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理念下小学语文德育课堂的构建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月第2期   作者:朱桂娣
[导读] 教育体制不断改革,学校,教师的课堂教学也在不断变化
        朱桂娣
        广东省惠东县多祝上围小学 516300
        摘要:教育体制不断改革,学校,教师的课堂教学也在不断变化,目前来看,培养小学生们的道德素养成为重中之重,而语文学科作为重要窗口向学生们传递着正确的价值观。语文科目成为小学生素质教育的实践。本篇文章首先介绍立德育人的教育现状,然后提出实施道德教学设计方案的方法策略,提出关于保证小学语文课堂德育实施的方案。
        关键词:立德树人;小学语文;德育课堂;构建策略
        
        引言:小学语文课是学生开始道德学习的第一步,道德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而小学阶段是学生们自身素养开始和行为习惯养成的最重要时期,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遵循学生阶段性的学习规律:让学生主动发展语文听说读写的四大基本能力;让学生自己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让学生充分发挥探究能力。语文科目的学习,本身就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联,本科目的教学应该以学生自主性为先。学生将语文知识和文化常识应用起来,就是开始培养学生自身美德的开始。       一、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语文德育课堂的教学现状
        素质教育是目前教育体系所追求的,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道德,让学生建立起做事的准则,这就要求教师对于学生,尤其是还没有判断能力的小学生,不仅仅是教书,更要育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加应该通过自身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有基本的处事能力。尤其是小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各类人物形象进行准确刨析,在唯物辩证的方法下,教育学生批判学习人物事迹的优良品质。让学生开始形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三观。让学生保持心理健康,全面发展。
        1.1在语文课程中教师对德育教学不够重视
        在一些教育观念中,教师都是只注重书本的知识,对于要求背诵的段落,课文只是“熟能生巧”,而不解释,带学生深入理解,为了教学而教学,尤其是对于上文所提到的人物的赏析,将模板交给学生,套入考试题中,不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只是对小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一味地推卸责任,将此教育作为义务交交给思想与品德教师和家长。甚至有些教师将自身所形成的错误价值取向强加于学生身上,让学生缺失了个性,注重成绩。
        1.2.在语文课程中学生对德育课堂的兴趣不高
        德育教育难以伸展,另一方面的原因在于学生,学生是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的根本,教育是为学生服务的,因此德育中最重要的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些学生对于课堂没有产生太大的兴趣,或难以理解教师的道德理念解释,一次小学语文课堂上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而且应该关心关爱学生,在日常教学中,发现挖掘每位学生的优点,鼓励其长处优势,评价学生已经具有的道德品质,使其引以为傲,形成行为自信。特别是在道德范畴中,道德品质的种类多样,每位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或自觉发现或教师表扬指出自身所具有的优秀品质,让每位学生在德育课堂上将难懂的概念带入自身或他人,克服困难,产生兴趣。


        二、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语文德育课堂的构建策略
        2.1重视德育课堂构建,更新语文教学观念
        教师对课文的理解学习是语文教学课堂富有活力的依据和根本,只有对课文表达思想深入,准确的理解,才能更通俗化地将课文蕴含的道德观念讲述给学生,是学生更容易清晰的接收。因为小学语文课本在编排上的内容种类多样,每个小学生在此阶段在心理和接受能力的变化也不同。这正是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做到一个学生,一本教材,一篇课文,一个课堂一种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设计内容,语文教师要运用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遵循小学语文教学规律,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学习需要,以一定的教学理念为指导,确定教学目标,建立教学过程的步骤,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介等教学要素进行设计与安排,形成教学实施方案。要做到语文教学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就要要求自己对课文,对教材融会贯通,清楚课文脉络,才能知道自己在哪里开展游戏让小学生们在游戏中理解记忆知识,即使是发生不如预期的情况,也可以根据教学设计中的考虑进行处理。只有教师对课文充分学习和理解,课堂的活力才能显现,德育的教学才能完全展开。
        2.2引导学生细心感悟
        学生是道德教育的根本,教师对学生道德进行教育要让学生理解。因此,要让学生先了解课文:朗读。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情感通过多媒体准备背景音乐让学生朗读,让学生融入课文中,尤其是在课文以对话为主时,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如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11课《军神》这篇课文,刘伯承元帅主动不打麻药接受手术,被沃克称为军神的那句话。反复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可以体会到刘伯承将军的大义凛然和勇敢的精神品质。《钓鱼的启示》一课中,学生可以通过反复朗读了解到诚实的重要,作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美好。
        2.3创设德育教学情境,加强对学生的熏陶
        德育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讲最为容易接受的就是感同身受,即贴近生活。如今的课堂便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调动小学生的听觉,视觉,对课文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讲解《开国大典》时,教师便可以通过多媒体将宣布新中国成立的原音频播放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到祖国成立的自豪,产生爱国情感,那么本课的德育目标就完成了。再比如《狼牙山五壮士》《小英雄雨来》《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等爱国主义题材的课文,由于时间久远,小学生对于英雄们舍生取义的行为无法理解,因此可以举出学生身边的例子来逐步引出烈士们的高尚情操。
        三、结束语
        其实,在语文课堂的德育教学中,课文和道德教育是相辅相成,融为一体的,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和人物形象。对于语文课堂教学来说,教师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应该具有同理心,换位思考,站在小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让自己的备课,授课在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前提下,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提高自身道德素养,终身学习,自己有了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广泛的知识面,才能在课堂上让学生集中注意,进入学习状态,能让学生们对道德产生兴趣,主动学习。
        
        参考文献:
        [1]刘红.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好德育工作[J].学周 刊,2018
        [2]张斌,李云杰.小学语文低段童话教学中德育渗透探 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8
        [3]王臣.试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理念[J].中国校 外教育,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