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在中小学德育中的实践初探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月第2期   作者:汪奇龙
[导读] 德育是素质教育体系之中不能够缺少的构成部分,其重要性已经是有目共睹。
        汪奇龙
        深圳市南山区太子湾学校,广东深圳 518000
        摘 要:德育是素质教育体系之中不能够缺少的构成部分,其重要性已经是有目共睹。而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对于传统的德育课堂教学来说,具有诸多的促进作用和积极意义,并且为其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方向。经过对比与分析之后,可以发现,德育教育与互联网相结合所形成的全新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和思想品德。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德育;家校合作;教育目标;网络素养

        中小学生处于一个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中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我国全面发展义务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目前素质教育的核心。根据中小学生的年龄等多方面的特征,可以发现,其很容易被外界所影响。因此,在中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是至关重要的,而互联网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通过“互联网+教育”的方式,可以不断地融入新的教育信息和教育资源,并为中小学德育教育开辟一个全新的教育环境。
一、“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中小学德育的机遇与挑战
        现如今,开展“互联网+教育”的教育模式已经是大势所趋,并且针对德育教育来说,具有诸多促进作用和优势[1]。其中,不仅能够有力冲击传统形式下的德育教育,还可以促使原有的单一德育教育模式发生改变,并且逐渐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其次,依托于互联网之下,能够实现德育教育领域的不断拓展,促使德育教育相关内容得到不断的丰富,同时针对师生之间的关系而言,能够更加紧密,学生的主体性能够更加的凸显出来。以往的德育教育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片面性,总体来说,更注重理论性方面的德育教育,而比较忽视实践方面的教育。此时便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促使德育教育逐渐朝着实践与理论结合的方向发展。
        然而,针对德育教育而言,其在和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挑战,一方面,是中小学生的年龄相对来说比较小,对于网络中出现的各种信息,他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进行辨别和分析,因此,很容易受到网络中的一些不良信息的误导和诱惑。同时,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要想保证“互联网+教育”的质量,教师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从而灵活的使用各种网络教育设施,但是实际上,部分教师的信息素养是比较欠缺的,而且部分学校的相关硬件设施也不够完善。
二、“互联网+教育”在中小学德育中的实践策略
(一)正确把握传统德育与网络德育的关系
        现如今,网络信息技术已经快速地走进教育领域之中,为教育发展提供诸多动力和生机[2]。基于网络信息技术,教师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资源的利用。

对于德育教育而言,是我国素质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将其与互联网结合在一起,有着独特的教育优势。为了更好地实现“互联网+教育”的真正价值,教师需要明确网络德育的实际含义和意义,避免由于互联网的过度使用而造成学生受教育时重点偏移情况的发生。同时,教师需要充分认知网络德育教学手段,并且将其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通过优势互补,有效实现德育教学实效性的显著提升。例如,教师可以使用互联网技术,向学生播放以爱为主题的视频,并且引导学生对视频中的内容进行相互探讨和交流,加强学生对爱的认知,了解学生的真实内心想法,由此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德育教育效果的显著增强。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网络素养
        想要更好地在德育教育中融入互联网,便需要从基础设施的角度着手,不断地加强和更新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由此可以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增强教育效果。与此同时,作为德育课程的建设者以及德育教育的引导者,教师需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网络教育能力,并且通过不断地学习,持续地促进自身网络素养的增加,同时通过“互联网+教育”,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其实现行为自律和道德自律。
(三)明确德育目标,利用网络实现家校合作
        中小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地点主要集中在学校和家,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仅仅是教师的专有职责,作为家长,也有责任和义务进行德育教育。家长对于学生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因此,只有教师和家长之间形成统一的教育战线,才能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而基于互联网之下,信息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发展,这使得人们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容易,家长和教师不需要见面就可以进行实时沟通和交流。同时,在信息技术的不断支持下,教师可以和学生家长之间进行教育资源的共享[3]。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微信、QQ等聊天软件,建立班级群,在群内时常发送一些关于德育教育的小技巧,或者是根据学生在校的实际表现,收集和整理学生的良好表现,以图片或者是文字的方式,发送到班级群内。也可以通过私聊,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表现,与家长进行个性化的沟通,并采取个性化的德育教育策略。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小学时期属于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最好时期,也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更加是学生形成正确道德观的重要阶段。作为我国未来的希望,中小学生的道德素质发展与我国的未来发展息息相关,如何提高中小学生的道德修养,是当代教师应该重点关注的德育教育内容。同时,在“互联网+教育”进入到传统的德育课堂之后,能够从根本上提升教师的德育教育质量,拓宽德育教育范围和内容,促使学生思想品德和个性修养的显著增强,进而不断地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石淑珍.西部贫困山区中小学基于“互联网+”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的研究[J].新课程(上),2019(03):2.
[2]刘芳菲.“互联网+”背景下中小学道德教育影响与实践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8(06):81-83.
[3]张延山.西部贫困山区中小学基于“互联网+”开展立德树人教育方法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9(24):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