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的“三部曲”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2期   作者:陈巧娥
[导读]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
        陈巧娥
        福建省安溪县第十九小学
        摘要: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班主任要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将以往独断、权威的角色向学生的引路人和指导者有效转变,给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努力打造一个“人人有事做、事事有监督”的和谐班级,通过自身的引导、监督、示范和提醒,逐步帮助学生形成规范的行为习惯,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内心想法,通过和谐沟通、耐心指导来改善他们的态度和行为,最终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三部曲;策略
        一、以平等沟通为核心,关注学生内心情绪
        小学阶段的学生会因为父母过高的期望、教师所布置的繁重作业而产生厌学甚至弃学的情绪,作为班主任要探寻学生情绪的发源处,做一个“有心人”,及时地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绪发展状态,通过多种方式与学生进行平等地沟通,以此来发现那些还未显现出来的不良情绪,针对这些情绪做出适当地指导,做到“对症下药”。因此班主任要以平等沟通为核心,给学生最真诚的关心,加强对学生内心情绪的关注,并通过耐心地引导来消除未来学生出现消极情绪的可能性,使学生的状态得到改善。
        例如,班里某位学生平时不好好学习,在课堂上总是故意捣乱,做出违纪的行为,多次点名纠正无果,这让很多任课老师都头疼不已,在课下也经常与同伴发生口角,动不动就要骂人。对此,我把她叫到办公室来与她进行平等地谈话,以朋友的身份询问她“虽然你总是捣乱,但你的成绩却不是很差,可见你是个聪明的孩子!那你为什么要故意捣乱呢?”通过聊天我了解到原来由于父母偏爱家里的二胎小弟弟,对她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心理觉得不公平和委屈,所以产生了厌学的情绪。知道了学生情绪的来源,我于是找到该生父母对他们的教育方式进行指导,作为父母应该不偏不倚,做一个公平、公正的监护人……最后,通过挖掘学生内心深处的隐藏情绪,及时地帮她解决了未曾说出的问题,慢慢地她也不再捣乱,逐步改善了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
        二、以习惯养成为目的,发挥正确引导作用
        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长和父母等身边人的引导。小学时期是行为习惯养成过程中最不可忽视的重要阶段,班主任要围绕“促进学生文明习惯养成”这个中心来开展一切班级管理活动,从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各环节入手,密切地监督每一位学生的表现和所做的行为,对于不良表现或错误的行为进行针对性的指导,通过长期监督和反复强调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班主任要以习惯养成为目的,充分地发挥自身正确引导作用,尽可能地实施精细化的管理,在日常细节中向学生渗透优良的习惯作风,长此以往使其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例如,我在班里组织了一次“保护环境,我爱我班”的活动,与学生共同打扫班级的卫生,让整体环境“焕然一新”。首先,把现有的清洁工具合理分配,拿到扫帚的同学开始扫地,拿到收纳袋的同学收集那些空的矿泉水瓶、饮料瓶,拿到拖把的男同学则负责拖地,还有的学生负责擦黑板、抹桌子、给盆栽浇水……没有分配到清洁工具的学生则把椅子搬起放到课桌上。其次,我起好带头作用,在看到走廊上的纸屑和垃圾时主动捡起来,也号召同学们不要光顾着自己脚下的“一亩三分地”,在看到走廊上、其他地方有垃圾时也要捡起来丢进垃圾桶。最后,通过多次开展实践活动,并结合我的正确引导,学生们逐渐形成了“讲卫生、爱环境”的良好习惯。
        三、以激励评价为引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受到外界的激励可以说是大部分学生的心理需求,尤其是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心理上更容易产生获得肯定的成功体验。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加强对评价的重视,倾情打造合理的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的激励评价,通过自己的语言、眼神或者情感对学生的各种行为给予肯定,使学生在接收到评价之后产生愉悦体验,有利于调动他们今后学习、做事的积极性。因此,班主任要以激励评价为引领,注重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给予评价,让班级的管理变得更加有效,便于班主任更好地掌控整个班级,优化班级管理的整体效果。
        例如,班里有几名后进生的学习成绩不是很好,在听老师讲课时,总是听着听着就跟不上进度了,我专门对这些学生的共性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必须采用具有鼓励性和指引性的语言与他们进行交流,在后进生取得“难看”的成绩时尽量减少批评,在发现他们取得了一些进步时,要第一时间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比如某个学生虽然是班里倒数第一,但与上次相比,错题明显减少、书写的字迹也越来越工整,对此我采用了激励的评价:“你是不是偷偷练字了呀?写得字越来越好看了哦!上次错的题这次都做对了呢!很棒哦!奖励你一个笔记本,可以用来收录一些错题……”通过激励性的评价可以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进步,进一步调动他们想要“更上一层楼”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班主任要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充分依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其原有的认知水平,加强对每一位学生的关注,通过“以平等沟通为核心”、“ 以习惯养成为目的”和“以激励评价为引领”来优化班级管理的整体效果,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雯婧.论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班级管理策略转变[J].文学教育(中),2014(08):135-136.
        [2]沈正兰.农村小学班级管理中倾注精神关怀理念[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4(09):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