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菊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北关小学 255100
摘要:在现在的教育要求中,更加提倡的是素质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及时的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不断地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从而来为学生呈现更好的课堂教学。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时,就应当让学生在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内容的同时,还应当让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体验。因此,教师应努力构建趣味课堂,以此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型,然后在教学的过程中创建合适的教学情境,给学生一个沉浸式的学习体验,从而来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教学;策略研究
趣味课堂指的是教师结台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学习需要,采取能让学生主动学习的数学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结合学生的年龄以及心理特征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来展开的,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发展趋势。而且学生现在正处于抽象思维发展的一个阶段,但是小学数学大多都是逻辑性较强的知识内容,所以,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内容时就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难度,而趣味性教学活动的开展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使学生可以更加深刻的理解数学知识内容,从而就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提升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融入童话故事,提高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就需要做到的是要对教材中的知识内容掌握的透彻,这样才能够准确的掌握童话故事是不是可以融入到知识内容的教学开展中,从而将童话故事和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组合。童话故事的语言比较生动形象,可以降低数学知识内容为学生带来的枯燥性,从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来使学生的数学课堂教学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当教师在向学生讲解“一百以内的加法与减法”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通过《狗宝宝散步》的童话故事来展开教学,“狗妈妈带着可爱的孩子饭后去散步。走着走着,一个狗宝宝睡着了。当他们走到一个小男孩家的门口时,小男孩抱着两只可爱的小狗。在回家的过程当中,小猫和两个小狗一起偷快的玩耍了起来,都忘记回家了呢。”在故事开始之前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留意故事中数字变化,然后学生就可以在趣味行的故事中学习到一百以内的数字加减法,从而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二、营造视听环境,提升课堂趣味性
信息化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通过视频、图片等媒介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身临其境的视听环境。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利用这一点,改变以教师为主的教学观念,将书本上干巴巴的数学知识化入多媒体设备所营造的具体情景中,让知识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比如,在教学“庆元旦——时、分、秒的认识”的知识时,我们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展示各种各样的表,从而帮助学生逐渐明晰时、分、秒的概念。首先,我们可以先展示传统的带指针的钟表,或者手表,让学生对三个指针的走动进行初步的观察,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发现其中的规律,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很多学生都能够发现其中哪个指针走得最快、哪个比较快,哪个最慢。当然,很多学生也发现了分针和秒针之间的关系。不过时间有限,与时针之间的关系学生们很难发现。为此,我们借助学生现有的经验,引导他们得出时针的定义和时、分、秒之间的关系。在展示完钟表之后,我们还可以给学生展示电子表,借助更加直观的数字带领学生探究时、分、秒之间的关系,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三、导入游戏教学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这一教学方式主要是迎合了学生当前阶段的心理特性,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的重点内容进行游戏。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还没有形成系统性的学习概念,也就是说他们无法安静地坐下来学习,其注意力无法整堂课都集中在老师的授课上。因此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在开展教学工作时不能只关注理论内容的教学,还要从中添加游戏实践教学内容,让原本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例如在学习“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这一部分内容时,老师需要在原有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改善,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紧密结合。例如可以组织学生模拟生活实况,找两位同学扮演买卖双方,将课本、笔、橡皮等物品标价交易。通过交易过程学生能够对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这样在有趣的角色扮演中,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也就更为充分。
总而言之,对于小学生的学生而言,培养其数学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这关系着他们是否能够掌握系统的数学学习方式。为此老师需要针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优化,通过趣味课堂的构建有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改善课堂教学效率,这样的课堂无论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还是身心健康的发展都非常有利。
参考文献
[1]李丽丽.浅析如何增强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J].考试周刊,2021(01):75-76.
[2]张梅.关于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研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0(22):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