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础教育理念下的小学音乐课堂育人价值体现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月第2期   作者:赵静茹
[导读] 近几年以来,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
        赵静茹
        云南省昆明市武成小学度假区华夏御府校区    650000
        摘要:近几年以来,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课堂教育逐步从“教书”转向“育人”,也对一线课堂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小学音乐课堂是小学生了解音乐、培养音乐素养的第一课堂,如何从音乐中体会价值观、树立人生观成为音乐教师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将依据“新基础教育”的育人理论,通过探究小学音乐课堂的育人价值体现,以期提升小学课堂教学的育人价值,并为音乐学科一线教师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音乐;新基础教育;育人价值
        引言:小学音乐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音乐教育的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道德教育与学习能力培养的关键阶段。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融入育人内容,可以帮助小学生正确树立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关于小学课堂如何能够提升小学生德育教育有效性的讨论也逐渐增多。其中,音乐课堂教学如何发挥其作用,实现音乐对小学生塑造良好道德观念也逐渐被诸多一线教师关注,让学生在课堂中健康成长。
        一、实现小学音乐课堂育人作用的重要意义
        1.“新基础教育”理念的必然要求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有条不紊地开展,一线教师们的课堂任务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在教育目标上也对一线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更多一线教师们逐渐认识到“教书”与“育人”结合的必要性。在传统课堂,教师为主、书本知识为主、灌输接受学习为主,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有限,仅仅停留在书本内容的传授。而“新基础教育”则要求落实教学育人价值观念,这就要求教师将需课堂转向学生为主,同时,在书本知识学习的同时,还需要注重“育人”价值培养,不仅做到“知识”育人,还应注重“精神”育人。
        2.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道德观念
        教师是课堂的核心,教师主动地从“新基础教育”理念出发,将其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中,会更有助于整体教学质量与德育教育的转化。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的一言一行将对其人生产生重要意义,因此,以“新基础教育”为导向,以育人目标为前提的课堂教学将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育观念,用课堂教学实践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对学生的影响也更加深远。
        二、发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育人作用的具体策略
        1、明晰育人目标,多维研析教材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当树立符合“新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价值观。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角度出发,体悟教学内容中利于育人思想传播的内容,挖掘课本中的德育内容。“新基础教育”提倡在课堂教学中弱化教师的角色,但这不是指教师应当远离课堂,而是应当当好课堂的引路人,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从而实现教书育人的根本目标。


        首先,用“新基础教育”的思想武装自己,将新的教学观念运用与小学音乐的课堂实践之中,重视课堂教学实践与互动;其次,充分研读教材,从单一的“知识灌输”转向多维度的融合,寻找小学音乐中能够传递给学生的音乐之“美”、人生之“美”;最后,教师之间组织以“育人”思想为核心的教学主题研讨会、论坛、读书会等,充分交流课堂教学实践心得,内化育人理念。
        2、创建合作文化,重视自主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化教学。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往往是教师为主体。但“新基础教育”主张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立场,以学生为教育教学的主体。因此,教师在预备课堂教学设计时,需要给予学生更多地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的机会,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自主成长。一方面,自主学习是对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能够在课堂学习中提升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够更深切地体会到所学内容的核心思想,在音乐知识中体悟到人生哲理,使小学生们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与修养。
        例如,在教《让我们荡起双浆》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小学生们合作了解这首歌的创作故事及这首音乐的情绪导向,让学生们通过自主的学习了解到这首歌的创作背景,从而在演唱时才能正确把握歌曲演唱情感,提升音乐素养。同时,通过协作的方法进行学习,还可以让同学们手拉手一起演唱这首歌曲,从而培养小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
        3、多种学习模式,综合实现育人
        实践证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会更让小学生印象深刻,课堂吸收效果也更好。因此,在小学音乐的课堂中,教师也可以综合多种学习模式,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将课程内容与其内含的道德品质铭记于心。
        目前,通过各种实践,已经有多种音乐课堂的展现形式供教师们选用,常见的有主题式教学、情景式教学、综合活动等。主题式教学适用于课程主题较为突出,音乐作品立意深刻的教学内容。如学生学习“团结”的主题,教师可以将《手拉手》《团结就是力量》让我们荡起双浆》几首团结主题的歌曲放在一起,让学生们从多首作品中获得相应主题的情感体验;情景式教学则适用于音乐剧作品或对白较多的作品,如组织学生们排演“小小音乐剧”,通过师生集体创演音乐剧,提升学生们的音乐品味与表演能;综合活动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为学生们提供尽可能多的音乐资源,创建各类音乐活动环境,例如户外活动中的“音乐会”、大扫除时的“合唱团”,让小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得到音乐指导,并相应地体会歌曲中的情感与文化。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小学音乐教学中育人价值体现的探讨,分析了目前小学音乐育人价值体现的必要性,提出了现阶段在小学音乐课堂实现育人教育的多种可能性。本文着重从小学音乐的课堂实践出发,通过对教师教学与课堂的实际情况,提出可以达到符合“新基础教育”所提倡的教书育人的根本教学目标的对应策略,期望能够对小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念培养、个人品质塑造等方面提供良好帮助。
        参考文献:
        [1]杨军,齐洪涛.小学生音乐核心素养提升有效策略[J].民族音乐,2020(06):3.
        [2]高海涛.探寻小学音乐教学文化与情感素养的培养路径[J].江苏教育报,2020.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