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枧
杭州市钱塘新区前进中学 311228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体育课程在初中整个课程体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再也不是之前可以随意被挤占的学科了。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也对初中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革故鼎新,构建起新的教学模式。本文立足快乐体育的理念,对于如何创建初中体育教学新模式,如何进行快乐体育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探究,阐明了快乐体育的内涵,以及如何构建初中体育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快乐体育;初中体育;教学新模式;健康快乐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转变,对于健康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升。在应试教育下,被遭冷落的体育课程也重新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在这一背景下,作为初中体育教师,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在新的时代构建其新的教学模式。在我看来,体育课堂应该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课堂应该尽可能充满快乐,让学生获得快乐。以下,仅基于快乐体育的理念简要论述初中体育教学的开展,希望能够对大家有一定的启发。
一、快乐体育内涵
(一)明确健康第一,促使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体育学科的教学,需要始终秉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这一思想下,去寻求其他的发展。这不仅体现出新课程标准要求中,促进学生身体与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具体要求,也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意识与体育锻炼习惯。
(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学生是课堂唯一的主体,初中体育课堂中任何活动的开展,任何环节的设计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激发学生兴趣为目的,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学生的快乐为要求。
(三)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确保提高整体水平
要想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体育课堂中感受到快乐,就需要照顾到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在学生身上,差异是必然会存在的,忽视这些差异绝对是不可取的。我们在长时间的教学,去了解学生的差异,像运动兴趣、身体素质、运动禀赋等,从而因材施教,确保大部分学生能够完成体育学习目标,使学生感受到体育学习与成功的快乐。
二、创建初中体育教学新模式
(一)给予学生权利,鼓励学生自主选择
在体育教学中,学习主动权是我们需要基于学生的。
比如,在投掷教学中,我们一般会把学生分为两队,面对面的进行投掷,这是一种很常规的教学手段,并没有太大的缺陷。但是,如果时间太久的话,学生厌倦心理不可避免。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对于什么事物都很难保持长久的兴趣,因此,在体育课堂中我们应该不断变化着花样。选择性练习模式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学生拥有很大的主动权,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练习场地的选择。身体健壮的可以选择实心球在一号场地上练习,身体薄弱的学生则可以2号场地上进行垒球和沙包的练习,对于喜欢头枕的学生,则可以选择在3号场地进行篮球练习。给予学生自主选择权利,鼓励学生自主练习,这种模式给予了学生很大的自主性,而且实现了场地、训练种类的多样化,有利于学生充满兴趣的开展练习。
(二)给予学生机会,鼓励学生自主体验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主要存在两种学习环境,一种是显性的,一种是隐性的。无论是哪种环境,都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显性的学习环境包括我们的运动场地、训练器材等,隐性的则指的是师生之间的关系、课堂的融洽度,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的各种策略等。因此,在初中体育课堂中,我们要能够灵活一些,利用既有的条件,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比如,在立定跳远教学,我们可以在场地上进行一些有趣的游戏——教师先画好一个长方形,然后鼓励学生各自占领两个场地,看谁跳的最远车位就是他的,通过此类游戏方式既能够挑战学生的身体素质,也能够提高立定跳远的成绩,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快乐学习,感受成功。
(三)给予学生困难,鼓励学生自主解决
在大多数人看来,体育锻炼的意义在于体育运动知识和技能的习得,以及自身身体素质的提高。在新课程标准中,这些也包含在体育教学目标当中,但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层面,使学生从体育中获得快乐,使他们的心智、精神变得更加强大。为此,我们需要给学生一定的挑战,让他们经受一定的挫折,在解决问题,实现成长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变得自信而强大。
比如,在篮球的投篮教学中,我们让学生在不同的位置进行出手,让他们在自己不习惯的位置上进行投篮,或者增加一些投篮障碍,像派人进行防守,再或者,改变投篮要求,运球后投篮,行进中投篮等。这些都和常规的投篮不同,增加了投篮的难度,但是在一次次的失败中,学生能够不断的吸取经验,找寻更合适的投篮方式和更加恰当的投篮时机,从而提高投篮命中率。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让学生在初中体育课堂中感到快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过也因此实现快乐体育也更有意义,更值得我们为之付出努力。希望大家能够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大胆践行快乐体育理念,构建初中体育课堂新模式,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超.浅谈如何实施初中快乐体育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16,03:101.
[2]张强.浅谈初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09: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