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中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月第2期   作者:何旭映
[导读] 新时期的高中数学教学,不仅是教会学生数学运算和解题
        何旭映
        溧阳市光华高级中学,江苏 常州,213300
        摘要:新时期的高中数学教学,不仅是教会学生数学运算和解题,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促使和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和科学探究,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高中数学;思维能力;教学研究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更是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让学生能够更合理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本质,从而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游刃有余,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并且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引导学生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探究数学世界的兴趣和动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养成,从而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存在的问题
        虽说新课改和素质教育已经推行了很长时间,但在落实和实施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阻碍,一来是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二来是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激烈的竞争使得很多老师不得不采取一些传统教育手段,特别是高中面对的是高考大关,很多学校和老师还是采用传统的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的成绩,以保证学校的升学率[1]。不得不说,这样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的时间内是有效果的,但并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忽视了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
        很多老师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却忽视了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一般都是带领学生一步一步学习和解题,然后用大量的练习来巩固教学成果,这样的教学往往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学生可能只是对老师所讲的题型比较熟悉,并不是理解解题思路和掌握所用知识的本质,学生难以灵活运用,所以往往换个题型或换个说法,很多学生就不会解题,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成长形成了极大的障碍。
        2.忽视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很多老师都没有考虑学生的身心特征和成长需求,因此教学方法都比较单一,教学过程沉闷无趣,很多学生都无法沉浸在教学中,再加上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互动较少,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完全没有参与感和主人翁体验,因此学习没有激情和兴趣,学习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3.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理解能力、性格兴趣都不相同,个体之间无论是学习还是个性都会存在差异,有的学生成绩优秀,有的学生学习有难度,有的学生活泼开朗,有的学生内向沉稳等等,但很多老师为了教学进度和教学成绩,有意无意地选择性忽视这种个体差异,对一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甚至不闻不问,导致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甚至产生厌学情绪或自卑心理,既影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效果,又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样不利学生长远发展。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路径探究
1.改变教学理念,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要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老师就不能过多干预,而是要给学生足够的自我思考和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转变为自己的技能和本能,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不被老师的思维束缚,才能更具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2]。所以老师应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改变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创设有利条件,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除了有大量的计算外,还有空间几何模型,这些内容对学生的空间构建能力、想象力有很高的要求,如果能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这种空间思维能力,那么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就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当前信息化时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教学模式,也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所以老师可以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在学习《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时,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空间几何体进行拆分,形成一个个平面图形,而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学生是比较熟悉的,这样就比较容易理解,再去记忆或想象空间几何图形时,就容易形成空间思维。而通过多媒体技术来讲解点、线、面之间的关系时,则更加直接明了地展示了同一平面上的点和点、点和线、线和线有什么关系,不同平面上的点和点、点和线、线和线又有什么关系,通过多媒体技术拆解来看,就会特别直观,在学生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从而转变为学生的思维能力。
3.利用生活教学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也将应用于生活,所以老师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开展教学,既可以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引导学生将数学思维应用于生活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社会能力。比如在学习抛物线相关内容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回想打篮球时,篮球的运动轨迹是什么样的?什么样的运行轨迹下比较容易投进篮球?又比如在扔东西时,以什么样的角度去扔可以使距离更远?先用学生熟悉的场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再引入抛物线的定义和性质,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当学习这些知识后,有的学生还会据此计算投球角度、力度,或者扔东西时的角度、力度,虽然有很多其他的影响因素,但这种应用会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4.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前应用较多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老师根据“组内求存、组间求同”的原则,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创设一些开放性课题让各小组进行思考和探究[3]。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各个小组成员都积极发挥自己的优势,贡献自己的想法,从而形成思维上的碰撞,形成全新的思维形式,有助于学生开阔思路、创新思维,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有极大的帮助。而且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中,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小组之间公平竞争,在这种氛围中,有助于提高学生整体的学习水平,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良性竞争意识,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5.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除了课堂教学外,老师还应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利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在学习了三角函数知识后,老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计算校园中旗杆的高度,有的学生就利用了旗杆影子的长度和旗杆顶点与影子顶点的连线角度计算出了旗杆高度,这就是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的一种表现。
结束语:
    新时期教学背景下,老师应认识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彬.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 新课程(下), 2018, 000(003):238.
[2]姚光辉.基于创新思维培养的高中数学教学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20(51):119-120.
[3]李慧娟.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1(01):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