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冉
厦门信息学校
摘要:教育体系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素质教育,在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中,教师应该根据课堂的特点进行教学,将文化育人理念渗透到教学中,教师在开展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将文化育人理念贯彻到每一个环节,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因此本文就文化育人教育在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中的应用为主要阐述内容,对教师教学提供新的发展方向以及教学观念。
关键词:文化育人;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中
随着新教学理念的落实,需要将人文育人理念有效地与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相结合,提高教学教育水准,探究素质教育新方向。目前,在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专业教师积极探索,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以及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可以全面提升自身素质。
一、提高文化育人理念的重视
新课改以来,文化育人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的课堂教学活动,还是以知识传授以及技能指导为主,对学生文化以及情感等方面的教学力度不足,使学生无法全面发展。为落实文化育人理念,首先教师要重视文化育人理念在美术设计以及制作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推动文化育人工作的开展,使学生能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也是开展文化育人工作的主要目的。其次,学校专业课教师要定期开展研讨会,与经验丰富的教师沟通,并制定文化育人工作的开展计划,明确短期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规划,并且不断地对教学规划进行改进,使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能够以文化育人教育为导向。教师需要按照教学规划内容,开展教学活动,不断探究文化育人理念在教学工作中的有效落实方案以及策略,提高文化育人工作效益以及质量。最后,教师需要积极与学生沟通,使学生了解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不但需要注意文化课的学习,还需要提高对个人品德的学习,不断提高个人修养,积极配合,使文化育人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二、对现有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搭建良好的教学氛围
渗透文化育人教育需要教育资源的支持。首先,学院应当积极搜集并整理关于美术设计以及资源资料,然后将这些资料进行归纳整合,并且不断丰富文化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和谐的文化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美术设计以及制作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中国话以及书法等中国传统元素上,搜集相关爱国教育资料,让学生自行收集关于审美以及美感教育等方面的资料,通过多种途径不断扩充教学资源,把不同的资源类型应用于不同的文化教育工作,能够在课堂中灵活使用不同的教学资源,并使学生能够在文化熏陶中,不断磨砺自身的技艺以及素质。
三、搭建互动平台,丰富活动内容
在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中,文化育人教学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还可以使学生的艺术修养提高,为学生提供美学感触,使学生能够稳定提升自己。为促进学生与学生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可以搭建互动平台,使学生可以在平台上互相讨论文化感悟。在学习中国画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对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的差异性进行分析,从国内外建筑特点以及民族建筑设计着手,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让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分享自身学习体会。
在了解中国书法相关知识时,也可以让学生讲述自己对书法的看法,以及从创作以及设计这两个方面对平时接触的名家作品进行分析,提高教学活动丰富性,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
四、文化育人理念的应用措施
美术教学不但需要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还需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需要教师具有责任心之外,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教学方式。
(一)突出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的趣味性
为更好地贯彻文化育人理念,首先需要提高教学的趣味性,美术教育是教师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方式,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专业知识的教学,没有让教学课发挥道德教育作用。因此,为提高教学效果,需要增加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首先,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的活动形式要具有趣味性,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安排更多的情景写生教学,多开展一些趣味活动,例如课堂讨论以及视频鉴赏等,使学生可以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让学生的主动性得到激发,提高教学效果。
(二)充分利用地方资源,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在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中,审美意识的培养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教师来说,需要着重课程中的美术欣赏教育。在目前的专业课程中,课堂内容有限,学生只能简单进行写生,没有发挥美术课应有的效果。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课不止需要提高学生主动性,还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开阔的空间学习,根据收集到的教育资源,配合不同的主题,采取不同的形式,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可以针对地方民族文化以及特点制定相应的课程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三)选择合适教学题目
教学题目贯穿着整个美术教学。好的主题需要具备以下几点:首先题目需要具有积极意义,积极的主题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热情获得提高,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思维观念。美术课程内容应当紧扣主题,内容清晰,方便学生掌握。
其次,主题选择需要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相符,主题课程的开展需要与学生的兴趣相符,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其中,只有这样的主题,才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审美意识,提高学习积极性。
最后,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课程主题应当鲜明凝练,可以更方便地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改正学生不好的学习习惯,需要注意的是主题应当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联系,切勿空洞,否则会降低学生学习主动性。
结束语:
为贯彻素质教育,需要对教学模式积极的改进,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将文化育人理念融入到美术设计工作中,明确文化育人目的,为学生学习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互动平台,使文化交流活动更加的丰富,使学生的各项能力提升,为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黄甜. 文化育人如何渗透到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中[J]. 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 2019, 000(012):P.188-188.
[2]贾忠峰, 张景武. 艺术设计专业中色彩构成教学模式创新探索[J]. 教书育人, 2008(36).
[3]沈晓怡. 地域文化在美术单元教学设计中的应用——以“贤文化”为例[J]. 中国农村教育, 2020, 000(010):P.58-59.
作者简介:姓名:周冉 ,出生年月:1990年6月,性别:女,学历:硕士研究生,民族:汉族,籍贯:北京,单位:厦门信息学校,现在职称:助理讲师,研究方向: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