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萍
四川省乐山市实验小学 四川 乐山 614000
摘要:超轻黏土具有安全环保、自然风干、易于塑形等优点,成为深受好评的儿童手工教学材料之一。学生在利用它进行创作时,能够自由发挥,从中收获丰富的造型经验和乐趣,提升思考探究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引导学生鉴赏作品以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加强小组交流合作以启迪学生的合作意识,完善课堂教学评价以维持学生的创作热情,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不断发展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超轻黏土;?小学美术教学;?应用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美术教学日益重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在小学美术手工活动中,传统的橡皮泥手感油腻、不易保存,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创作热情。超轻黏土作为一种更加安全环保、可自然风干、易于塑形的材料,在儿童手工教学中深受师生好评。学生在利用它进行创作时,能够自由发挥,从中收获丰富的造型经验和乐趣,进而提升思考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一、超轻黏土的概念
超轻黏土诞生于德国,后流行于欧洲、美国、日本等国,是一种软雕塑材料,属于纸黏土的一种。超轻黏土比重较小,但膨胀后体积较大,干燥之后重量会减少3/4。其材料新型环保、无毒无味,且可以自然风干和长期保存。在颜色搭配上,超轻黏土可以直接掺入水彩,也可以风干之后再涂上水彩、亚克力彩、油彩等颜料。同时,超轻黏土可以和石、木、玻璃等材质搭配,操作方便,适合学生操作。综上所述,超轻黏土造型是新型的开放式小学美术教学内容,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较为自由的艺术创作空间,有效推动学生造型能力的发展,进而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
二、超轻黏土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容易受到新鲜事物的影响,在美术课堂上往往难以长时间维持注意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注意创新小学美术教学方式,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爱玩泥巴是儿童的天性,超轻黏土的性质类似泥巴,如果教师将超轻黏土应用于小学美术教学,学生就容易被色彩斑斓的黏土吸引,制作出不同造型的作品,进而较大地激发美术学习兴趣。如,在以“动物”为主题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十二生肖的知识,根据2020年是“鼠年”的背景,将学生喜欢的卡通鼠形象如淘气鼠、杰瑞等形象展示在多媒体上,然后引导学生利用超轻黏土创作一只卡通鼠,从而激发他们的参与兴趣。
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美术教学日益重视“美术与自我”,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成长需求,深入挖掘学生的潜力和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超轻黏土创作就本质上而言,是兼具雕塑、形状和色彩等美术语言的创作。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大量他们感兴趣的创作素材,可以选择学生喜欢、熟悉的卡通形象,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实物,鼓励他们大胆想象、自由创作,进而让学生体验艺术创作的兴趣,促进其在体验中逐步提升想象力。同时,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还可以组织学生分工合作,如,让学生分工负责设计、剪贴、造型并且相互交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意识。
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德国哲学家康德曾说:“手是身体的大脑。”超轻黏土创作要求学生将眼、手、脑协调并用,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超轻黏土材料具有柔软、可变化、有体积等特点,十分适合用于塑造各种立体造型。在创作过程中,学生可以将超轻黏土揉成一团、搓成长条、分成小块、粘成整体,在此基础上制作成任意形状的物体。
学生在动手创造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学会分泥、团、搓、拉、压扁、粘合、雕刻等各种基本技能,不断锻炼和提高自身的操作能力,而且能够在操作实践中体会到无穷的乐趣。
三、小学美术超轻黏土教学策略
1. 创造良好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
小学生普遍对超轻黏土教学活动有浓厚的兴趣,但是教师如果没有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可能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学习超轻黏土造型的兴趣和动力,影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主题,创造和谐、轻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沉浸在浓厚的超轻黏土创作氛围中,激发学生的超轻黏土创作兴趣。如,教师在开展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材一年级下册第13课《各式各样的水果》课堂教学时,可以结合这一主题,为学生创设“水果铺”的教学场景,指定一名学生扮演水果铺的老板,其他学生利用超轻黏土制作出“水果”,放在“水果铺”中“售卖”。这样,学生的创作兴趣得以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创作,发挥自身的想象力,用自己的双手创作出各种富有创意的“水果”。这样的教学进一步夯实了学生超轻黏土创作能力发展的基础。在超轻黏土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天性,不能扼杀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要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在课堂上获得新知、锻炼技能、体验乐趣。
2. 引导学生鉴赏作品,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决定了其学习能力的培养是由模仿开始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能力发展的这一客观规律,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学生从鉴赏作品开始,逐步过渡到自主创造,从而达到小学美术超轻黏土教学的目标。对此,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欣赏和学习泥塑这一传统民间艺术,借助优秀的泥塑作品,鼓励和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鉴赏作品,从中学习技法,进而为学生接下来的自主创造提供依据和启发。如,教师在开展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材二年级上册第4课《彩泥世界快乐多》课堂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泥人张”传人的作品《吹糖人》,让学生熟悉传统泥塑,然后讲解选泥、揉泥、搓泥、压泥、捏泥、团泥、剪泥等技能,使学生对泥塑形成初步的认知。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展示其他班级学生创作的优秀超轻黏土作品,使学生认识到利用超轻黏土可以捏出这么逼真的作品。教师边展示超轻黏土作品,边讲解分析技巧,进而获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向学生呈现经典泥塑作品、优秀学生超轻黏土作品,课堂具有很强的画面感,能够使学生在鉴赏中激活创新思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超轻黏土创作热情。
3. 加强小组交流合作,启迪学生的合作意识
超轻黏土造型是一项十分注重动手操作的美术实践活动,因此,教师在超轻黏土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同时,超轻黏土创作是较为复杂的实践过程,需要用到多种创作技巧,学生个人往往难以顺利完成作品的创作。因此,教师应在发挥学生自主能力的前提下,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沟通、交流探讨,让学生共同创作优秀的超轻黏土作品,为超轻黏土教学注入活力,有效启迪学生的合作意识。如,教师在开展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材三年级上册第14课《梦幻中的城堡》课堂教学时,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类型的城堡,让学生欣赏城堡的美,使城堡的形象深入学生内心。然后,教师将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分组,以便小组成员之间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之后,教师要求小组成员合作完成超轻黏土城堡的创作,并且评选出一件最佳作品,给予学生相应的奖励。学生知道要评比、有奖励后,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城堡的创作。
综上所述,教师应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引导学生鉴赏作品以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加强小组交流合作以启迪学生的合作意识,完善课堂教学评价以维持学生的创作热情,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不断发展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吕琳.超轻黏土在学前教育美术课中的实践研究.美术教育研究,2018(22).
[2]林慧萍.泥塑课堂在美术课程中的作用.美术教育研究,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