的沿海地区开始动态下雨。当季风吹到地面时,降水越来越少。季风袭击青藏高原时,被高山所阻挡 ,因此该地区的高原山地气候盛行。海拔越高,温度越低,降雨量越少。通过这种多媒体动态演示,学生可以了解气候的形成与陆地和海洋的关系,地形和纬度的关系。这样就把复杂的地理知识简单化了,也就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五、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探究地理问题
在进行地理教学时,老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为教学重点,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提供机会来积极地讨论,分析问题进行协作。这将使学生能够主动获得重要的地理知识,并有利于教师完善地理知识系统。教师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地理知识可以植根于学生的思维方式,以便形成学生的长期记忆。
例如,教师在讲解“亚洲”之后,对学生进行了一些提问。让学生能够认识到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对人类世界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让学生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让学生借助对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认知,学会简单的对时区和日期的相互换算能力。当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对地理问题进行分析,让学生能够知道问题的重点是什么,从而能够精确的判断信息。例如,世界第一大洲是什么?学生可以直接从七大洲里面进行搜索,然后根据课本知识点的记忆,能够立即判断出世界第一大洲是亚洲。在未来的学习地理中,学生还将能够清楚地记住信息技术教学设备中显示的地图信息,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取得良好的成绩。鼓励学生健康发展和成长。
参考文献:
[1]陈学明.初中地理课例设计的有效途径——以“地形图的判读”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10):36-38.
[2]张慧.初中地理课堂有效问题设计的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3]孟文杰.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多媒体的有效运用[J].神州,2017,(12):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