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荣芬
贵州省贵定县第一小学 551300
摘要:写作是一种来源于生活的见识提升和创造,其通常的表象形式是见诸于现实生活的来源正本。见识和文字的结合才形成文字形式的体现。缺乏个性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
关键词:意境空间 个性发展?获得美的享受?兴趣?成功写作
语文学习应当充满丰富的感情色彩,充满对生活的向往和未来的憧憬的。现在的语文教材的编排也选如许多优美文章。为什么学生还是没有从中获得美的享受?究其原因,不外乎两个,即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下面试一一分析之。
一、客观原因
1、教育理念失当。在《晒晒我的家风》的作文课上,我曾说过,“家有家的规矩,每个家庭都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良好的家风,良好的教育,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对社会最大的奉献”谁知交上来的作文开篇一律如此,让人看后哑然失笑。还有的教师习惯于树立师道权威,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完全由自己的思维评价。对学生有“个性”的作文则是直接封杀。他们习惯于听话的学生,同样有创新立异的学生,但是他们不敢,生怕教师直接扼杀。这些老师的粗暴行为影响了学生创作的激情。
2、发展性教育评价理念缺失。当前“三维目标”的评价内容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社会素质。但是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考试成绩才是评价一个老师,学校、办学机构等的成功与否的评价。相应的,教育管理机构、全社会都还没有从应试教育的模式中走出来。从小学到初中、高中乃至大学,成绩仍是衡量学生成才的一个重要标准。
二、主观原因
1、课外阅读量。我曾就所在地区学生课外阅读做过调查,学习们阅读课外阅读有如下几条途径:一是手机便捷的网络小说,还是在老师、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偷偷地进行。至于中国名著,那几乎为零,更不要说国外著名小说。学生缺少了大量的阅读,感情空白,同样也缺少了思考。很少去分析和体会文章或著作所反映的思想内涵,更不用说去学习其独特的写作技巧了。
2、生活体验少。在一次作文中,题目设定为《我的······》一文中,学生们都不同程度的写了父母对他们的关心、爱护、购买新衣服,好吃好穿好玩,置办生日晚会;生病了父母亲心急如焚,夜以继日地照顾;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父母怎么帮助、鼓励自己等不一而足。通篇大论写的都是自己,没有一个同学提到父母的艰辛和辛苦,是否应该为父母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庭责任。在学生心中,理解的幸福就是单方面的享受。这个作文题目应当有很大的选择空间,可以这样理解:文体不限。但是学生的选择为什么只要父母呢?我并没有限制他们的想象空间哦,我希望的是拓展空间。在这样的认识中,展现出千篇一律的情景,让我想到我的学生活动空间到底有多大?针对中学生作文情感缺失的原因,我个人认为可采取如下对策:
三、思考与对策
1、教师要接受教育新理念,师生角色互换
教师要转变观念,放开手让学生大胆作文,拓宽在学生作文时的想象力。
从历年来的中考作文来看,命题作文已经稍有退出,大多数都是根据材料来写,例如:江西省2014年:“人生旅途,难免遭遇困境,有时我们应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有时我们应冷静,学会等待······”题目:题一、《勇往直前》;题二《学会等待》。山东:朋友,我敢保证在过往的岁月中,完成过无数的约定,相约一起去拥抱春天的温暖。一起在似火的夏日去倾听鸣蝉;一起在凉爽的秋天笑看落叶;一起在雪舞的冬天去追逐浪漫;而今,渐渐长大的你想过没有,应该给明天的自己有过怎样的约定。题目为《我与明天的自己有个约定》。通过这些材料作文知道这对于当今中学生的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在教育工作中关注学生自我,着眼学生个性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艺术,而教育艺术的全部复杂性,是要善于感觉到一个人身上那种纯属个性的东西。”在文学创作中,“自我”才是写作者最大的宝藏,文学创作的过程,就是寻找“自我”、发现“自我”、展现“自我”的过程。具体到写作实践中,就是多写“我认为”、“我想”、“我需要”、“我希望”“我感慨”等。写出学生心中的所想和体验,能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所见过的人,所做过的事,让人读起来有有种还要读的冲动。
3、鼓励读书,读好书,写读书笔记
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了达到让学生多读书的条件,笔者主动请缨兼管学校图书室,定期开放。要求班上每一位学生,选取自己课余阅读过的自认为最好的书籍、文章或语句,在班上进行交流与同学分享。感悟其触动灵魂深处的东西,感悟其写作意境。
4、增加生活体验,积累写作素材
(1)创造条件,积累素材。笔者曾在自己班上开展讲故事比赛,故事来源大众生活。民间有很多精彩的故事,我鼓励学生积极收取信息来源,以口述的形式把自己收集到的故事将给大家听。这种方法学生兴趣高涨,故事本身又为作文提供了素材。还有,譬如进行成语接龙,如果是单纯的一个接一个地请学生出来回答接龙的成语,那只是简单的重复,我们设计了丰富多彩,形式各样的接龙游戏。
5、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写作的热情。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之乐于作文,把写作当成是一件渲泻情感。兴趣确实是一种学习的,主动做事的动力。怎样提起学生作文的兴趣是作为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更应该考虑的问题。唤醒学生潜意识是最重要的。
结论:教师们要认清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本着积极的心态引导学生。各种运用的方法得当,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是可以提高的。教学模式是固定的,所从事教育的人是活络的,不能一层不变。
参考文献:
1、《教师博览》原创版;
2、中学七-九年级语文书;人教版小学语文书
3、《中国教育报》、《贵州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