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游戏中进行幼儿职业意识启蒙教育研究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月第2期   作者:孙燕
[导读] 角色游戏是幼儿教育采用的一种常用方式,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
        孙燕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马兰幼儿园  841799
        摘要:角色游戏是幼儿教育采用的一种常用方式,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其中的角色认知具有职业认知的要素、角色体验中具有职业体验的要素,通过增加生活体验、注重创设环境、有意识投放材料、引导幼儿进行角色讨论等实施策略,可以在角色游戏中进行幼儿职业启蒙教育。
关键词:角色游戏;职业意识;启蒙教育;幼儿
1 引言
        当代幼儿是21世纪的主人,他们不仅要有高智商的头脑,健康的身心,更要有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素质和能力。然而,今天的幼儿缺乏对成人职业的认知和了解,无法体会劳动的艰辛,劳动的价值,更缺乏今后将成为一个社会人所必须具备的素质[1]。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幼儿除了在学校可以获得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和一定的知识外,还可以获得丰富的体验。角色游戏作为幼儿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可以在幼儿职业意识启蒙教育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 幼儿职业意识启蒙教育的意义
2.1 职业意识界定
        职业意识是指人们对职业的认识意向以及对职业所持的主要观念。职业意识的形成不是突然的而是经历了一个由幻想到现实,由模糊到清晰,由摇摆到稳定,由远至近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职业意识既影响个人的就业和择业方向,又影响整个社会的就业状况。职业意识由就业意识和择业意识构成。[2]
2.2 幼儿职业意识启蒙教育的意义
2.2.1 有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在幼儿职业意识启蒙教育中,通过引导幼儿模仿不同的职业角色,体验不同角色在社会中的作用,可以培养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自信心,增强与他从交往的能力,对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社会行为规则有基本的认识,从而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如:在“小医院”里,“医生”为“病人”看病,解除“病人”的痛苦,会增强他的自豪感、责任感;在“乘坐公共汽车”时,按顺序上车,为“老爷爷”、“老奶奶”、“抱小孩的妈妈”让座,可以增强他的同情心,等等。
2.2.2 为幼儿今后职业发展规划奠定基础
        调查显示,38.6%的人认为“从小就不注重对兴趣的发掘和培养”。因为这是针对高考前选择专业的一次调查,所以设计的问题也都和高中、大学等学段的学习和专业设置有关。其实,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孩子成长的整个阶段,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没有将职业意识的培养当回事,更缺少让孩子在多种领域里亲身实践的机会。[6]
3 角色游戏中进行幼儿职业意识启蒙教育要素分析
3.1 角色认知中具有职业认知的要素
        职业认知是人们对自身从事职业的了解程度,主要包括对职业性质、个人职责、个人与团队的关系等的认识。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完成角色承担的游戏任务,来完成对角色本身、角色承担职责、角色与其他角色之间的协作关系的认识,角色游戏是幼儿对身边生活的体验和再现,是幼儿反映社会、反映成人活动的游戏,在此期间,也完成了对相关社会职业的认识。因此,角色认知中具有职业认知的要素。
3.2 角色体验中具有职业体验的要素
        角色,本意是指演员扮演的剧中人物,体验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角色体验就是站在他人的角度,体察他人的经历,体味他人的情感和思想。
        在不同的主题游戏中,孩子选择不同的玩具材料、游戏伙伴、场所,扮演不同的角色。

如在“公共汽车”上,孩子们一会儿做“乘客”,一会儿扮“司机”,在车上设置投币箱,“乘客们”一个跟一个排队投币上车,给“老人”、“小孩”让座;“小医院”里,“医生”在认真的诊病后,为病人写处方开药,“护士”给病人打针,并细声细语安慰病人;在“快餐店”中,“店员”主动去招呼“顾客”,热情大方地介绍有什么好吃的,这样才能吸引“顾客”,当“顾客”和“服务员”发生问题的时候,“经理”出面解决问题,等等。在这些角色游戏中,幼儿可以在“司机”、“医生”、“护士”、“餐厅服务员”、“餐厅经理”等角色的体验中,体会这些职业的不同及其各自的要求。因此,角色游戏中不同角色的体验,包含着现实生活中的职业体验。
4 角色游戏中进行幼儿职业意识启蒙教育的策略
4.1 增加幼儿生活体验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幼儿的生活经验越丰富,可以开展的角色游戏主题就越广泛,游戏情节也会越丰富。教师应建议并提倡家长有意识地多带幼儿外出、多接触事物、多与幼儿交流,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如教师可以建议家长利用周末带幼儿到自己工作的地方看一看,也可以带他们一起去银行、菜市场、商店等,看一看叔叔阿姨是怎样工作的。
4.2 注重创设环境
        瑞士幼儿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认知发展要在其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获得。”从蒙台梭利的“有准备的环境”到现在提倡的“情景教学”,都无不重视环境这一要素。由此可见,游戏环境的创设在角色游戏中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4.2.1 提供开放性的游戏环境
        培养幼儿职业意识的前提是丰富多彩的、富有启发性、具有开放性的游戏环境,教师在设计角色游戏时,听取孩子的意见,引导孩子参与,或是和孩子一起游戏,让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自由地去发挥,当孩子的角色扮演超出现实生活时,不去过多的纠正,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能够完全自由地感知、接触周围众多的职业,大大激发他们广泛而又强烈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无拘无束地扮演以前没玩过的职业,尝试过去没做过的事情。
4.2.2 创设层次性的游戏环境
        皮亚杰强调:“教师应了解儿童,游戏要重视儿童的观点,要适合儿童的水平。”因此,游戏环境的布置应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性。所谓层次性就是指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将游戏环境分解成不同的层次,并配以不同的材料,使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都能充满兴趣地游戏,有效地促进幼儿职业意识的培养,使幼儿对职业的认知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例如,对于爱钻研的孩子,可以创设天文学家、考古学家、生物学家等角色;对于有创造力的孩子,可以创设作家、主持人、设计师、摄像师、演员、导演、画家、模特等角色;对于爱助人的孩子,可以创设警察、法官、护士、医生、营业员、消防员、邮递员、保育员等角色……[10]
4.3引导幼儿进行角色讨论
        角色游戏的讨论是教师有效指导和深化角色游戏不可缺少的环节。角色讨论以引导幼儿发言为主,让幼儿谈一谈对游戏角色的认识,该角色是什么职业,具有什么特点等。通过讨论,帮助幼儿提升对角色的认知程度,增加对角色背后代表职业的认识。如在“小超市”游戏完成后,可以让“营业员”谈一谈自己今天的收获,营业员是干什么的,怎样做一个大家都喜欢的营业员,如果没人光顾时,应该怎么办;在“服装店”游戏中,可以让“经理”谈一谈经理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怎样吸引顾客,怎样与顾客讨价还价,怎样帮助顾客挑选喜欢的衣服。对于孩子的想法,教师要给予赞赏和肯定,也可以在孩子说出新的想法后,及时把游戏进行延伸、拓展,进一步强化幼儿对角色的体验。
        通过增加生活体验、注重创设环境、有意识投放材料、引导幼儿进行角色讨论等策略,可以丰富角色游戏的主题、形式和内容,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幼儿体验不同的职业,培养良好的职业意识,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
5 结论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对职业的选择和认同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对孩子的职业教育应该从小开始。通过角色游戏的开展,对幼儿阶段的孩子一些职业启蒙教育,让孩子在游戏中接触不同的职业领域和岗位,找寻自己喜欢的职业,并逐渐培养对职业的兴趣和爱好,是孩子健康成长,直到成人后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和岗位的基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