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立勇
山东省惠民县孙武街道第二小学 251701
摘要:小学科学是学习科学的一个启蒙阶段,可以为以后学习研究科学做好奠基石。那么科学教师怎样才能在短短的课堂时间内引起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须知,趣味教学的运用可以让学生对科学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能够激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有鉴于此,教师要积极开展趣味教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形成对科学的认识。
关键词:小学科学;趣味教学;运用
近年来我国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大力推行学生的素质教育,传统的小学科学教学存在一定的不足,新课改形式下,我国教育部门为推动小学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特推出了趣味科学教学模式,以此可以让学生深入领会科学知识的真谛,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学习信心。有鉴于此,教师要积极将趣味教学运用到科学教学课堂当中,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教学的乐趣,实现让学生进行趣学的目标,从而能够较好地完成小学科学教学目标。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感悟,对小学科学教学中趣味教学的运用进行一番阐述和说明。
一、引入多种生活元素
在新课改下,小学科学教育应与生活紧密联系,以让学生更深刻地体验科学,了解科学,并在头脑中形成科学与世界紧密联系的清晰概念。有鉴于此,教师要积极引入多种生活元素,以此可以实现小学科学与学生生活零距离的目标,不断促进小学科学教学策略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例如,以《听听声音》为例,在讲述本节课的有关知识时,教师首先需要进行以下表述:同学们,你们平时有仔细听过周围的声音吗?现在就让我们来听一段录音,并且思考它是由什么物体发出的,它们又有哪些不一样?听的过程中请大家保持安静。然后,教师需要为学生播放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声音,让学生说一说自己都听到了哪些声音以及这些声音之间的不同,对教材知识有一个初步认识。接着,教师需要提出以下问题:关于声音你想探究哪些问题?生提出问题:有的学生说道:我想知道声音是怎么传播的?有的学生说道:我想知道声音是怎么产生的?还有的学生说道:我想知道声音为什么会有大小,高低,远近和方向?从而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之后,教师需要让小组学生讨论一下,还有什么办法使液体和气体也发出声音?并要让小组学生主动在课堂当中进行分享,如可以通过摇晃瓶子使水发出声音,通过吹口哨使空气发出声音。最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利用实验来分辨声音的变化,并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声音更多的奥秘,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教师通过引入多种生活元素,使教材当中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加通俗易懂,突破了科学教学的难点,使学生轻松掌握了教材当中的理论知识,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组织探究科学实验
实验教学是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鉴于此,教师要积极为学生组织科学探究实验,以此可以让学生亲自参与科学知识的构建过程,从而能够强化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认知,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实效。
例如,以《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为例,在讲述本节课的有关知识时,教师需要为学生组织探究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的实验:教师首先需要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刚才两位同学用的是棉线,说能听到声音,是不是真的呢?如果换成钢条木条塑料绳,还能传播声音吗?它们传播的效果一样吗?并要引导学生进行猜测。接着,教师需要向学生提出以下提示:这是你们的猜测,如何证明?我们要怎么做才能让实验更加公平呢?并要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进行高效化的实验操作。在实验结束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交流以下问题:1、通过刚才的实验,你们认为这几种材料都能传播声音吗?2、它们传播声音的效果一样吗?一起来看看全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以此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研究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效果,亲身体验声音传播时的振动感,会意识到操作规范的重要性以及材料之间传播声音的效果是不同的。之后,教师需要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你们觉得声音是怎么传播来的呢?2、我们交流了这么久,能听到彼此的声音吗?可我们中间也没有钢条木条啊,声音是通过什么传过来的呢?3、如果我们把这个空间里的空气都移走,形成一个真空状态,还能听到声音吗?我们能得到怎样的结论?以便学生更好地消化教材知识。最后,教师需要为学生布置课后探索实验任务:生活中我们还会听到其他各种各样的声音,回家后,我们可以试试声音能不能通过其他物体传播,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水平。这样,教师通过组织探究科学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打造和谐教学课堂
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开展互动教学,打造和谐教学课堂在小学科学课程上,对于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更具优势。有鉴于此,教师要积极打造一个和谐的教学课堂,以此可以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放松学生紧绷的神经,从而能够实现让学生轻松进行科学学习的目标。
例如,以《导体和绝缘体》为例,在讲述本节课的有关知识时,教师需要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在我们的身边,有些物体容易导电,有些物体不容易导电,怎样才能知道物体的导电性呢?大家看,盘子里有一块橡皮,我想知道它的导电性,你能帮我想想办法吗?接着,学生需要讨论检测方法,即可以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用“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分别接触橡皮的两端,如果小灯泡发光,橡皮就可以导电;如果小灯泡不发光,橡皮就不可以导电。接着,学生需要亲自动手进行操作,验证自己的想法,建立一种“科学规范”,为下一步实验奠定基础。之后,教师需要与学生一起讨论以下问题:请大家看看我们教室里的电器设备哪些使用了绝缘材料?为什么这样设计?我们要怎样正确使用它们?为什么不能用湿布或湿手?以此可以从身边的事物入手,培养学生安全用电的意识。最后,教师需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本节课的收获,并要为学生设计以下课后作业:把我们今天学到的安全用电知识告诉你的亲人和朋友,让大家提高警惕,以此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十分有利于学生科学成绩的提升。这样,教师通过为学生打造一个和谐的科学教学课堂,打破了科学教学课堂沉默的现象,为小学科学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不断促进了小学科学教学的良好发展。
总而言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将趣味教学理念渗透到科学教学课堂的方方面,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行有效的科学学习,而能够让科学教学产生质变,不断促进高效小学科学教学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吴绍军. 小学科学中的“趣味课堂”让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J]. 南北桥,2017,000(009):49-49.
[2]赵高翔. 怎样实现小学科学趣味化教学[J]. 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000(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