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开放式理念提高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效率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2期   作者:陈亚华
[导读]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存在很多局限性,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体现尤为明显。
        陈亚华
        茂名市电白区霞洞中学 广东省茂名市 525427
        摘要: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存在很多局限性,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体现尤为明显。而究其根本,则在于教师囿于传统的理念和形式,缺乏求新求变的意识。所以,在农村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秉持开放式教学的理念,通过教学资源、课堂形式和学生思想的开放,构建自由、活泼、民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并得到愉悦的学习体验,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农村学生文言文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开放式;农村;效率
        在我国大力提倡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背景下,文言文作为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大量涌入语文教材,给学生打开了通往古代文学的大门,并且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但是,农村不比城市,受环境和资源的限制,农村教师一般缺乏突破传统的勇气,习惯因循守旧,导致文言文教学质量难有突破性的提升。而开放式教学的目的就在于促使教师求新求变,走出传统模式的束缚,让文言文与现代化元素和先进教学理念充分结合,从而让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一、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1.学生基础薄弱,兴趣不足
        农村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再加上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的熏陶,导致农村初中生语文基础比较薄弱,特别是文言文知识十分匮乏。所以学生对文言文很难产生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跟上老师的节奏,不能主动融入学习环境,且容易产生厌倦和退却心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教学有心无力,导致文言文课堂效率低下。
        2.教学理念落后,局限性强
        受环境或条件的影响,农村教育局限性强,教学理念相对落后,很多教师安于现状,缺乏改变和求新的意识。而且,文言文本身就是枯燥、复杂的,教师疏于对教学形式进行创新和改进,导致课堂氛围更加沉闷,所以在文言文课堂上,学生很难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只能被动地接受灌输。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都将下降。
        3.教学深度不足,流于表面
        语文教学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还要起到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但是,在农村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仅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忽略了学生思考的过程,也很少带领学生对课文进行拓展性探究。导致教学深度不足,流于表面,学生无法真正理解文章内涵以及作者的情感和意图,同时也限制了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总之,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拓展学生的历史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但是,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面临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便无法实现课程教育目标。因此,教师就要认真落实开放式教学理念,以提高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效率。
        二、农村初中开放式文言文教学的实践策略
        1.开放资源,优化课堂情境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面对文言文,我们感受到的是历史磅礴厚重的气息。而初中生生活在互联网时代,成长于现代汉语的语言环境中,所以在他们看来,文言文晦涩复杂,与现代环境格格不入,因而很难产生学习的兴趣。另外,语文内容丰富,应用性较广,是一门多元性、开放性较强的课程,相应的,语文教学也要遵循开放的理念,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学科魅力。因此,综合以上两点,在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局限于教材,要开放教学资源,积极引入现代化元素,从而优化课堂情境,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周亚夫军细柳》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视频软件给学生播放古装剧《汉武大帝》中与周亚夫有关的片段,然后让学生讨论:“通过影视剧可以看出,周亚夫深的皇帝器重,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你对他有哪些了解?”在前面影视情境的感染下,学生可以对文章内容产生亲切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产生探知欲,从而能够主动展开阅读,并且在接下来的学习环节基本都能保持积极踊跃的态度。


        另外,在学习《陋室铭》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事先制作好的微课视频,让学生通过微课了解文章的创作背景,了解与这篇文章相关的故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微课能够将重要知识点以动态的形式呈现出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所以说,在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局限于教材和传统教学工具,要适当引入数字资源,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活力,从而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2.开放形式,创新学习方法
        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方式十分传统,基本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然而,文言文本身比较枯燥复杂,并且农村学生基础薄弱,所以教师在讲的过程中,学生很难集中精力认真听讲,也很难跟上老师的步伐,于是,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现成的知识和结论,其能力和素质并没有得到锻炼。针对这一问题,在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就要开放课堂形式,也就是积极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体验不同的学习方式和过程。这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文言文课堂保持新鲜感,进而保持学习的动力;另一方面开放的课堂形式能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加强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锻炼。
        例如:在学习《桃花源记》一课时,鉴于课文难度适中,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所以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以及师生互换的策略。首先,教师让学生按照座位就近结组,然后将课文尽量均匀地分成四段,每组选择一段进行学习。但是,考虑到农村学生缺乏合作意识,所以为了提高小组凝聚力,教师要布置探究任务,比如:
        (1)熟读课文,逐句翻译,概括课文内容;
        (2)找出文中的语法现象并进行分析;
        (3)分析作者所表达的社会理想……
        而在各组完成探究后,教师可以把讲课的任务也交给学生。即从第一段开始,邀请负责该部分的小组进行知识讲解,教师则扮演学生,适当提出问题,以活跃课堂氛围。最后,教师根据各组的表现进行评分,并针对学生的疏漏之处进行补充式教学。通过课堂形式的开放,可以让学生获得自主学习的空间,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开放思想,促进深度思考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人学者思想和智慧的结晶,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文明,值得我们学习、探索和传承。但是,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忽略了文言文思想教育的功能,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并且,在分析文章中心思想的过程中,教师习惯照本宣科,给学生提供标准、唯一的答案,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导致学生无法真正领会文章思想,也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和意义。为此,在新的教学环境下,教师要开放学生的思想和言论,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和层面来分析文章内涵,从而培养学生深度思考的能力,并体现文言文的育人价值。
        例如:在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课时,当学生熟悉文章内容后,笔者提出开放式问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什么意思?你在现实生活中体会到这一道理了吗?”这时,学生先根据课文内容解释题目的含义,然后分享自己的相关见闻。其中有学生举出例子:“我们以前读过一篇短文,叫《黄石公园的狼》,说的是公园为了保护鹿群,大量捕杀狼,结果过了一段时间,鹿开始生病,数量反而减少,于是公园又重新把狼请来……这正好说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也有学生讲述自己小升初备考时的经历,并表示,那一段时间虽然十分辛苦,但能感觉到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明显进步,并且时间观念更强。在这种开放式讨论的环境中,学生可以独立思考、自由表达,对课文产生独到的理解,并做到知行合一,以升华文言文的教育意义。
        总之,在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深度落实开放式教学的理念,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帮助学生有效掌握知识和技能,并得到快乐的学习体验,最终促进学生文言文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和生康.初中文言文教学效率提升方法窥探[J].当代家庭教育,2019(36):110.
        [2]叶建峰.农村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J].教育艺术,2019(12):31.
        [3]利剑.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与教学技巧探讨[J].课外语文,2019(15):67+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