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文琪 指导教师:刘建忠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我们为什么需要弘扬工匠精神? 据统计,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为什么这些长寿的企业扎堆出现在这些国家,是一种偶然吗?他们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呢?他们都在传承并且弘扬着一种精神——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而工匠精神的内涵是精益求精,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反复改进产品的坚持精神。是一丝不苟,对产品采取严格的检测标准,不达要求绝不轻易交货的细心精神。是耐心,专注,坚持,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专业的敬业精神。
不少人对工匠有着片面的认识,认为他们是因循守旧,偏执地守着古老的技艺,一味追求“慢工出细活”。其实不然,工匠精神固然要“慢工出细活”,但它也是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创造新工艺、新技术的过程,是传承与创新的并存。工匠精神的价值在于精益求精,对匠心、精品的坚持和追求,专业、专注、一丝不苟且孜孜不倦。 这就是工匠精神,也是追求极致的精神。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 真正的践行者,一定是工匠精神的受益者,用修行的价值观代替浮躁功利的工作观。用一生为代价去做一件事情,那是一种纯粹的伟大。拥有修行的状态,才会带给一个人无穷的力量,无穷的热情,无穷的创造力,无穷的热爱,无穷的收获;拥有修行的状态,才能让你的生命沉淀下来,才能让你拒绝身边无穷无尽的诱惑,才能抑制你的 贪欲,才能让你专注、聚焦,才能让你把“简单的动作练到极致就是绝招”。这个时代所真正缺乏的,就是那些埋头苦干、默默奉献的企业和人。但正是这样的企业和人,才是我们社会长远发展的基石。历史是个大舞台,你方唱罢我登场。平凡而伟大的人,正是这种专心做事的工匠。
用一生为代价去做一件事情,那是一种纯粹的伟大。用修行的价值观代替浮躁功利的工作观,才能让你的生命沉淀下来,才能让你拒绝身边无穷无尽的诱惑,才能抑制你的贪欲,才能让你专注、聚焦,才能让你把“简单的动作练到极致就是绝招”。很多企业都在追求做大、做强;很多员工都在追求只想做“大事”而不想做“小事”。试问:什么是真正的大,什么是真正的小?小的事业做到极致并一直去追求更高的极致,这事业就是“大”,就是“强”。成功其实很简单。成功不在大小。工作无论大小,如果毕其一生去做,那就是一种巨大的成功。敬畏自己的工作,用正确的工作理念指导自身工作,才会有善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也蕴含着丰富的工匠精神,大至“格物致知”的理念,小如“家有良田万顷,不如薄艺在身”的意识,都与工匠精神有着密切联系。回顾历史,从古代的鲁班、庖丁,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八级工,我国一直不缺乏对工匠精神的推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流传的一句歇后语“八级工拜师——精益求精”,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对工匠精神的崇尚。但近些年来,“速度为王”成为一些地方和企业的时髦用语,工匠精神逐渐被忽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当今世界,凡拥有发达制造业的国家,无不重视工匠精神的培育。德国人素以严谨的工作态度著称。德国的现代化之路,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条技术兴国、制造强国的道路;从内涵看,支撑这条道路的则是工匠精神。而这种内涵精神是我们国人要学习,秉持和学习的,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把“中国制造”改成“中国创造”。
当今社会心浮气躁,追求 “短、平、快”(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即时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灵魂。因此企业更需要工匠精神,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当你做某件事的时候,你就要跟它建立起一种难割难舍的情结,不要拒绝它,要把它看成是一个有生命、有灵气的生命体,要用心跟它进行交流。“一旦你决定好职业,你必须全心投入工作中,在工作之余进行学习,你必须爱自己的工作,千万不要有怨言,你必须穷尽一生磨练技能,这就是成功的秘诀,也是让人家敬重的关键”。而这就是工匠精神最纯真的呈现。工作不仅仅是我们赚钱谋生之道,更应该是我们追求目标,梦想,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明确目标,把梦想当做信仰。”这句话很对,我们需要拥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在现实生活中就是目标。明确这个目标以后,我们就需要寻找方法,达成目标,实现梦想。
我们作为中职生,在学习生活中就是要追求完美,比如力求学习知识无盲点,每一个知识点都要学到学好,其次是心无旁骛,专心致志,此外还要有耐心,不轻言放弃。同学们,我们对美好前景要敢大胆的去憧憬,我们也要按捺住内心的焦躁、忧郁、惶恐;我们要用一种执着、精益求精的工匠态度积极的面对学习,将学习中的作业当做工艺品去雕琢,相信学习、生活会因此而变得更加充实和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