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莹
钦州市高新区实验学校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 535000
摘要: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板块。教师能够通过概念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有关数学知识,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但从当前的教学工作来看,数学概念教学工作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也比较片面。对此,教师要从学、用等角度分析数学概念,提高数学概念教学质量,推动教学活动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概念教学
引言
概念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概念教学对学生们更好地接触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有着显而易见的积极作用与影响。也正因为如此,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致力于探索、显著提升概念教学效益及其质量的方式方法,以望切实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与突破数学概念的认知,进而有效地锻炼与发展学生们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概念教学在初中数学中的重要性及现状
概念教学就是让学生明确所学知识的特点和本质,通过了解该类知识的共性,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概念教学不应该是死记硬背知识点定义,而是让学生真切的理解这一概念的意义,并结合自己的思维理解,将概念融会贯通,做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众所周知,数学分为几何和代数两大部分,每部分的知识点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性,例如,几何方面:从线段到平面图形,再从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代数方面:从一元一次方程到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环环相扣。概念教学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学生可以更好地将知识点连接起来,通过对旧概念的理解带动新概念的学习,让学生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现阶段,概念教学的应用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侧重点出现偏差,过度追求习题的重要性,忽视了概念教学。教师意图通过题海战术让学生在做题中慢慢了解知识点概念的内涵,但是这样做无疑是本末倒置,部分学生因为对知识点理解程度不足,导致在习题练习中屡屡碰壁,长此以往导致丧失了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基于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的概念教学策略
(一)以内在反思为支柱,支撑学生形成自主概念定义
通过设置数学模型、让学生自主操作,进行数学概念讲解其实是一种变相的外部刺激,终究是只“治标不治本”,让学生从自身出发,从内部形成自己对概念的认识才可以实现有效的数学概念教学。为了帮助学生形成自主性的概念理解,需要在进行数学模型构建和学生自主操作以后进行反思学习,反思内容并不是针对这一过程中的不足,而是反思从中所得到的收获,通过自己制作数学模型,将抽象的数学概念模型化,对提升概念的认识理解。反思过程需要分步进行,首先回顾自己的模型构建过程、操作过程,对操作经历进行总结,从而形成一个大致的概念。然后从不同的角度看待操作过程,将自己的感受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同时将学习的数学概念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时便形成了对数学概念的个人理解。最后一步是将口语化的个人理解精简,重新进行语言组织,从而形成较为专业的概念理解,这样一来,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将会更加深刻和精准。那么,自我反思应该如何进行成为数学老师应该深思的问题,课堂进行效果固然明显,课下的反思有无存在的必要,又应如何有效进行,个人认为数学理解方法在课堂适用,在课后中也同样适用。
在进行反思这一过程时,可在课堂上进行,布置反思任务,不限制章节,内容可以是“制作圆柱圆锥”、“制作同心圆”等等,进行反思总结。不仅可以避免课下一些学生省略反思的现象,也可以使得学生的个人理解在班级里传递,实现学习的共享,对于解决个人疑虑也有很大帮助,老师在这一过程中保持引导,等所有学生反思完毕进行最终总结,并对一些争议点进行分析和探讨,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这也是课程改革的一项基本要求。
课下的反思需要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家长充当孩子的忠实倾听者,倾听孩子对于在学校学习内容的反思和总结,并对孩子进行适当的鼓励或是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家庭是辅助学生学习的一部分,不论是数学还是其它学科,老师和家长都希望孩子成才,双方应做好合作、共同努力。
(二)初中生数学核心素养之数学学习方法的总结
总结以往教学经验可知,学生数学概念学习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在于不注重经验与方法的总结与积累,不注重学习与反思。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只知道下苦功夫、笨功夫,但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不做深入剖析与全面评价,最终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因此,在进行概念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转变思维,树立起新的学习观,让学生在细节处弄懂数学概念。
以“直线、射线、线段”教学为例。关于“线”的概念还是比较好理解的,可以按照光线、丝线来理解“线”的样子。但是对“直线、射线、线段”三个数学概念的片面理解却很容易让学生在做题时出现理解错误,比如线段和直线哪个能测算实际距离?射线和直线的区别在哪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绘图的方式将直线、射线、线段三个概念完整表述出来,并在其中标注、拓展一些细节问题,比如线段是两端都有终点,直线是两端都没有终点,射线是一端是起点而另一端没有终点。
(三)通过分析与对比引入概念,凸显数学核心素养
初中阶段学生在实际数学学习过程中会接触到不同的众多概念,这些概念相互之间并不是毫无联系的单独个体,而是存在着密切联系的统一体,互相构成了完善的初中数学概念框架体系。为此,我们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相关数学概念的教学时,不妨尝试着立足学生们已有的数学学习基础及其经验。通过分析与对比在学生们以往所学数学概念的基础上引入新的数学概念。这种温故而知新的概念引入方式也不失为夯实学生们以往所学数学知识,同时也是学生们在对比与分析中更好地理解新的数学概念的有效手段。
例如,在教学“中心对称”这一数学概念时,我便有意识地为学生们引入之前他们所学习过的轴对称的概念。“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称这两个图形为轴对称 ,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两个图形中对应的点叫做对称点”。这一旧知识的引入使得学生们很好地联想起了轴对称的相关数学知识。以此为基础,我再向学生们引入中心对称的概念,“中心对称是指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 180°,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这就使得学生们能将注意力更好地集中到轴对称与中心对称两个数学概念的分析与对比中,同时凭借已有的轴对称数学概念经验更好地理解中心对称的概念。道两者之间的区别与异同,从而建立起深刻的认识与理解。以此为前提,学生们自然能更好地理解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包括什么?只是轴对称图形包括什么?只是中心对称图形包括什么?以及既不是轴对称图形又不是中心对称图形都有什么,等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通过分析与对比引入概念,既让我们的数学概念教学效果得到了更好的体现,同时又可以显著的锻炼与发展学生们的数学核心素养,效果一举两得。
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应在自身的数学教育实践活动中积极探索做好概念教学的方式方法。以在丰富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效益的同时,让我们的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更好地习得数学知识,更好地形成与发展自身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朱贤文.对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思考[J].数学教学通讯,2018(8):57-58.
[2]刘涛.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策略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10):132.
[3]王立明.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优化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82).
[4]高根林.探析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低效成因及策略[J].文理导航(中旬),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