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学科,以艺养德——小学德育的有效实施策略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月第2期   作者:柯仿颖
[导读] 小学德育教育具有着其在小学阶段开展该学科教育的必要性
        柯仿颖
        湛江市徐闻县第七小学
        摘要:小学德育教育具有着其在小学阶段开展该学科教育的必要性,通过对小学生开展德育教育,使学生接受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质、文明行为教育、遵纪守法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教师对学生施以德育教育教学,促进学生对德育教育的关注度以及积极的进行学习,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民族精神;理想信念;道德品质;文明行为;遵纪守法;心理健康
前言:小学教育中融入德育教育是致力于深入贯彻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对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切实将党与国家关于小学德育工作的要求进行落实。着力构建一个方向正确、内容完善、载体丰富、常态化开展的德育工作整体教学体系,强化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实效化,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通过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设置,对德育教学内容的丰富以及与其他学科的破壁教学,有助于贯彻德育教学影响学生的整体性学习全过程。
一、实施小学德育的重要性
        对小学生施以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通过对学生施以民族精神教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进行展开教育教学,培养以及发扬学生的团结、勤劳、勇敢的精神,并不断的进行自我完善,通过德育教育使学生认识与理解伟大的民族精神与文化内核,促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以及革命传统和创新精神教育深入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之中,筑牢德育教育之基。对学生施以理想信念教育有助于学生在小学学习阶段就增强自身理想信念之魂,从而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以积极的姿态面对各种风险挑战、困难险阻,并不断的进行克服与乘风破浪的化解难题。
        通过对学生教授以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为核心的重要思想教学内容,以及与其相关的政治基础知识教育,使学生在小学阶段打好基础,并对我国的德育教育内容有所学习与了解。通过对道德品质、文明行为的教育,使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以及人道主义的教育精神与教学内核贯穿至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德育素养,指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塑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成效。通过塑造学生的诚信理念,普及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理念精神,在身心层面得到一定的净化,从而在学生的小学阶段就塑造良好的德育基础,从而在未来人生发展中呈现良好态势。
        通过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交际礼仪使学生在与长辈、教师、同学等进行交流沟通时,可以以良好的精神状态进行沟通与交流,对学生德育素养的培养与塑造可以使学生在交际过程中明确,为何交际、如何交际。通过对学生施以遵纪守法的教育,使法律基础知识教育深入学生脑海,明确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从而对自身行为进行良好的规范,自觉的进行遵守学校校规校纪以及各项规章制度,遵守法律法规,遵循公序良俗,从而做一个积极有为、健康向上的小学生。

通过对学生施以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具备心理健康知识,通过对学生开展有问题找老师进行心理咨询的课程,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积极成长心理,对学生群体普及心理咨询帮助以及相关基本知识。
二、小学德育的有效实施策略
(一)德育要从“心”开始,推己及人落实到生活细节
        德育从心开始即教师通过对学生开展入脑入心入行动的德育教育,通过将德育教育融入至学生的学习与日常生活之中,将学习中的细节以及日常生活琐事相融合,促进学生对于德育知识的深层理解与掌握并加以实践,从而使学生更主动与积极的参与到教师教授的德育教学体系之中,促进学生细心发掘日常生活与学习中的德育知识,从而使学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得以将德育知识运用在实践之中,更加切实的感受到德育教育开展的重要性,对自身的行为进行有效规范管理。
(二)德育要打破学科界限,实现以艺养德、德艺双馨
        教师通过破壁各学科界限的开展德育教育,促使学生在学习德育知识时,对其他各项学科具有一定的认知并进行学习,教师的跨学科、打破学科界限的教学,有助于学生将德育教育理念与内容融会贯通于各项学科之中,从而塑造自身在各学科中的良好学习态度,并通过对各科学业的学习得以使学生在不同的学科环境中,探究德育教育在各学科中的作用以及其教学所具有的必要性。通过对学生开展树立人生信念与信仰的教育,使学生在学习德育知识后,将知识运用至死他各学科,并积极践行德育课程所教授的理想信念课程,进行踏实认真的学习各项学习科目,并制定良好的学习计划与理想,从小做起的进行要求自我,使认真、踏实、严谨等积极的学习态度进行有效践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人成长。
(三)小学德育必须加强有效管理与考核评价
        通过对德育教育的有效管理以及考核评价,有助于加强督导与评价。通过将学校内各部门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管理,将德育教育开展情况纳入至对学校整体教育教学督导的重要内容,基于此建立德育工作评价体系,适时适当的开展督导与评估工作,认真开展学生的品德评价,并将其纳入至学生个人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对学生的个人成长与发展进行记录,反映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实际状况。通过创新德育工作的途径以及方法,定期与不定期的进行德育工作总结与交流并组织各部门学习研究成果,通过借鉴教学先进经验与做法,增强学校内开展德育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与实效性,考核机制的有效开展,有助于教师对德育教育工作进行认真与踏实的教学工作准备,从而为学生呈现良好的教育教学内容。
结语:通过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以及爱亲敬长、热爱集体、热爱家乡等理念,了解生活中大自然知识、社会常识以及公序良俗知识的进行保护环境、爱惜资源,养成型塑个人积极健康成长的文明行为习惯,形成自信向上、诚实勇敢、有责任心等良好品质。教师通过将德育教育与其他各学科的有效结合教学,促进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实践中加深学习内容的过程,有效促进学生多方面协调发展成为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小学德育教育教学之我见.《小作家选刊》.2015年21期.程丽.
[2].勤俭教育在中小学德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5年10期.李志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