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积极举手发言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2期   作者:史希华
[导读] 经常都听到一些老师在抱怨:越是高年级学生,越是在课堂上不爱发言“一节课
        史希华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第二实验小学
        经常都听到一些老师在抱怨:越是高年级学生,越是在课堂上不爱发言“一节课,举手的往往就只有两三个学生。他们的天性哪儿去了”曾经,我也为这事而苦恼过,老师之间也探讨过,也听个专家分析。为此,我查阅资料,认真分析,总结实践,逐渐找出学生积极性不高的原因,
   1、不会或思路不清晰:学生对不会的问题一般不会举手;思路不清晰的是指对老师的问题有一定的认识,但又不知如何下手回答问题,所以不举手。
        2、语言组织能力差:对老师所提问题有正确的理解,但口头表达能力较差,怕站起来回答不清楚被别人笑话。
         3、怕答错了被老师批评:有同学说:“其实我很想举手发言,可是我怕答错老师会批评。”虽然老师在课堂上说:“答错了老师也不会怪你们的!”可他还是不敢举手,怕答错了会给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
   4、怕说错了同学嘲笑:
   5、习惯于倾听别人:有些同学已经习惯了上课只听别人发言,自己保持沉默,因为他觉得这样没有压力。认为只要听得认真,学习的效果也不错。
         6、教师的问题:教师的问题过难或与学生所学知识联系不大,以及生活经验感受较少导致学生无话可说,无手可举。
         7、老师个人教学风格问题。
   找出学生发言积极性不高的原因,那就想出解决的办法,我结合二十多年的工作经验,谈谈自己平时的一些有益尝试。
   一、创造和谐、轻松的民主气氛,让学生敢发言:教学是创造性的活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试想,课堂上,老师高高在上,紧绷着脸,学生还笑得出来吗?师生都紧绷着脸,在这样的氛围下,大家的情绪都是紧张的,学生不敢轻易表达自己的观点,而老师也不会轻松地面对“学生不举手”这一情况,势必又会斥责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更不敢举手了。这样恶性循环,逐渐学生就由“不敢”举手变得“不会”举手了。我认为,老师应该转变观念,放下自己的架子,主动融入到学生中,通过自己的广博知识和民主作风将学生吸引到身边,用幽默、甚至是调侃的语言让学生的心情放轻松,要让学生把教师看作自己的知心朋友和合作伙伴,发言是个人观点的表达,在这样的民主气氛下,学生才敢于发言、愿意发言。这方面我做的比较好。
         二、竞赛激励,表扬鼓励。孩子毕竟是孩子,喜欢取胜,喜欢得到肯定。所以,老师可以用竞赛的方式激起学生的斗志,让学生们把人的本能发挥出来。竞争意识应该是每个人都具备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或者自己所在的集体能不丢面子,维护尊严。比如:上学期,我就给积极举手的孩子奖励“笑脸”,发喜报等方式,结果课堂上发言的热情高涨;本学期,我开展小组评比,把发言积极性也纳入评比事项,孩子们都想本组获得加分,争着举手发言。同时,老师也不要吝惜表扬,任何人都想听表扬的话,如果学生在举手方面有一点进步,老师也要用放大镜去看,去表扬,激发孩子的热情。
   教师要注意激励评价形式的多样化。除了老师的评价外,学生还可以自评,或者还可进行同学之间的互评等等。

如:我在教学统计(六年级下册扇形统计图)内容时,采用先提出问题,学生作答的方式,对于学生的回答不作出评价,而是问同学们:“你们同意吗?、你有什么看法?、你是怎样想的?、还有别的意见吗?”等等。让同学们进行互评,学生觉得课堂形式新颖,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对于学生的回答,应该以鼓励为主,要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对于错误的回答,老师不要忙于否定,而是要引导学生去寻求正确的答案。这样的理答,才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才能让他们勇于举手回答问题,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于是我想到,前段时间我不是也在提到让课堂活跃起来吗?看来,我们老师的确得经常反思,不要一出问题总埋怨学生。很多时候,学生的积极性就是被我们给扼杀了。,我想,我们的课堂一定会活跃起来的。另外,对于这一点,我还想检讨一下,以前对于学生错误的回答,我也一般不会批评、讥讽,但是,我往往会说“再思考一下”或“谁能帮助他”,就让他坐下,而学生的错误还在那,其实这也是消极理答。以后,努力引导学生自己找到正确的答案,真正促进他们的发展。
         三、认真备课,巧妙提问:
         记得有几次,课前我准备不够充分,结果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不举手,我讲起也没劲。而相反,课前认真看教材,对于教学内容非常熟悉的话,课堂上自己讲起是眉飞色舞、口若悬河,学生们也来劲,争着回答问题。所以,我们在课前要认真备课,对教学内容要非常熟悉,同时还要备学生,相同的意思要采用怎样的方式问出来,学生才能回答。随着多媒体的普及,我要设计丰富多彩的课件调动学生积极性。
   四、注重合作激励机制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动机激发理论认为;激发动机的最有效手段是在课堂教学中建立一种“利益共同体”。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创设了这样一种情境,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没,每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导致小组各成员都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潜能得到最大发挥。如:我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就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借助教具把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运用自己以前所学的长方体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学生群策群力,自己操作实验,在各小组成员的协助下很快推导出了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高。通过小组合作既增加了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机会,又提高了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程度,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五、让学生有足够的提问空间  
     要让学生乐于提问,教师就应保证学生的提问空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在预习时,让学生把问题写在练习本上,开始上课时让学生提出;在课中,鼓励学生随时提问;教学内容结束,留一段时间让学生提问;下课后,鼓励学生继续提问。这样,为学生提问保证了足够的时间,提问的形式既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保证了人人都有更多的提问机会,从而及时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提问的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展示自己的聪明而乐于提问。与此同时,要避免为提问而提问的现象,教育学生要实事求是,有疑而问,尤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尝试解决而不能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教师要善于在每一个学生面前,甚至是最平庸的、在智力发展上最有困难的学生面前,都向他打开他的精神发展的领域,使他在这个领域里达到顶点,------从人的自尊感的泉源中汲取力量。”总之,唤醒潜能、激发力量,促进学生走向成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