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动”中展现课堂活力——初中道徳与法治“生动、活动、互动”教学体会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月第2期   作者:范桂新
[导读] 近年来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这一学科在初中教学活动中已经成为主要学科之一,
        范桂新
        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
         
        摘要:近年来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这一学科在初中教学活动中已经成为主要学科之一,这主要是因为当今社会发展十分注重学生的道德观念与法治观念的养成,所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需要得到有效开展。为实现整个目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师应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在“动”中展现课堂活力,要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生动、活动、互动”的主题,以此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动;活动;互动
        引言:传统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往往被忽略,通常被动的接受着来自于教师所讲授的知识,该种教学模式既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也使课堂失去了活力。为进一步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活力,教师应该以生动的教学方法与学生在相应的教学活动中实现良性互动,这不仅拉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进而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生动、活动、互动”课堂教学概述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是一门教育性极强的学科,且主要集中在思想教育之上,但是该课程实质上的教学目标是在培养学生道德观念和法治的观念的基础上,引导其将已经掌握的道德与法治观念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之中,传统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并不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教师机械地将知识讲授给学生,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在此过程中,课堂教学十分刻板,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逐渐降低,久而久之,这将严重影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率基于此,以“生动、活动、互动”为主题的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模式开始出现并被广泛应用,所谓初中道德与法治“生动、活动、互动”课堂教学,就是需要教师创新自身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将书本上的知识生动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进一步创设相关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进一步深化自己已经掌握的相关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相关知识,同时,教师在设置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活动的互动性,因为该种教学模式的宗旨就是为了实现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即师生互动。
        二、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生动、活动、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我国初中生德育观念与法治观念的重要渠道,创设教学活动不仅能够增强知识的生动性,同时也能够拉近师生距离,在互动相互促进,进而有效提高其课堂教学效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初中教学中开设相对较晚的一门课程,但却有着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内容大多来源于对生活知识的理解与探析,为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开展活动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初中生内化德育知识,增强初中生德育观念与法治观念,并能够起到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化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引入互动式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相比,互动式教学不仅能够实现动态行教学,同时也能够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师生互动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拉近,学生能够在于教师和同学进行互动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其自身的学习效率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都开始注重互动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并建立起以“生动、活动、互动”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该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生动、活动、互动”课堂教学模式是十分必要的,对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二、初中道徳与法治“生动、活动、互动”教学策略
        (一)明确活动的教学目标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较强的生活化特点,因为其中的知识点大多数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基于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师通常会设置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联的教学活动,比如心理健康知识讲座、道德与法治知识竞赛等活动,但是这些教学活动并没有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主要是因为教师在创设教学活动之前,并没有确立出一个完善的教学目标,甚至部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只注重教学目标的讲解,并没有做出实质性的教学行为,这将严重影响到教学活动的开展。所以,教师在正式创设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确教学目标,然后再创设相应的教学活动,如此,学生既能够在明确的教学目标下感受教学活动的魅力,同时也能够在活动中进一步感受和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使书本上刻板的知识更具生动性。
        (二)关注时事热点,创设相应活动
        道德观念与法治观念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不蹲改变的,所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知识点必然是与社会时事之间相互关联的,所以,在为学生创设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进一步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生动性和互动性,教师要关注时事热点,并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活动。教师在关注时事热点的过程中,也要组织学生通过新闻媒体或其他渠道来了解当前社会热点,以此为教学活动的创设奠定基础。在学习维护国家利益相关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当前的“中印边境冲突致我国戍边战士牺牲”的话题为接入点,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戍边战士会拿自己的生命捍卫国家领土安全?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在国家利益面前个人利益处于怎样的位置?”等问题,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播放中印边境冲突和报道戍边战士的新闻视频,在此过程中,学生便能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充分理解国家利益的重要性,并学习烈士们将国家利益至于首要位置。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采用论述教学法,引导学生们积极发言,并对学生的语言进行评价,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教学活动中的良性互动。
        (三)创设生动的教学活动,实现教学互动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过于枯燥,如果教师一味的沿袭传统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将会被消耗殆尽,这是因为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极少,学生只能够被动的接收来自教师讲授的书本知识。所以,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互动,想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就要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来实现,教师应该选择一个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联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知识点,为学生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只有在学习情境的烘托下,才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情感交流。比如教师在讲解与法律相关的知识点时,可以列举一个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联的教学案例,并反问学生“如果你遇到了这种问题,该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进呢?”并组织学生进行情境表演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同时也能够学会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结束语:想要在“动”中展现课堂活力,教师必须从自身做起,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努力为学生创造符合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以此使书本中过于刻板的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只有创设有效的情境教学活动,才能够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同时,教师在提供相应指导的过程中,也能够融入到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中,以此不断完善初中道德与法治“生动、互活动、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
        参考文献:
        [1]赵雪娟.教学活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42):39-40.
        [2]陈志飞.互动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实施[J].中华少年,2020(1).
        [3]韦善东.互动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实施探析[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7,000(039):P.29-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