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月第2期   作者:何璐 杨冬梅
[导读] 经历高考后,很多学生即将步入大学校园,他们作为一类特殊群体,
        何璐   杨冬梅
        河南省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平顶山  467000
        摘要:经历高考后,很多学生即将步入大学校园,他们作为一类特殊群体,具有文化层次高、发展潜力大、生理发育成熟,但心理尚不稳定的特点,其心理健康状况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在大学生群体的基础之上,高职院校学生群体占有相当一部分比例,如何增强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并加以合理地引导和管理,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高职院校;学生管理
引言
    《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大学生群体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其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高职院校来说,其生源主要源自于两种类型;第一类属于高考未达到本课线,选择高职院校的学生;第二类属于中职院校、职业高中参与高考的学生。而从生源层面来看,上述两个类型的共同特征在于学生成绩相对不够优秀,本身在学习成绩方面就存在一定程度的自卑感,再加上高职院校本身面临的就业压力,导致大部分高职学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上述背景下,针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进行分析,并围绕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制定优化措施,对推进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一)学生素质得到提升,促进学生的各方面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入,使学校对学生的管辖,不再是种物质上的约束,而是种精神上的援助。管理的同时,使学生素质得到提升。促进学生的各方面发展。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让学生健康地成长,使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和睦,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产生积极的学习氛围,对大学生思想情操的陶冶和人际关系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有一种现象是,通常越不爱学习的学生,越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给学校带来管理难题。这是由于当学生不去学习时,最容易对自己的前途产生迷茫的情绪,再加之大学生本来事情就少,不去学习,每日无所事事,负面情绪容易堆积,导致管理困难。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充实其内心,熏陶学生的精神,化解负面情绪,提高学习动力,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根源上抹除使学生情绪不稳定的x因素。
        (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建设和谐社会。
        大学生最后都是要走向社会的,大学生从高校带入社会的,不止是他们学到的知识,还有他们在大学中培养的品德心性,直白的解释,和谐的社会必然由和谐的人构成。社会的不和谐,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失职也难辞其咎,2020年香港有一批年轻的港独分子,公开实施暴乱,严重危害了国家安全和香港的秩序,随着《国安法》的通过,这些人最终将受到法律制裁。在某一方面,这些人的出现,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缺失的结果。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让他们轻易受到资本主义腐朽思想迷惑,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让他们没能培养出爱国主义精神,做出暴力游行的举动,扰乱社会秩序。
三、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现状
        (一)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不够完善
        相较于欧美发达国家来说,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当前仍旧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从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实际情况来看,部分领导层仍旧未能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片面认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属于隐性层面的问题,并不会对学校整体形象、社会地位产生影响,这就导致高职院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没有严格按照要求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建设。
        (二)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尚需提升
        师资力量是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基础所在,教师数量是否充足、专业能力是否过硬,均是决定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但从高职院校的整体情况来看,当前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专业化程度相对较低,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一些高职院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仍旧处于“喊口号”时期,并未注重心理健康教师的培养与引进;一些高职院校并没有引入专职心理健康教师,主要是通过德育工作者、辅导员兼职的方式,严重制约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果。
四、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一)基于性别差异开展针对性教育
        高职院校男女大学生整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没有明显差异,但在心理问题类型上存在性别差异,具体表现为:男生的敌对、偏执、精神病性显著高于女生,女生的恐惧情绪显著高于男生。针对男女学生心理问题的类型差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有必要为男女生开展不同类型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充分利用女生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分别为男女生开展针对性的专题讲座,或举办策划男女专场专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二)拓展心育空间,营造暖心氛围
        基于泛在学习理念。笔者认为,心育空间应该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包括社会、校园、课堂、心育工作站、成长辅导室等物理空间,也包括网络虚拟空间。由于本次返校后的封闭式管理,物理上,形成了校园空间与社会空间隔离的局面,这使得学生活动空间受限,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易诱发压力情绪。但基于宽泛空间的概念,网络虚拟空间的存在,将为物理空间的隔离起到很好的弥补作用,同时,校园、课堂、心育工作站、成长辅导室等物理空间是心育的主体空间,充实和完善校园空间,是加强心育空间建设的主要任务。因此,学校可以从五处着手,拓展心育空间,营造暖心氛围,即:改善校园环境,增加校园亲和力;加强课堂质量建设,增加课堂亲切感;加强心育工作站建设,提升心育工作站服务水平;加强成长辅导室建设,打造特色成长辅导空间;提升网络内涵质量,开辟网络心育空间。

心育空间的意义,在于让学生时时刻刻感受到学校的关注和老师的关心,感受到教育的温度,困惑的时候有帮助、失落的时候有帮扶、喜悦的时候可分享、成功的时候可庆祝。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认可和鼓励是最大的心育良方。
        (三)构建信息平台,盘活虚拟校园
        信息化,实现了物理信息向数字信息的转变,改变了人与人的沟通方式,催生了虚拟生态。基于信息化技术,学校、教师、学生、课程、家长、课堂等各类物理要素都可以虚拟到信息化平台,开展信息交流,实现虚拟驱动现实的互动,虚拟校园应运而生。停课不停学期间,信息技术为保障教学的持续性发挥了重要作用,直播课堂、网络课程成了教学的主要形态,体现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优势与价值;封闭式管理的形势下,学习之余的生活交流成为主要问题,信息技术助力教育教学的优势应当进一步体现,因此,构建信息平台、盘活虚拟校园十分必要。以“易班”为例,其在班级活动、校园活动的组织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起到了虚拟校园的作用。学校应当借助“易班”及类似平台,为学生组织更加丰富的活动,尤其是学生、教师、家长以及教育相关主体和社会人士都能参与的活动,确保学生的正常交流。未来,随着信息平台的集成和功能不断完善,构建全方位的虚拟校园,将真正实现“虚实一体、多方联动”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目标,提升教育行业应对学生心理事件的能力。
        (四)鼓励学生参加社团活动
        社团是大学生重要的交流与交友平台。学校应鼓励每个大学生至少参与一项社团活动。这有利于避免学生产生负面情绪,形成良好的心理状况。大学生要面对多重的压力,需要适当的参加社团活动,增加体育锻炼,时长对压力进行排解,才能更好地实现个人发展。还有种效果极佳的活动-排练心理情景剧,可以拓展心理辅导新层面,在心理情景剧的排练与表演过程中,高校学生摆脱了大学生的身份,融入到情景剧剧情当中,体会剧中人的喜乐。这一过程帮助大学生暂时摆脱周围环境给他带来的一切束缚,有效释放了平日积攒的各种负面情绪。在结束表演后,就像体验别人的人生,开拓了思维,提高了心理健康水平。
        (五)引入多元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常规课程教育,其必然需要尽可能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覆盖范围,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才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愿意主动接收心理健康教育。综合参考当前高职院校教学实际来看,引入多元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可以尝试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来,高职院校应当组织各个科任教师进行培训教育,同时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应当主动配合各个科任教师,结合各个学科教学实际,深挖学科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使得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全面贯穿于课堂教学中来,在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过程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覆盖范围。丰富多彩的活动往往能够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动性,高职院校应当充分利用学生所具有的上述特征,构建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比如,高职院校可以开展“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这种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给予学生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在此基础上,高职院校也可以尝试针对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进行创新,如组织心理健康活动月,组织现场活动,通过心理剧表演的方式让学生参与进来,用学生熟悉的场景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六)院校领导高度重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有效开展高职院校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必须引起高职院校领导层的充分重视,由各位领导充分发挥监督作用、指导作用等,各位教师才能更好地实施有效策略,使得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顺利走向更大的成功。高职院校的领导层应该提出正确决策,给予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资金支持和师资支持,集中多方力量,全方位、多角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进一步提升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院校领导充分重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教学工作实际推进的过程当中,教师们努力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想方设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心理需求及发展需求,在此基础上,进行全面统筹规划,深入挖掘高职学生的内在潜能,促使他们实现身心的健康成长,对于未来的人生充满期待,努力奋斗后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真正成为不可多得的优秀人才。
结束语
        想要让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之中,就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将人的社会,自然,精神三个属性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且把人当做一切事物的根本,充分体现出对人的关怀,以人的全面持续发展作为基础,在学生管理过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不断促进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楠.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问题及对策研究——以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17):272-273.
[2]鲁玮.数据挖掘技术在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数据中的应用研究[D].安徽大学,2019.
[3]薛闻.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用探讨[J].山西青年,2019(15):180.
[4]于运会.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与实践[J].经济师,2019(06):178-179.
[5]吴欲涛.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过程中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分析[J].智库时代,2019(24):184+281.
[6]王春艳,陈国亮.手机网络背景下高职学生特点及对策探究[J].职业技术,2019,18(06):90-94.
[7]杨薇.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发展现状及模式创新——评《高职院校管理创新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9(Z1):140.
[8]袁君.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7(02):152-153.
 作者简介:何璐(1985.9-),女,汉族,河南平顶山人,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高校助教,大学本科毕业,研究方向:心理学。
第二作者:杨冬梅(1987.8)女,汉族,河南平顶山人,河南城建学院,高校助教,硕士研究生毕业,专职辅导员,研究方向: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