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地理课堂人地协调观的课堂案例探究 --------以《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为例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2期   作者:孟静
[导读] 首先,塔里木盆地作为第八章第二节的内容,在西北地区的总体区域学习之后进行学习,
        孟静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实验中学  255000
        一、基本信息
        课名:《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学科(版本):地理(山东教育出版社)
        章节:第八章第二节
        学时:1课时
        年级:七年级  第二学期
        二、教材、学情分析
        首先,塔里木盆地作为第八章第二节的内容,在西北地区的总体区域学习之后进行学习,是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想结合的突出区域,是学生学习、研究区域分析方法和人地协调发展理念的突出代表性区域。新疆是我国西部边境的窗口,是一带一路的突出一环,教材选择塔里木盆地作为区域学习的代表,突出了在西北干旱的典型自然条件下,对农业、城市、交通、资源开发带来的影响,突出体现了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其次,本节教材包括“沙漠和隔壁广布”、“油气资源的开发”两大部分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树立开发与环保并存的人地协调发展理念以及全国经济发展的大局观,养成可持续发展意识,借助此部分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
        最后,七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年多的中国地理学习经验,已经对中国地理区域部分的学习特点、学习方法、基础知识储备等有所掌握,本节教材综合性和地理要素联系性较强,地理课堂的进步和节奏需要进行积极调试,在课堂活动的设计时要借助问题的设计整合和核心地图的利用,多考虑到前后知识和方法的整合,在学习活动中,注意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因此,全面整合教材、优化设计问题,利用学习小组和希沃技术,以实现师生活动、生生互动、师师互动、师生互动,共同探究,共同进步。
        三、教学方法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操作方法,借助希沃平台,引导学生在自学、互学、群学中进行展示、质疑、交流与分享。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指图说出塔里木盆地位置对气候的影响;归纳总结塔里盆地农业、城市、交通的分布特点;指图说出西气东输的两条线路并分析对东西部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地图分析塔里木盆地典型的自然环境特征及成因;运用地图说明塔里木盆地业、城市、交通的分布特点的影响因素;运用图文资料,描述资源开发利用对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各地理要素之间联系的学习,引导学生初步体会人地和谐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观;通过对油气资源开发的学习,增强环保意识和树立全国经济发展的大局观。


        五、教学重难点
        分析塔里木盆地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塔里木盆地在资源开发中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整体感知塔里木盆地,导入新课;问好,导入课题;播放《印象塔里木》视频,并出示问题;观看视频,了解概况,看完视频回答:反映塔里木盆地的干旱和宝地的地理信息有哪些?播放《印象塔里木》视频,设疑、激趣,帮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整体感知塔里木的景观、自然环境及资源开发情况,为后续学习搭建基础台阶。
        (二)目标定向和具体教学过程
        认定学习目标,出示目标,引导关注核心词: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要素影响、资源开发路线及重要性。集体朗读,感知目标,并读出班级水准,提升士气,师生同屏,目标认定,了解学习脉络,提升士气,缓和气氛,提取目标关键词。
        1.设置第一目标
        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点,及其对城镇、交通线分布的影响要素。出示自主学习一的问题设计及自学和交流展示的评价标准。请学生根据学案或屏幕,自主完成两个问题的学习任务后,上台指图展示。请学生结合课本P79图8.16,指图描述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结合课本P79图8.16和8.17及文字,指图说明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的原因。
        2.拓展应用
        根据结构图,将代表地理要素联系的序号拖入方框内,将课后活动进行问题搭桥、补充和拓展:形成四步走的四个问题,通过两步找(绿洲、交通线)---析(水源、分布)的过程,进而归纳水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利用微课梳理此环节涉及到的自然和人文要素,帮助学生巩固区域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方法;3、通过变式拓展应用,借助希沃拖动功能,将学习过程和重点内容进行明晰、强化和整合。
        3.进行教学过渡
        借出示问题——结合地图分析,修建沙漠公路的用意是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后,出示图文资料——油气分布图和数据以及开采图和管道运输方式。利用视频资料,补充油气开发的意义;借助沙漠公路修建问题以及油气开发的部分相关图文资料,明确油气开发的可行性同时梳理零散知识,衔接教材主线的同时,开拓学生视野。
        利用视频,帮助学生理解西气东输油气开发的意义;通过这两步内容,进行教材知识和教学环节的过渡,并对距离学生生活经验较远的知识内容进行补充和搭桥,帮助构建环保观和经济全局观。
        4.梳理归纳知识脉络
        出示自主学习二的问题设计及自学和交流展示的评价标准,出示思维导图。利用三个核心图梳理知识脉络,进行梳理归纳和课堂检测;通过两幅核心图,和四个整合后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识图归纳西气东输的线路、意义和环境保护,提高学生的读图、用图的学科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5.布置趣味活动
        通过小组组长任务分配,提高四人小组的参与率,为合作学习搭桥,实现组内互动的优化,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增强学生责任感;借助希沃软件的游戏互动功能,设计闯关游戏,在梳理重难点和零散知识的激趣过程中,帮助学生进行无图构图、以知识点带动知识面的过程;通过“生态和经济效益双赢”强化落实,提高对资源开发的环保意识,增强爱国情感,为祖国事业点赞;利用思维导图,对本节课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回扣目标,结合学案练习,进行课堂检测和自评分析,对本节内容进行巩固提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