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汉字重复与识字效果关系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月第2期   作者:金文丽
[导读] 通过教师长期的实践和研究发现,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识字时
        金文丽
        浙江省义乌市佛堂二小  322000
        摘要:通过教师长期的实践和研究发现,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识字时,如果教师在向学生讲解生字的过程中不断地在教材中重复出现某个汉字,可以有效提升他们对这个汉字的识字效果。语文教师在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主要任务是给孩子们布置一些识字任务,并且向孩子们讲解生字的意思和概念,而如果在后续的识字学习过程中,可以有规律地重复出现这些汉字,可以更好地帮助孩子有效掌握这些生字。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语文;汉字重复与识字效果关系;研究
        引言:在小学一年级的知识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遇到的困难都是“认字”和“识字”,通常是上课时刚在课文中出现过的字,放在另一篇课文中就不认识了,这种情况也让教师大为头疼。而新的教育改革表明,在小学1-2年级要让学生多认字,为之后的阅读环境打好基础。因此不少教师会因此而加强学生在识字这方面的训练,但往往结果与初衷背道而驰。首先,如果想要在课余时间增加学生识字的数量,通过量变引起质变,这个逻辑本身没有问题,但是往往会对学生造成过重的压力和负担,现在一直倡导作业减负,如果此时还增加了额外的学习压力无疑是不合时宜的。其次,便是寄希望于靠一篇课文中重复出现某个汉字来加强学生的记忆力,这种看似符合新课改的理念,但如果真的只是寄希望于课文自身的设计,而把教学任务往后移,也很难有说服力。鉴于此,本文将以部编版教材为基础来对汉字的重复和识字效果进行研究,对识字教学提供一些想法。
        1.汉字在教材中的重复方式与识字效果的关系
        首先,本人选取了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教材中500个要求“认识”的汉字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其中有160字左右在教材前后都有重复,而中间有50字左右只在教材中出现过一次,未再重复出现过。这对学生识字是非常不利的,事实证明,学生对于这50字的认识率是最低,往往出现识字错误的情况。而剩余的有重复情况的汉字中,学士对于“学习识字的课文前后都有该重复汉字”和“教材后期有该重复汉字”的汉字识字准确率要高于“教材前期有重复”的汉字,意味着这两种的重复方式更适合识字的效果。
        2.教材中汉字重复出现次数已趋近合理
        部编版教材的课文在汉字的编排使用上已经体现出了一定的不断重复的特点。以全书要求“学会”的500汉字为例,平均每5-9的小段就会重复一次。如果对照上述研究结果,应该说这种重复量是比较理想的,十分接近阅读记忆的最佳拐点。

然而,由于不同的汉字重复情况也有较大的差异,造成课一定重复数量和重复方式上的缺陷:
        在500个要求“认识”的汉字中,重复不足的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同时也有部分汉字重复次数过多,占用了大量的课本空间。从课文中汉字重复出现的段数来看,少于6段的有200个左右,少于2段的有100个左右。这部分汉字由于重复方式上的缺陷以及后期在重复出现次数的不足,使学生识字效果难以保证。
        3.结论与分析
        通过对上述结果分析,可以得出某个汉字在学生学习之前是否出现,对于识字效果并没有显著的影响。而对于识字效果至关重要的,是在学生对这个汉字进行了“认识”学习之后的重复情况。所以,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时,就应该有意识地加强识字后的重复次数。
        
        3.1识字后的复习巩固对提高识字效果有显著作用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教材的内容,来具体计划所教授的汉字重复出现的具体情况。做到对各个汉字在全书的分布特点了然于胸,使自己的教学更加有针对性,更加有利于学生学习。在不加重学生学业负担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的识字后重复出现,实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识字要求。同时,学生在不断重复应用中认识汉字,能够更好地保持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3.2针对重复率低的汉字需要重点对待
        同时,笔者在调研中也了解到,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会自觉地为学生补充一些学习材料,增加学生识字过后重复接触所学汉字的机会。补充的诗词、小故事等对提高识字效果有积极意义。但与此同时,当一些重复率不够的汉字得到强化的同时,那些已经有大量重复的汉字也在其列。而这种识字效果的提高实际上是以学习负担的大幅度增加为代价的,而部分冷僻汉字在教材中无重复分布的缺陷还是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因此,教师应统计好几类存在重复缺陷的汉字,在教学中予以特殊强化。通过补充课外阅读等,保证每个汉字都在学习过后,得到至少2次上的重复学习和应用,如有可能争取达到6次。同时,鉴于部分汉字在教材中的重复过分频繁,教师可以将自己的识字教学重点偏向重复不足的部分。以此来减轻目前识字教学中师生的负担。
        结束
        综上,教材中的汉字分布广泛,可以考察的维度还有很多。本文现在选择的两个维度,并没有完全揭示出教材中汉字分布的特点。其次,影响识字效果的因素实际上有很多,例如:字的间架结构、笔画构成、笔顺、字意、使用频度,乃至教师、同学的姓名、班级的布置、不同教师对于教材的加工方式等,诸多因素有赖于研究者的进一步考证。而本文只是从简单的角度给出建议,希为各位尽一些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丁道勇. 小学一年级语文汉字重复与识字效果关系的研究[J]. 课程.教材.教法, 2005(09):36-40.
[2]罗友琼. 小学一年级语文汉字重复与识字效果关系的研究[J]. 读书文摘(中), 2019, 000(005):P.145-1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