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运动进校园的文化价值再认识及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月第2期   作者:龙武 陈钊斌
[导读] 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是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最重要、最直接的传承阵地
        龙武  陈钊斌
        广西南宁市第八中学 广西  南宁市 530000
        摘要: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是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最重要、最直接的传承阵地。在学校教育中融入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运动,利于深化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加强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自信。然而,在实际的学校体育教学中,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运动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对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运动兴趣明显不高,需要教育工作者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探讨。文章简要分析了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运动进校园的策略,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学校体育;文化价值
        前言
        民族民间传统教育资源有极大的文化价值,其在学校体育中的融入应用,为学生带来了新鲜的学习体验。在这一环境下,学生不仅能够领略我国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资源的迷人魅力,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传承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
        一、组织校本课程开发,突出民族民间特色传统体育
        2018年初,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民委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民族中小学和民族地区的体育学校应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作为学校体育活动的重要内容,创造条件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正式体育课程或乡土教材内容。”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资源在学校教育中的价值,并未完全被发挥出来,其也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为了改善这一教学局面,学校负责人应组织开展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将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资源变为当前体育课程改革的亮点。相关负责人员在开展此项工作时,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应注重民族性与现代性的结合。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资源自然有其魅力,但是也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传承特色文化资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去继承,更需要与现代生活贴合,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第二,要注重体育资源运动性与娱乐性的有效结合,使学生对该内容充满兴趣,才能够得到预期的传播效果。第三,要注重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的分散性与整体性的结合。该体育资源看似零散,实则具有一脉相承的发展体系,负责人在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时,应将系统化的思维融合在课程设计和编排中。
        二、创新教育考核内容,促进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发展
        如何通过学校教育的途径和手段,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中小学生展开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运动教育,目前仍然缺少行之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以至于部分学校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进校园活动“一开始轰轰烈烈,接下来马马虎虎,最后偃旗息鼓”【1】。
        针对这一情况,管理人员应将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运动进校园工作,纳入到民族地区学校教育考核的内容中,这样的举措,利于促进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运动在学校教育中生根发芽。具体的考核工作安排,可依照以下几方面来安排:首先,加强制度建设。相关部门和机构应在开展工作前做好沟通工作,出台配套的考核评价管理规定,为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运动进校园做好辅助工作。其次,注重阶段侧重。简单来说,在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运动进校园的不同阶段,要有不同的工作侧重点,考核管理也同样如此。在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运动进校园工作的初期阶段,管理者可以将考核的重点放在有无这一课程及其授课频率上。在工作的中期,管理考核的重点应转移到,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运动的传播结构与传播形式上。而在此工作的后期,则应将考核的重点放到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运动传播的效果上。不同的工作阶段有不同的工作重点,这样的工作安排,利于持续推动校园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运动的根基愈稳、内容愈实、效果愈彰。


        三、充分重视“两性”,确保认知先行
        认知是行动的前提。学校领导、教师、学生以及相关机构都应充分重视“两性”,即民族民间运动进校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2】。
        从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运动进校园的重要性来看,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其可以促进教育。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的产生和发展,与教育之间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其是教育的主要手段和内容,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二是可助力凝聚。这一内容主要体现在其能够引导人们的共同意识、文化需要。在这一过程中人们会不自觉地加强社会集体意识,无形中增强了群体成员内部与群体之间的凝聚力。三是其可以传承文化。在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运动中,蕴含着无尽的传统文化,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与文化精神,而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运动在校园中的推进,无疑推动了民族体育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运动进校园的迫切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青少年群体对这一体育文化的“记忆流失”,二是很多民族地区出现了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运动传承不力的情况。无论是哪种情况,都会导致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运动或将逐渐淡出人们视野,渐渐失去了民族性、民间性的价值。
        四、落实“三个注重”,引领师资建设
        师资是行动的支点。师资队伍建设的当务之急,是做到“三个注重”。详细来说的,一是要注重双向的沟通。学校若是想将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运动进校园这一工作做好,就应该培养熟悉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运动的人才,鼓励教师走进乡间采风学习。值得注意的是,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运动并非单单指体育技能,也包含了体育文化。所以说,双向沟通的内容应兼具技能层面与文化层面。二是要注重纵向传导。简单来说,学校应组织熟悉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运动的校外人才,或是已经掌握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运动内涵、要领的校内人才,以“传帮带”的方式,向其他教师或是学生代表进行传播讲授,达到壮大教师队伍的效果。三是注重场景的升级。不同的场景,会有不同的受众群体,其受众需求也大不相同。所以说,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运动人才,也需要对这一工作保持非冻结式保护态度,将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运动,与不同场景下新的表达方式、新的传播手段进行有效的对接,让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运动喜闻乐见。
        五、推进“三个机制”,锁定目标航向
        机制是行动的保障。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运动进校园能否落在实处,相关机制是否健全极为重要【3】。校园体育教师和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运动爱好者,应是这一工作内容生产主体。另外,相关负责人员应对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动作技能的名称和动作加以规范,制定好统一的难度系数标准,并将其内容整理成册,为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进校园工作,提供优质、扎实的资料参考。另外,学校还应针对学生的兴趣、身心发展规律、认知特点等方面,对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展开整理、创新与调整,使其能够与学生的发展需要、学习需要相符合,让学生能够主动靠近并投入到该内容的学习中。
        结语
        总的来说,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运动进校园,为学校体育教育提供了有效、坚实的支撑点,而学校教育为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运动提供了传播场地,将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由“无意识自然传承”,推向了“有意识自觉传承”转型。
        参考文献:
        【1】袁浩.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青少年体育,2020(1):121-122.
        【2】李莹,杨风雷.论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提升文化自信的价值和策略[J].体育文化导刊,2020(2):1-5.
        【3】张静文,陈桂真.浅析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拓展训练式理论实践[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0,No.441(08):73-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