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宇波
信宜市第一小学 525300
摘要:本文基于相关理论研究分析,以即兴创编教学活动的历史发展为经,以新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为纬,对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即兴创编教学活动的内涵及实施做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即兴创编
音乐与创造流动在人类生活中的每一处角落,无论是作曲还是表演,亦或是欣赏都可以说是音乐创造的表现。因此,基于音乐课程教育,本着丰富学生音乐体验,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动机,潜移默化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目的,有必要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方法。
一、陶冶情操
音乐从古至今在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相应的审美标准,如古代的“平和”“德音”等,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在古代的音乐审美准则上,现代音乐的审美则更具有开放性。基础教育阶段的音乐课程除了要向学生输送音乐知识与技能之外,更重要的是厚植学生对于音乐的审美,从音响结构,音响基本要素,基本组织来分析不同音乐风格以及它究竟好在哪里等。音乐艺术是不同时代下人们审美经验、标准等多方面的积淀,而作为教育的一门学科,需要让学生去接受这些经验和标准,从而纳入到自己的心理审美结构当中。即兴创编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感知和创造美,在这些过程中融合情感与实践,使音乐课堂变为综合性的教学。首先,建立音乐审美标准要培养学生鉴赏音乐美的基本意识和能力,进而才能够在即兴创编中引导其逐渐掌握表现与创造的一般方法,该过程同时也在陶冶学生的情操,创编也就成为了学生情感的缩写。假设学生还没有具备听觉上的基本音乐审美素养,只停留在音响感知的层面,这也就意味着学生对于欣赏音乐作品只会去模糊地听取当中的内容,却不知道情感流露,美在何处,作品中运用了什么手法和方式来表现等。
音乐本身的特质决定了其作为教育的价值,其中审美正是使音乐教育价值最大化的关键因素。美育包含审美与立美教育,日常教学中的即兴创编活动就是实现来能够中教育目标的最佳载体之一,审美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乐感,良好的审美趣味以及音乐鉴赏能力。通过聆听和欣赏一些经典的乐曲来建立起良好的音乐审美趣味,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和深化乐感,逐渐学会分析音乐作品中的手法和音响要素,整个过程都是音乐审美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那么在审美教育中又该如何通过即兴创编活动来实现目标呢?比如请学生跟随着乐曲进行简单的身体律动或打节拍,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律动与音乐的融合,这就是培养乐感的过程。除了审美教育,即兴创编也为学生提供立美教育,审美与立美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后者强调从形象上率先唤醒学生的心灵,引导其在感受的基础上学会有目的地创造。
这二者之间的联系在于,创造美的过程必定会贯穿个体的审美意识和情趣,而立美的成果就是审美的依据,审美能力则是立美的条件。例如,在听赏《茉莉花》时,这首江苏民歌需要学生通过欣赏和分析来总结出此类曲调的婉转优雅以及细腻的旋律线条。经过仔细聆听可以发现旋律中出现最多的就是do,mi和sol三个音,这既符合传统民族音乐的特征,也符合茉莉花留给人的印象。这个过程就是审美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民歌的审美情趣。那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基于歌曲旋律的特征来进行旋律续写,也可以选取另外一首感兴趣的流行音乐来进行创编,强调结果大体上要符合所学的乐曲特点。整个过程是在学生感受美之后有目的地进行创造美,实现了审美教育与立美体验的有机融合。
二、激发创造
创造力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国家提高竞争力的要求。人才培养并不难,难的是培养具备创新思维与创新精神的人才。早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就已经开始组建专项部门,研究音乐对于创造力培养的作用,其研究成果也成为了音乐纳入美国核心课程的重要理论依据。近些年,创造能力的培养受到了广泛的倡导和重视,相较于其它课程,音乐教学中的即兴创编活动可以说在培养和发展个体创造力方面有着独特的性质和意义。
音乐本身就是在创造汇聚过程中所产生的,而作曲、表演与欣赏等活动也被成为三度创造,学生通过聆听作曲家的作品,以及听赏和表演等行为过程其实都是伴有个体独特想象的创造性表现。此外,由于音乐的不确定性,也就是开放性特征,很容易出现同一首乐曲,不同人听会有不同感受的情况,也因此所组织的即兴创编活动就会有不同的结果,这其实对于学生创造潜能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优势,在没有固定答案的限制下,学生可以尽情地想象与创造,每一个改编与创造都是其个性化和潜在意识的体现。例如,在《火车咔咔咔》中,教师请同学们聆听乐曲,思考这是怎样的一种乐器,才能够令你联想到火车运行时的声音和情景。接着根据乐曲的节奏来选择身边的材料制造声音,或结合身势动作来创编一段“开火车”的情景。通过联系乐器与火车,启动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随之在课堂中利用节奏、旋律、打击乐器等来根据乐曲主题边听边想像,或是用图画和线条来表现出音乐的强弱、情绪等等,整个过程由于没有固定的答案,使得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散,其个性也得到了肯定和鼓励。
综上,即兴创编活动的倡导,是因为创编有时比纯粹的聆听和演唱更能够丰富学生的内心,唤醒他们潜在意识中对于美好音乐的向往与感受。为此,本文仅以短浅之见对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即兴创编活动做简单的探讨,以期能够为小学音乐教育工作尽一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马玉兰.小学音乐即兴编创教学现状研究[J].情感读本,2018(09):2.
[2]黄建慧.即兴歌曲创编 增强小学音乐学习创造力[J].学子(理论版),2016(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