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低段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几个经验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月第2期   作者:谭秀琴
[导读] 中低段小学生处于思想品德奠基期,这意味着两个要点:第一,德育十分重要,具有长远意义
        谭秀琴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里海学校小学部  528318
        
        摘要:中低段小学生处于思想品德奠基期,这意味着两个要点:第一,德育十分重要,具有长远意义;第二,对象特殊,需要有专门的策略。本文基于小学中低段班主任工作积累,分享几个保证德育质效的经验:重视习惯养成、重视家校协同、重视寓教于乐、重视表率作用。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经验
        
        中低段小学生不仅是处于学业启蒙期,也同时处于思想、品德奠基期。奠基这两个字意味着德育工作的两个要点:第一,非常重要。班主任必须要高质量的完成德育工作;第二,对象特殊。这个学段小学生心智水平低、社会经验少,讲理论基本没有作用。而强制性约束,也是育标不育本,表面上看学生表现不错,但因为没有内化正确的思想,容易在长大后“暴露问题”。所以,小学中低段班主任不仅是要重视德育,而且要有一套专门适用的策略。
        下面,分享几个经验。
        一、重视习惯养成
        中低学段小学生对于思想理念的认知处于一个非常不稳定状态。不像成年人,对某种思想会形成坚定的信念。这个学段的学生很容易随着成长变化而出现思想上的波动和变迁。今天认为帮助他人是幸福的,但很有可能因为一次助人不愉快的体验而对这个理念失去认同。所以,道德理念,班主任应向学生传导,但更重要的是,要步步固化。不仅要让他们理解认同,还要引导其在言行上形成习惯。而习惯养成,则需要有足够耐心——通常,一个人某个习惯的养成,至少需要三个月到半年以上时间。而在策略上,主要就是建立长效监督和激励机制。对这个学段的小学生,可以采用积分奖励制。比如,一次文明行为表现奖励一个小红旗印章,一次违纪减去一个。每个月进行一次量化评比,给予积分多和进步大(进步大这一指标尤其重要,这使一部分“落后生”有成长动机)的学生进行奖励和公示。
        二、重视家校协同
        中低段小学生自身生活还不能完全自理,所以,对家长的依赖性非常高。这也造成了他们的一种心理特点:对家长高度信任,甚至是崇拜。这与中学生不一样——中学生由于进入了青春期,自我意识觉醒,他们会有意识通过抵触、逆反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独立需求。所以,中学生和高年级小学生会表现为“不听话”。而中低段小学生则恰恰相反,是唯家长马首是瞻的。因而,就容易出现这样的现象:班主任在学校教学生要懂得谦让和团结,而家长则教孩子要学会在学校“不吃亏”。这就形成了一对矛盾。而最终的结果是,学生选择相信和遵从家长的理念。这样,班主任在学校无论怎样施教,也是效果了了。

所以,这个学段的班主任开展德育,一定要把家长“拉进来”,建立一个家校协同的平台。比如家校微信群、QQ群。在这个群里,班主任不是向家长“告状”,而是告诉家长,“我这一段时间的重点德育方向和目标是……正确的理念是……科学的引导方法是……”我们没必要对家长进行德育,大道理他们都懂,关键是使他们与班主任步调一致。
        三、重视寓教于乐
        中低段小学生处于思维的感性期,他们因缺少社会经验,对一些思想理念不太容易理解其意义。因而,班主任讲大道理,通常效果不怎么好。对这个学段的学生进行德育,与其是滔滔不绝地讲,不如组织一些他们喜欢的体验活动,通过感知、体验等直观的活动来熏陶之。这样的德育,小学生既愿意参与,效果也明显。比如,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讲无数遍“我们要学会团结”,都不如组织一次分组的团队游戏比赛。比如“双人绑腿运物”、“分组合作一人一笔绘画”等等。既有趣,又能培养其团队意识。
        四、重视表率作用
        前面说,这个学段小学生思维偏向于直观、感性,所以我们通过组织活动的方式效果较好。其实还有另外一个直观性很强的德育策略——树立榜样。这个学段的学生,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就是模仿他人。而且,这种模仿还是不分优劣的。不良的现象他们也会模仿。因而,“模仿”这个“阵地”,班主任一定要重视,要“抢”过来。一般来说,给学生树立模仿对象,是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班主任自己,二是家长——这两个方面大家都比较熟悉,就不再多说了。三是同学。在模仿对象中,同学的影响力其实要大于师长。这因为他们是同龄人,在兴趣取向和心理上比较接近。在给学生树立同学间的表率时,班主任需要注意一点:不少班主任认为应从抓班干部团队建设上入手,让班级的干部、骨干成为学生模仿对象。但其实,“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这个理论,对中低年级学生效用不明显。因为这个年龄的班干部,在班级工作中能做的工作不多,影响力不大。所以,我的建议是,采用动态树立榜样策略。哪位学生在某个方面、某个时间表现好,就把他树起来。随着变化动态调整。“榜样”常换常新,且每名学生都有机会。这样的策略,激励面广、效果好。
        综上所述,小学中低段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德育,需要注意把握好学生心智、心理的特殊性。从实践经验上说,重视习惯养成、重视家校协同、重视寓教于乐、重视表率作用——这四个“重视”,在中低学段的德育工作中效果比较好。
        
        参考文献:
        [1]李晓欧.浅谈新时代下的低段班主任工作[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7(1):250.
        [2]黎小红.新形势下小学低段班主任工作研究[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11):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