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策并举,提高古诗词教学效果 ——浅谈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的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2期   作者:李书阁
[导读] 古诗词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的灿烂明珠
        李书阁
        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教师进修学校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摘  要:古诗词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的灿烂明珠。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古诗词的教学,加大对古诗词的教学力度。学习古诗词,有利于学生陶冶情操、提升综合素质、发挥想象力。本文主要是探究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
        
        传承中华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是我国长久发展的文化底蕴。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的灿烂明珠。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古诗词的教学,潜移默化地向小学生灌输古诗词知识,为学生今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古诗词时,教学方法没有与时俱进,普遍存在只停留在字面的理解和背诵方面,忽视讲解古诗词的创作背景、内涵,以及作者在写作时的心情等现象,导致小学生对古诗词理解的缺乏深度和广度。
        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理解的广度和深度,在教学研究中,本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的教学策略着手。
        (一)故事讲述,激发兴趣
        教师在教学古诗词时,可以给学生讲解关于这首古诗词的小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赠汪伦》时,教师可以讲解汪伦是如何用计把李白邀请到桃花潭做客的。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处,汪伦隐居在这里,是当地有名的歌手,他个人非常喜欢李白的诗,每天反复吟诵李白的诗。有一次李白来到了安徽游玩,汪伦听说这件事后就写信给李白。信中说:“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早就知道汪伦是一方豪士,便欣然前往。在到达后,李白知道被“骗”了,所谓桃花,只是桃花潭,并无十里桃花;所谓万家酒店,只是店名,并无酒店万家。但李白毫不介怀,并哈哈大笑起来:“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在桃花潭临别前,李白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年的七言绝句《赠汪伦》,表达两人深厚的友谊。教师通过讲述这个生动的故事,大大激发小学生学习这首古诗的兴趣,并牢记下来。
        (二)创设情境,丰富感知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力求教学形式生动活泼,在课堂上要恰当利用教室多媒体设备,使上课过程充满趣味。例如在教学统编教材二年级《村居》时,首先,教师可以在上课前一天的傍晚放学时间,组织学生进行野外踏青,到大自然中感受春天的美好,还可以开展放风筝活动,丰富学生的感知经验。在上课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放出昨天拍摄的照片,让学生想起昨天春游的快乐,接着可以联系《村居》的诗句讲解今天的课程,“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学生经过昨天活动的感知经验,就能体会到诗句的意境,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反复诵读,加深理解
        简短凝练的词句蕴含丰富的哲理是古诗词的一大特点。古诗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美,因此,在教学小学语文古诗时,反复诵读也是学习古诗词的有效手段。在诵读古诗的过程中,要注意氛围营造、语调、节奏、情感表达等因素。例如在教学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春晓》时,教师可以利用教室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一段音乐,音乐中包含春天小鸟在枝头鸣叫,夜半凉风习习吹过树枝发出哗啦啦的声音,使学生沉浸在春天的美好中。在营造出春天的氛围后,组织学生集体诵读几遍,然后让部分学生自愿单独诵读,比比看谁读得最好、最有感情。最后,给学生留出一点时间,让他们自由思考。通过这样的反复诵读,使学生入情入境,加深学生对古诗内涵的理解。
        (四)想象描述,锻炼思维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直以来诗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通常,课本教材里山水诗旁有一幅山水画,诗人把美丽的风景描写下来,就形成了一首山水诗。教师可以让学生描述所学的古诗,把自己体会到的画面说出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加深学生对古诗的记忆理解。

例如在教学统编教材《所见》时,让学生根据诗中出现的牧童、黄牛、林樾、黄蝉,按照自己的理解把画面描述出来。有的学生说一个小牧童骑着黄牛在林中欢快地唱歌,歌声响彻林间,但是在他看到黄蝉并想要抓捕时,就停止了歌唱,展现出牧童在林中天真快乐的画面,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激发出学生的童趣。再如在教学《渔歌子》时,其中有一句诗句为“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教师可以结合这句诗,让学生发挥一下想象。在学生不断思考想象的过程中,锻炼学生学习古诗的思维模式,知道在学习古诗时,要在脑海中描绘古诗的画面,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
        (五)换词对比,深化感悟
        古诗词用词极为精练,一字之差,意境全变。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要注重换词对比的教学策略,加深学生的理解。例如在教学课外补充的古诗《玉楼春 春景》时,其中有一句诗为“红杏枝头春意闹”,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可以把诗中的‘闹’字换成别的字吗?如换成‘笑’‘满’‘浓’等。”学生把这几个字放到原诗中进行对比,最后还是觉得‘闹’字更好,因为‘闹’字把春天生动活泼的景象写活了,展示出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画面。再比如在教学李白《望庐山瀑布》时,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句诗运用了夸张手法,学生再根据想象诗句的意境,反复推敲用词,做到咬文嚼字的地步,最终更深入理解古诗。
        (六)巧用诗句,体会情感
        古诗反映了古人真实的生活状态,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因此,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把古诗词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促进学生把古诗运用到生活中。例如带学生踏青时,吟一句“万紫千红总是春”;看到柳条随风飘舞时,来一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登高望远时,感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和好朋友分别时,说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在迎接外出工作数年的亲人时,体会“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让古诗词自然地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觉生活处处皆是诗,一方面让学生在自然地运用中享受到了“诗趣无穷”,另一方面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出发,结合课文古诗词教学,学生更容易做到感同身受,体会到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七)挖掘内涵,培养审美
        古诗以精练的文字表达作者的情感,或忧国忧民之心,或向往田园之心,或浪漫想象,或闺中思念。教师在古诗教学中不仅要挖掘古诗词中的文学价值,更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要从情感角度着手,结合古诗中的精美语句,不仅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更使学生体会到古诗词语言的节奏之美、音韵之美、情趣之美和意境之美。例如在教学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静夜思》时,作者李白在借助夜晚的月光,表达自己对远方亲人的思念,皑皑皎洁的月光与作者美好的感情交相辉映。教师通过对诗句朴素语言的讲述,挖掘出诗句中表达的细腻情感,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再比如在教学《江雪》时,诗中通过“鸟飞绝、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等意象,营造出冬天江面,形成万里雪景,就像是一处人迹罕至的世外桃源,其中的一叶孤舟上,一位身披蓑笠的老翁正在悠闲地垂钓,渲染出一种广阔而静谧的意境。
        总之,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结晶,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郁达夫曾说:“一个没有传统文化的民族是可怜的,一个拥有传统文化却不知道珍惜的民族是可悲的。”优秀的古诗词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古诗词的教学,积极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合理运用教学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古诗词的热情,理解诗词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诗词的意境,提高学生的审美,陶冶学生的情操,将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永远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正式版)》
        [2] 陈春梅.让多媒体助小学语文古诗词有效教学[J].课文语文,2016(10).
        [3] 卢亚梅.试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有效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8(47)
        [4] 陈必胜.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J]. 学苑教育,2017(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