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教学设计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月第2期   作者:杨佳
[导读] 在大学这个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理想信念的教育是重要的思想教育内容
        杨佳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  山东 青州 262500

        摘要:在大学这个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理想信念的教育是重要的思想教育内容,大学生要实现自己对未来的追求,创造出彩的人生,实现自我的价值,就需要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为保障。为更好的进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教学,发挥其人生发展的指导作用,需要对教学过程设计进行深入思考,以尽可能避免教学过程中形式单一、吸引力不足、针对性不强、知情行脱节的情况。
        关键词:理想 信念 精神之“钙” 重要性
        
        大学时代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青年面临许多人生课题需要解决,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最关键的时期。青年在大学这个阶段,需要搞明白什么是人生、什么是青春,明确人生的目标和方向,明确自己应该怎样去追求和实现人生的目标和方向。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教学,是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明确人生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作为思政课教学的一部分内容,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教学形式单一、吸引力不足、针对性不强、知情行脱节等情况,因此,授课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思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得授课过程更能针对新时代青年人特点,更能契合大学生的喜好,从而促进同学们能更容易、更深入地接受理想信念基本理论知识,更充分地发挥对于大学生人生发展的指导作用。
         一、授课总体思路
        学习“理想信念的含义及重要作用”,其落脚点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成就出彩人生。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既要有关于理想信念的基本理论的学习,也要更多的将理论知识与大学生实际相结合,使大学生在深刻理解理想信念含义的基础上,明白理想信念对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以此引发大学生反思并学会树立自己正确的理想信念,引导大学生走好人生路,在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基础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授课过程设计
        (一)学习理想信念的内涵及特征
        在这部分内容中,主要引导同学们理解三个问题:一是明确理想的内涵与特征,二是明确信念的内涵与特征,以及在以上两个问题学习的基础上理解理想和信念之间的关系。具体设计如下:
        1.理想的内涵与特征
        (1)视频引导
        通过播放一段小视频,引导学生理解理想的含义。一名名叫一禅的小和尚,他与师傅在河边交谈理想。通过师傅富有禅意的解释,引入课程内容。故事情节简单,画面干净、富有生气,所设计的人物形象也为大学生所喜爱。
        (2)分析故事,引出知识
        小故事虽然简单,其中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教师可以引导青年学生进行思考:小一禅的理想为什么是成为像方丈一样的得道高僧而不是成为建筑师、教师或者其他什么人呢?一禅的这个理想,有没有实现的可能?答案是非常明确的,因为一禅自己本身是一个小和尚,在他的世界里,他能接触到的方丈便成为了他未来希望成为的人物,而同时,虽然成为得道高僧非常难,但是,只要潜心修行努力追求,这个理想是可以实现的。由此故事可将课本中理想信念的概念引出。
        (3)根据理想的定义,分析总结其特征,并举例说明。
        首先,理想是带有超越性的,因为它是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可列举袁隆平的水稻梦案例。其次,理想具有实践性。它一定是在实践中形成的,脱离实践的理想只能是空想和幻想,同时理想要想变为现实,也必须是在实践中进行的。以南仁东22年将理想中的射电望远镜变为现实“天眼”的实践过程为例深化理解。第三,理想具有时代性。生活在不同时代的人们,大家所处的社会环境不一样,生存背景不同,因此人们对于理想的追求就不一样。通过建国前、建国初、新时代三个不同时期人民理想的不同进一步阐述。
        (4)引导知情行结合。
        基础理论讲解完毕,可安排5-10分钟交流讨论,思考自己的人生理想,从而更进一步让学生理解生活中的理想、职业中的理想、道德理想、政治理想、长期理想、短期理想、个人理想、社会理想等不同类型的理想。
        2.信念的内涵与特征
        (1)引用故事,导入信念。
        通过讲述猎狗与土拨鼠的故事,引导同学们明白现实的道理: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许多时候我们原本最初的理想十分明确,但却因为忙于应付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的一个又一个问题和障碍,逐渐的忘记了我们最初因为什么而出发,迷失了我们最初的理想。而在我们人生中遇到这样的问题时,能让我们坚守我们的初心、坚守我们最初理想的就是科学的坚定的信念,信念给人追求理想的力量。
        (2)分析信念内涵,总结信念的特征并展开阐述。
        一方面,“信念是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可见信念具有执著性,即信念一旦形成变不易改变的特性。人们抱有坚定信念时,就会不为周围的利益、诱惑、困难所扰,会明确目标努力奋勇向前。

当然,也正是因为信念的执着性,一旦信念出现问题,危害也就可想而知有多严重了。因此,青年学生在大学这个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首先明确什么是我们值得执着并且坚信不疑的为之奋斗的正确而科学的信念。
        另一方面,因为信念是在“认识的基础上确立起来的”,那么,不同的人因所处社会环境、所持思想观念,以及利益需要、人生经历及性格等方面有所不同,人们所执着的信念会有所不同;同一个人,在不同发展阶段和发展领域也会产生不同类型或不同层次的信念,即信念具有多样性。
        (3)引导知情行结合
        基于以上基本理论知识学习,设计关于科学信仰重要性的讨论,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理解分享有关事例,理解科学信仰对于人生、对于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或错误信念(信仰)的危害,引导大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理解科学信仰的重要性,重视信仰的培育,树立起科学的人生信仰。
        3.理想和信念之间的关系
        通过分别讲授理想、信念的含义,关于理想和信念的关系的讲解水到渠成。理想是方向、是目标、是向往和追求,而信念,则是支撑人们始终明确前进的方向并向着自己的目标坚持不懈奋斗的精神状态。离开信念谈理想,理想寸步难行,离开理想谈信念,信念无从产生。因此,理想与信念总是相互依存的,人们常会把理想与信念统称作理想信念。
        (二)理解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
        1.结合时事,逐步导入理想信念的重要作用。
        今年是抗美援朝70周年,结合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向同学们讲述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等志愿军烈士的事迹或冰雕连、云山战役、血战上甘岭等直击人心的历史故事,引发大学生的思考:志愿军烈士们其实和我们一样也是一些平凡的人,在面临险境、面临牺牲时他们也会痛,会害怕,到底是什么,能够令这些志愿军战士们那样义无反顾跨过了鸭绿江,这种百折不挠为革命胜利不惜牺牲一切的巨大动力源自哪里?经过同学们的交流讨论,可以总结出这种精神和动力,其实就是他们心中那份保家卫国、坚不可摧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
        接下来,引用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关于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的论述,设计同学互动环节,讨论“钙”对人体的重要作用,切入理想信念重要作用的授课。
        2.分别总结阐述理想信念的重要作用
        第一,理想信念一旦确立,可以使人方向明确、不受干扰。人生要想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首先就需要有明确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就是人生的灯塔和明灯。为了实现这既定的人生理想,人们会努力改变和塑造自己,让自己更加具备实现理想的能力,即使前进的道路曲折、人生的境遇复杂,也能使人永不迷失前进的方向。
        第二,理想信念一旦确立,可以使人具备前进动力、毅力坚定。所谓志向高远,便力量无穷。在崇高而坚定的理想信念推动下,人们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中时刻保持前进的状态,以惊人的毅力和充足的动力披荆斩棘、不懈努力,奋勇前进,从而成就不平凡的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三,理想信念一旦确立,可以使人提高精神境界、自我成长。追求理想的过程,本身就是是一个依靠坚定信念奋斗的过程,必然会经历从狭隘走向高远、从空虚走向充实、从犹疑走向执着的改变,在这期间,人们的精神境界便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升,人们的精神生活各个方面便可以统一起来,成为一个健康有序的系统,不会再精神空虚、迷茫,实现自我的成长和蜕变。
        总之,理想信念这个“钙”补得及时适量,就会让每一位学生明确奋斗目标,充满动力,提升精神境界。
        3.引导知情行结合
        运用反例法,列举当今大学生中对理想信念理解偏差以及理想信念弱化甚至缺失的几种情况,比如:功利心强,过于关注个人现实,疏离社会理想;精神生活贫困,人生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缺失;奋斗精神不足,缺乏进取心等,帮助同学们进一步明白理想信念淡薄的危害,坚定大学生在人生最重要的发展阶段确立理想信念的决心。
         三、总结课程内容并安排课后实践
        大学生人生目标的确立,生活态度的形成,知识才能的丰富,如何面对挫折、克服困难等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科学的理想信念的指引和鼓励。大学生应当重视理想信念的选择和确立,努力树立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把个人的奋斗志向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使人生道路越走越宽广,使宝贵的人生更有价值。
        课后,安排同学们通过网络,收集关于理想信念的名人故事或其他案例,并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和自身理解进一步说明理想信念对人的重要作用,在网络平台进行展示分享。
         四、小节
        教学过程中,运用课程平台展开讨论和展示分享,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选取大学生常见和喜爱的事例、热点时事,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教学的针对性;详细的分析和缜密的逻辑,将理想信念基础理论进行清晰透彻的讲述,提高理论教学的时效性;通过合理设计知识讲解与结合实际的问题讨论,引导大学生将理论学习运用到指导人生问题的实践中,可以有利促进知情行的良好结合;授课内容总结及课后实践展示,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提升。以上教学设计思路仅为个人见解,需不断结合社会发展背景,根据教师自身知识体系的完善和学生特点的改变随时修改、完善后实施。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2018年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4:28-32
[2]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辅导用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4:60-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