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心理学课程建设的困境与出路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2期   作者:盛佳美
[导读] 我国职业心理学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发展速度缓慢影响不大
        盛佳美
        黑龙江医药卫生学校  150000
        摘要:我国职业心理学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发展速度缓慢影响不大。职业教育心理学课程建设存在课程地位边缘化、教材体系庞杂化、教学内容普教化、教学方法程式化、师资队伍单一化等问题,严重制约其在职教师资培养过程中作用的发挥。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心理学课程建设的水平。
        关键词:职业教育心理学;教学问题;解决策略
        自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职业教育和心理学作为职业教育教师的必修课教师模块课程的迅速发展,职业教育心理学通过出版教科书和进行研究教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尽管如此,我国职业教学心理学课程的发展现状仍然不容乐观,特别是在课程布局、内容系统化、发展方向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多不足。
        一、我国职业心理学教学的困境
        在我国职业心理学的发展存在某些问题。这些问题已成为阻碍我国职业教学健康发展的不足。主要原因是该学科的发展缓慢,内容没有得到充分发展,主要作用不明确,很难满足受试者主要任务的要求。
        (一)职业教育心理学的方向尚不清楚
        在规划职业教学时,心理教育一直是无法忽视的。因为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心理学教育一直处于其他位置,可以补充基础或通用学科,并在完成基本技能后使其适应于学生教育的其他方面。通常,学科定位不准确,学生对功能的理解不完整,结果学习不充分。
        (二)心理学教学的内容不系统
        在长期的职业教学中,心理教学处于不利地位,被认为是一门额外的学科。这种定位的形成与心理学本身的发展密切相关。长期以来,人们也怀疑职业教育中的心理学教学内容是零散的,因为这部分学生没有专门的教材,因此也没有系统的教学内容。最常用的教学内容是各个方面的内容。根据这种教学内容,可以想到教学效果难以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
        (三)职业教学中的心理教育方向尚不明确
        心理学如何计划其未来,如何在未来的职业教学中发挥作用,这一点不是很清楚。由于方向不明确,导致无法动员学科教育力量,无法动员资源,也不知道如何使用资源。至于学术环境中心理学发展的方向也有不同的见解,难以形成统一的认识,结果极大地削弱了职业教学心理学的发展。
        二、发展职业教学心理学的解决方案
        (一)增加重点程度,强调课程地位的重要性
        学校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将职业教育与教学心理从边缘地区转移到中心地区,在政策制定和投资资金方面适当地针对职业教育与教学心理加强对支持。学校需要精心选择具有高水平教学和丰富经验的骨干教师,以确保核心课程的教学效率。在此基础上,成立课程小组或教学小组,有关负责人将领导和加强课程开发和教学改革,加强课程集体准备,组织教学观察和教学研究。此外,应尽可能将同一专业的学生组织起来,以提高课程教学内容和核心学生的适应性。
        (二)利用创新思维来提高学生的认知度
        (1)利用现实社会现象来增强学生的心理学知识
        心理学的发展一直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因此其发展的特征和程度也与社会中人格的高度发展有关。心理学以个人心理学为研究对象,力求通过个体心理的发展和变化来嵌入群体型特征,并利用几个案研究的结果来总结群体共同点,从而关注共同点和研究成果。因此,心理学教学也应注意社会榜样对人类心理学的影响,并从个案分析中得出一般结论。这种从个人到群体的概括过程肯定会反映出心理学的发展过程。教师应为学生建立现象与理论之间的适当关系,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理论,通过解释现象来深入研究理论,最终实现对心理学的全面客观的理解。


        (2)现实生活现象的心理分析
        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在于运用科学分析来理解和解决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因此心理学研究的最终目标是运用理论合理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人们实际遇到或经历的人和事物可以用作测试心理学理论的对象。通过获得的心理知识,学生可以清楚地评估复杂和不清楚的事物,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心理专业知识的含义。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学生发现应用专业心理学的意义,学生将更感兴趣于分析和研究各种现象和问题。例如生活中个人之间的关系、交互过程中的规、人际关系等等。通过研究,学生可以充分体验使用清晰合理的心理学来解决看似复杂的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心理学产生了渴望。
        (三)理论联系实际,加强教学方法的实践性
        首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密切结合。职业教育心理学课程既要重视理论教学,还要关注实践教学,既有理论讲授、练习讨论,还可增加影视观摩、尝试教学、心理测试、心理实验、案例分析、微格教学、现场教学等实践教学环节。在未来几年里,心理学的最重要特征是,关注将从已经积累的心理学知识得到的解决方案投入实际应用。教师要突出课程教学的实用性和操作性,关注职业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可组织学生到职业学校去参观考察、教学观摩,给学生增加了解职校生的机会,增强感性认识,为理论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可要求学生应用所学心理学知识分析与解决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其次,课堂教学与计算机网络教学紧密结合。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互动方式,进行教师团队与学生的在线答疑与交流讨论,使教学由课堂拓展到课外。最后,传统课堂教学与开放教学密切结合。教师要努力改变单一的课堂化教学环境,把企业文化引入课堂教学,创设尽可能与职业岗位实际接近的教学环境,实现教室与公司、课桌与岗位、学校与工资的有机融合。
        (四)注重学与教,注重教学内容的专业性
        该课程的课程应基于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和教学心理。考虑到学习心理学的重点,还必须注意该模块的教学心理学和职业心理学知识。特别是有必要加强心理学学习与心理学教学之间的有效联系。“学习心理学-教学心理学-职业心理学”的有机融合。管理教科书的内容是一种情境化的操作,因此教师需要“教教科书”而不是“读教科书”。因此在选择课程时,有必要继承稳定可靠的基础教育课程的一部分,并增加与职业教育与教学改革密切相关,与职业学校教学实践更接近,并与公司工业产出的真实内容相接近的部分。这些课程是专业且适用的。在加强知识教学中,教师必须努力将学生的知识转化为学与教技能。此外,课程必须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专业和未来职业的特点,并考虑理论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了解当前”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心理需求,以根据学生自身的能力来教导学生。
        (五)通过情境教学模型有效地运用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为教师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以提高教学活动中的教学质量,并可以帮助教师理解和满足学生在心理方面的学习需求。例如,当教师从事特定的教学活动时,学生可以积极地参与教师的预期情况,并且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对情况的反应来评估学生的心理变化,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集中和适应性强的方法教育。教师应依靠对学生的尊重,而不是在对学生反应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轻描淡写地批评和指导学生,确定适合学生的角色和任务,让学生逐步参与课堂活动,并形成坚强的个性和心理。在适当的环境中,可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稳定学生的情绪,并可以表达学生的真实心理,从而使教师可以更加顺畅地执行既定的教学过程。教师应有效运用教育心理学专业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和实际问题,为学生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帮助学生形成正常健康的思想和人格。
        三、总结
        总的来说,职业教育心理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心理学课程建设的水平。学校和师生要高度重视,突出课程地位的重要性;体现职教特点,凸显教材体系的先进性;以学习心理与教学心理为主线,彰显教学内容的职业性;理论联系实际,加强教学方法的实践性;优化教师队伍,提高师资建设的有效性;强化教学研究,提升课程发展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崔景贵.我国职业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困境与变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6,27(22):68-71.
        [2]刘重庆,崔景贵.职业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定位与教材建设[J].镇江高专学报,2001(04):74-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