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应用意识的巧妙渗透分析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月第2期   作者:杨增业
[导读] 传统的数学教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封闭的系统,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意识比较薄弱是常见的教学现象
        杨增业
        梅州市东山学校,广东梅州 514000
        摘要:传统的数学教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封闭的系统,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意识比较薄弱是常见的教学现象。在当前的新课程教学中,学生的应用意识薄弱问题依旧比较明显,亟待教师采用优化的教学策略,克服这方面的教学薄弱之处。以初中数学教学为例,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让学生在数学应用意识的驱动下有效锻炼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应用意识;应用能力;教学策略
        
        应用意识薄弱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通常有数学认知与理解能力薄弱、动手能力薄弱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教师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是势在必行的教学举措。初中数学教师可依托北师大版的教学内容,采用新课程倡导的科学教学方法,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问题,使其潜移默化地增强自身的应用意识,为提高其数学应用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重要性
        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对数学理论知识进行学以致用。而决定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关键因素就是应用意识,初中生的应用意识薄弱是比较明显的教学问题,为了保障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正确认识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重要性。
        首先,教师加强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可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刻领悟,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有效的巩固。这是因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与知识的理解、学习、复习等环节是紧密相连的,所以教师在课堂上针对性地锻炼学生的应用意识时,可提高其他学习环节的学习效果[1]。其次,教师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这符合素质教育对数学教学提出的要求,也是学生将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必备的学习素质能力。最后,教师围绕着应用意识的培养这一核心展开教学,可改善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数学思考动力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因此,不管是为了增强数学教学的活力、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还是保障学生对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发展,教师都应着重加强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意识的渗透策略
        (一)通过问题导入法渗透应用意识
        问题导入法是一种以有效的问题导入新课的教学方法,它可激起学生对新课内容的求知欲,使其主动聚拢自己被分散的思维,将学习情绪调控至最佳状态,这也意味着学生进入到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2]。在这一新课导入教学氛围下,学生的应用意识会有一定的渗透与发展,为教师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以《探索勾股定理》一课为例,教师可先提出这样的问题:“若是在电线杆与地面相离8m的地方拉一条钢索,而地面上可以系钢索的固定点与电线杆底部距离6m,请问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拉多少米的钢索?”
        这一问题将学生带进了相应的教学情境之中,不少学生对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有一定的运用经验,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就需要将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引进来,并在此基础上对该数学问题进行主动的探究。由此看来,教师不仅利用有效的问题导入了新课,还让学生复习和巩固了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这方面的知识点,在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解决上述问题的过程中,其应用意识开始得到强化。因此,教师可将问题导入法最大限度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可有效实现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这一数学教学目标。
        (二)在动手操作活动中渗透应用意识
        学生应用意识薄弱的这一教学现象反映了他们动手操作能力欠缺的问题,因此教师要培养初中生的应用意识,可从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训练这一角度入手,优化初中数学教学的动手操作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更好地意识到数学知识应用的重要性。例如在《截一个几何体》的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亲自参与到“截一个几何体”的动手操作活动中来:自制一个正方体,然后任意截取不同的几何体,观察这些几何体,它的截面是什么样的图形?
        在学生对这一动手操作内容进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可适当地引导学生反向思考:“若是事先知道的条件是截面形状为长方形,你是否能够想象出被截面的原几何体是什么?”这一问题能够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意识,也可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应用意识。实践证明,动手操作活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应用性,教师可将应用意识有机地渗透在动手操作活动之中,有利于增强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意识,并提高其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三)在生活化教学中渗透应用意识
        生活化教学法是一种教师将生活化教育理念融入学科教学的新型教学方法,它可让学生在把握好知识与现实生活相关性的基础上,对数学知识进行自主、高效的学习[3]。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则可将生活化教学法与数学教学相融合。例如在《数据的表示》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将各种调查问卷的数据表示手段(数据表格、数据统计图等)直观地展示在学生的眼前,让学生了解到“数据的表示”这部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用性。在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生活实用价值后,其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积极性会显著提升,其数学应用意识也会得到一定的强化。
        结束语:
        总之,学生的应用意识薄弱问题会影响其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也会影响其整体的数学学习成效。初中数学教师应通过不同途径将应用意识渗透进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逐渐增强自己的数学应用意识,潜移默化之中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陆建奇.浅谈初中数学教学应用意识培养的重要性[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2):78.
[2]李静.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应用意识[J].东西南北:教育,2018(17):332-332.
[3]毛晓琴.贴近生活,培养应用意识——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渗透策略[J].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版),2017(8):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