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树彦
大庆市湖滨学校,黑龙江省大庆市,163316
摘要:随着教育的发展,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刻板单一的实验教学无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与时俱进改变教学观念,使教学满足新课标相关要求。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部分,也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物理知识的关键环节。因此,教师要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在实践教学中不断优化、改进和创新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物理水平。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优化创新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现教学是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有效教学方式,能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变为直观的物理现象,让学生对物理知识有更加深刻和全面的理解。物理实验能够帮助学生通过观察现象总结出“理”,并学会利用一定的条件来控制物体的运动,通过物体的变化过程认知、总结出物理规律。而在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中,由于教学条件等因素限制,教师往往采用演示教学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学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缺乏主动性。这种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既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也不能提高学生的物理水平,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育的发展。因此,物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学习情况优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许多物理教师仍然采用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空间,这种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既不符合实验教学的原则,也不能满足新课标的要求[1]。在物理教学中,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是实验教学的核心,而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不符合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此外,许多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放在题目的讲解中,使得原本就少的实验教学时间被进一步压缩,学生缺少实验机会,久而久之,会导致学生对物理丧失实验兴趣,不利于学生物理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能力的提升。而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忽视学生的自主性是导致实验教学难以发挥作用的原因之一。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往往会提前将实验注意事项、实验过程、实验现象提前告诉学生,并再三强调学生要按照教师的要求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而在这种模式下,实验的目的是验证物理知识的准确性,违背了实验的本质。长此以往,会使得学生思维固化,在实验过程中过于依赖教师和教材,完全按照教师的要求和课本的内容进行实验,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难以提高,学生对实验缺乏兴趣,会使得原本就复杂、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更加枯燥无趣,进而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下降,实验教学效果不佳。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只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进行实验,才能够达到实验教学目的。因此,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实验,为学生创造足够的思考和探究空间,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要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动手实践的能力[2]。
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根据实验内容选择正确的实验器材,亲自动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最后得出实验结果。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初中阶段学生思维发展趋于成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但由于认知水平有限,在实验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教师不能直接将答案告诉学生,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原因,一步步探究问题,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沪科版八年级上册《声音的特性》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物理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探究声音的特性。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力度拨动直尺,通过直尺的振动频率和振幅大小观察声音的变化情况,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声音的响度和直尺的振幅有关,而声音的音调和直尺振动的频率有关,从而总结出声音的特征。此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内容,通过自主设计实验,在实践操作中掌握这一课的知识点。
(二)开展探究性实验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是教师常用的方式,这种实验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学生长期发展[3]。因此,教师要开展探究性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动脑思考,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考虑到初中阶段学生个人能力有限,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进行探究实验,在实验中相互帮助,共同成长。例如,在沪科版九年级下册《电流的磁场》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有设计探究性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电流周围存在的磁场。首先,教师要事先准备干电池、铁屑、螺线管、小磁针、导线、开关等工具,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实验。其次,教师要提出问题:在实验中需要观察哪些现象?实验的目的是什么?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在实验中观察物体的变化情况,并记录下来。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并将实验结果与其他同学相互分享。在探究性实验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被激发,进而大大提升实验教学效果。
(三)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部分实验内容由于教学条件、安全性等因素限制,无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实验过程,这种方式不但保障了实验教学的安全性,还克服了实验设备不足等问题的限制,学生通过观看实验视频,观察实验现象。多媒体声形具备、图文结合的特点能够营造良好的实验教学氛围,提高实验教学的趣味。例如,在沪科版《光的反射》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蜡烛在水中燃烧的实验视频,让学生观察视频中的现象,探究其中的原理。同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光的反射相关知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的形式向学生播放光平面镜成像原理的动画,提高实验教学的趣味性。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实验教学的趣味性。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开展探究性实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物理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谢寿梅.新课改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J].文渊(高中版),2019,000(007):284.
[2]靳晓军.新课改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000(011):107.
[3]郑立强.试论新课改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8,000(011):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