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跨学科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2期   作者:王建康
[导读] “跨学科”可以促进《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王建康
        重庆市大足区双塔中学
        摘要:“跨学科”可以促进《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具体来说,可以改变过时的教学模式、可以弥补教材资源的不足、可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以解决知识内容和学习方法上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跨学科教学;研究
        21世纪是知识更新不断加速的时代,也是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此变化亦将不可控地给教育带来重大挑战。教育必须帮助学生为未来社会的适应做准备。 2016年九月。中国学生的主要发展素养已经正式发布。这一系列的变化可以看作是对新时期教育要求的积极回应。那么,当教育指向核心素养,作为道德教育主要渠道的道德和法治课程教育又该如何回应?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在现阶段,初中道德和法治的教育存在一定问题:首先,初中教师在讲授道德和法治方面,缺乏足够的教学经验,未能将道德和法治知识融入教学实践中,从而很难满足初中生的学习需求。第二,初中教师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多是“低微”的,而没有在课程教育中突出的课程重要性;第三,一些初中教师设计的道德和法治教育的内容有一定超纲性,对于初中生来说无法理解,从而难以提升教学效果,且亦阻碍了学生学习心气的形成。鉴于此情况,以核心素养培育为指标,初中道德和法治教学则需进一步革新,相关的教学方法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二、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跨学科教学研究
        (一)跨学科教学背景
        未来的人才应该具备哪些素质?跨越文化差异,思想差异,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合作的能力以及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这是跨越特定学科素养的综合素养。为了使学校教育具有这样的功能,就必须要有“跨学科教育”的概念,即超越学科教育进行综合教育。初中的道德教育和法治课程融合了历史,政治,地理,心理学和文学等各个学科的知识和内容,而为典型的综合课程。它的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已经超出了常规教学的范围,而与许多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有一定的联系。这意味着,教师在按此法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应秉持提高自身和学生综合素养、充分发挥学科教学功能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整合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
        (二)跨学科教学策略
        1.整合语文科目并运用“主题式”学习方法
        道德和法治与语文学科具有相同的道德教育功能。在课程表述的形式方面,它们都专注于语言和符号的表述,在教学方法中,它们也可以相互渗透与整合。例如,我们可以利用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性”的基本特征,实施“主题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并在理解分析中树立起的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例如在教学《共圆中国梦》一课时,设计“梦”的主题,首先由“个人梦想”说起,诠释“个人梦想”的必要性。然后拓展至国家,解析“中国梦、民族梦”的内涵,品味“中国梦”之意味。从“国家”、“社会”、“个人”、“经济”、“政治”、“文化”等角度解读“中国梦”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学习中让学生明白“中国梦”的意义,明白“中国梦”助我成长、修我品性,自己也当以勤勉回馈国家。使学生将感性认知内化于心,净化精神风貌,提升品格涵养。
        2.整合多个学科以实现知识内容的跨学科整合
        《道德与法治》教科书的内容涵盖了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各个领域,并在不同层次上加强了对学生的自信教育,文化教育和责任教育。如:心理学上的“刻板印象”,“青春萌动的”等;历史学中的诸多历史事件和典故,文学中通过对诗歌,绘画和书法的使用来渗透中国文化的传统元素等。

在教学中,如果不去学习或教授这些多学科资源,将失去教科书编写的价值,若进行专门讲授,又会加重教学时间和精力的负担。因此,可以以道德和法治教育为基点,进行跨学科的整合教育,或者可以从不同角度设立主题,而后进行对相关课外读物的汇编,如此,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科书内容的理解,也可以拓宽其视野,促其更好地树立起价值取向和信仰追求。
        例如,从历史角度来看,教材内容可以细分为激扬时代、明礼诚信,生活赞歌、家国情怀等板块。在心理学方面,联系心理学常识,设置“情感色彩”,“开始学习之旅”,“舞动青春”等板块,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在语文学科的角度上,从国学文化入手,将其分为“书文解字”和“古诗中的成长”等板块,以让学生在学习古典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提高文化品位,同时丰富学习资源,促进道德与法治理念进步。
        3.整合多媒体信息技术课程以建立“翻转”课堂
        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除了整合音乐,视频,图像,声音,动画等学习方法外,还可以通过录制“微课”来实施“翻转式”的课堂教学。即让学生首先通过微课理解所学内容的相关信息,解决课堂由于知识难点和概念多而无法达到学习目标的难题,并建立起“学生自主学,教师专注导”的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例如,在教学“踏上强国之路”一单元时,制作“强国的历史进程”的微型课;教学“中华一家亲”时,制作“多民族,多风俗”的微视频课等。另外,教师还可充分利用音乐,视频,图像,声音,动画等上述多媒体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加深知识理解;还可以使用“电子白板”之类的工具来进行师生互动....最后,在整合多媒体学信息技术资源基础上的一个现代化的“翻转”课堂便会得到建构。
        4.整合综合实践课程并进行“项目式”学习
        “活动性”和“实践性”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特征。且“道德与法治”学科亦注重“思行结合”,因之,运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项目式学习方法进行学科学习,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学科内容的理解,亦可以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其交流合作的能力和创新实践的能力。例如,在“参与民主生活”一课的教学中,首先确定“我参与民主生活”的公益活动主题与目的,而后将活动内容定义为“社区民主生活调查”;然后将全班同学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调查社区居民民主生活的表现、走访社区调查民主满意度、参与社区民主生活、协调民主纠纷等四个内容,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交流;在展示阶段,通过图片、表演、视频、访问和演讲等形式畅谈活动给自己带来的感悟和收获。这种学习方式增强了学生通过个人动手经验进行协作并参与合作过程的能力,并发展了学生的奉献、敬业等精神和责任感。
        跨学科整合是一种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新教育思想。它打破了学科的界限,重视不同学科的教育资源,并有机地整合了知识内容,设计,教学方法等。可以帮助教师突破学科教育惯式和界限,解决知识理解难、理解浅、思维狭隘等问题,并可同步推进深入的课程改革和对教材的合理科学使用。其亦基于道德和法治教科书编写的立意和新课程改革的方向,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促进深度学习和课程的深度革新。
        参考文献:
        [1]卢冬香.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9(22):13-14.
        [2]黄国兵.核心素养视域下道德与法治生态课堂的构建[J].小学教学参考,2019(21):52-53.
        [3]闫美丽.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思考[J].华夏教师,2019(14):70.
        [4]李克东,李颖.《STEM教育与跨学科课程整合》,《教育信息技术》,2017年第10期
        [5]李佩宁.《什么是真正的跨学科整合》,《人民教育》,2017年11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