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桂平
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新会镇学校 629100
摘要:在小学中高年级阶段的语文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在阅读教学方面会下足功夫,并且在阅读教学当中也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究其原因,是因为小学中高年级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文字基础,他们同样也具备了相应的情感体悟能力,在阅读理解当中也能够以自身的情感来进行文章内涵体会。在新课程改革的工作当中,我们越来越强调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本文将目光聚焦在小学中高年级阶段的阅读教学课堂之上,探究如何在小学中高年级阅读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小学;阅读教学
阅读理解的教学效果,有赖于语文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方法,语文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方法越灵活,那么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越强,教学效果就会越好。下面本文将结合小学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的现实情况,分析小学中高年级阅读教学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究如何在小学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活动当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一、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现实情况分析
首先从教师的教育思想方面来看,教师在进行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活动时,会对阅读教学更加重视。因为很多语文教师在进行小学中高年级阅读教学活动时,都会认为中高年级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应的语文基础,其实这个时候进一步去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更加重要。因此教师在小学中高年级阶段,都必须严格落实语文阅读的教学活动。从语文教师的主要教学目的来看,很多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测试当中取得较好的成绩。也就是说,小学中高年级阶段语文教师落实阅读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增强学生的答题能力。从小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在一个班级当中不同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存在较大差距的,有的小学生阅读能力非常强,而有的小学生却无论如何也看不懂阅读内容。并且那些在语文阅读方面能力较差的学生,在进行阅读题目训练的过程当中,往往也呈现出不太好的表现。这种班级内部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力存在较大差异的现象,充分说明了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没有注意到每一个小学生的自身条件,又没有采取适合不同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整个班级的语文阅读能力。总之,在小学中高年级阶段的语文教学活动当中,用教师的种种教学行为产生的影响,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我们在后续的教学工作当中一定要注重去规避消极影响,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二、如何培养小学中高年级阶段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注重气氛渲染,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很多时候小学生看不懂阅读理解,就在于小学生没有带入情感,他们与作者之间并没有产生任何情感共鸣,所以也理解不了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这个时候语文教师就要注重在阅读教学活动当中,去进行各种各样的气氛渲染,尽可能的找到合适的方法把学生带入到文章的情境之内,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例如,小学五年级有一篇叫做《梅花魂》的课文,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位老华侨十分珍爱墨梅图,在回国之际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郑重地交给外孙女,让她好好保存的故事。在这个过程当中,作者通过赞美梅花来颂扬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了老华侨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学生在阅读理解训练的时候,对于那种浓浓的家国情怀可能会没有太过具象的体会。这个时候教师就起到了调动学生思考氛围的作用,将学生带入情境,使学生能够更深层次的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当学生取得良好成绩的时候自然会非常惊喜,相反学生就会非常的失望。总之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一定要在学生无法去想体会文章情感的时候,去代入各种各样具象的实力,进行不同类型的气氛的渲染,从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二)注重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增强学生的语感
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就说明了在语文教学活动当中,教师一定要注重让学生扩大阅读量,就学生的阅读量越大,那么学生的语感才会越强。语感对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也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的。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当中,可以针对某一篇课文,然后进行相关作者作品以及写作背景的介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这类阅读文本的阅读。另外教师也可以定期在班级内部,开展阅读分享活动,通过竞赛的形式来激励学生在课外进行各种各样的阅读活动,逐渐增强学生的课外知识积累,这对于增强学生的语感,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也具备非常重要的推动性作用。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我们要更加注重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而通过阅读教学,既能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悟能力,又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还能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在针对中高年级学生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本着更加严谨的态度,采取更加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不断增强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而不断加大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力度。
参考文献:
[1]孙锡林.发掘创新点,引领学生更好地进行文学鉴赏——关于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一些思考[J].考试(教研版),2007(1).
[2]李迎辉.初中生当代散文鉴赏能力培养的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