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洪亮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第八中学
摘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以及能够更好的加强小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说是一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学科。在综合实践课程教学中,通过对理论知识的讲解,进一步结合实践活动,来培养小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核心素养,因此,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实践能力
前言:在传统的应试教育背景之下,学校与教师往往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学生成绩上,并以此来评判学生能力的优劣,在新课改中明确的提出,教师应该注重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而并非一味的将学生的成绩分数作为评判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因此,在小学学校中,固然语数外的学科学习要具有一定的重要地位,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应该引起学校与教师的重视。并且,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一味的呆在教室里并不利于其健康成长,因此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多角度的积极意义,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小学生同样能够得到更加全面的学习与成长。
一、注重文本与实践相结合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特征以及核心任务。在进行综合之间活动课程中,教师首先要通过依据教材大纲,对学生讲解教材中的文本内容,引导学生能够在教材文本的讲授中获取一定的理论知识,认识到在实际生活中这些理论知识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进而,通过一些实际案例为学生讲解实践的重要意义,因此,实践是课堂的有效组成方面,也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有效途径。教师还要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出一个准确的防线,依托于文本进行实践。作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教材与实践的联结并且合理分析和运用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教师要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能力和水平。
例如:在《月是故乡明》这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对相关知识与相关习俗进行考察,进一步了解中秋节在我国历史上、传统文化上、以及传承中的各种习惯等,让学生回忆在中秋节的习俗,加强小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的认识与了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话中秋,中秋节的时候我们做什么呢?准备什么吃的呢?”“赏中秋,在中秋节我们我看到一个又大又圆又亮的什么呢?”通过一些问题让学生能够深入的参与到课程中去,进而培养学生自我探究能力。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能够充分的掌握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同时还应该养学生能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且能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对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去进行自主思考与自主探究的能力,才能够做到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获取不同的学科课程上能力与知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便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活动和创造的场所。作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意图时一定要注重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一步一步去感受知识生成和不断发展的过程,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例如:在《学炒菜》这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的方式学习“西红柿炒鸡蛋”这一菜品的制作过程,让学生对这过程能够具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引导学生在家庭中,通过父母的指导进行“西红柿鸡蛋”这一菜品的完成。通过这样的方式,对于油、盐、以及火候的掌握,都需要学生自身去一一琢磨。让学生不仅能够在学习理论知识时产生极高的兴趣,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在做菜的过程中,促进其自主思考意识的培养。
三、课堂与学生生活相结合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还需要主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加强其对实际生活案例中的分析,进而能够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和提炼。而学生在课堂上所学习的理论知识等,也必将运用到生活之中去。所以,教师在讲述教材中的内容或者是设计一些实践活动时,一定要将之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的一些规则和方法。
例如:在《做环保宣传员》这一课中,教师需要让学生认识日常生活中的产生垃圾的一些行为,并且通过实际客场让学生学习干垃圾、湿垃圾等,让学生能够正确对垃圾进行分类。然后通过带领学生在校园中或者在家庭邻里中,培养学生能够对环保做宣传。通过这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够很好的让学生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并且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学习与成长。
结语:总而言之,对于小学生而言,语数外学科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应该具有一席之地,这不仅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并且还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理论与实践的应用,激发其对外界事物的探究能力。教师通过设计一些活动主题,能够通过引导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进而能够提高小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并且还能促进其完善自身的发展体系。
参考文献:
[1] 隋爱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 名师在线, 2018, 000(008):P.20-21. [2] 杨俏. 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 学苑教育, 20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