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性作文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月第2期   作者:孟寒冰
[导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孟寒冰
        江苏滨海县实验小学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有创意表达。”因此,作文教学要突破传统的形式化的桎梏,倡导学生自主体验、感悟、积累,抒写自己内心独特的情感。
        一、自主感悟,汲取活水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水,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生活是作文的源头,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习作的源泉。写好作文,首先要走进生活,学会观察生活,因此,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勤于观察,善于观察。把生活中自己的所见真实的记录下来,养成“处处留心皆素材”的好习惯。校园里的花草树木,留心观察一下它的各种形态,仔细欣赏一下它的婀娜多姿的身影;花丛中,飞过辛勤的蜜蜂,悄悄跟过去观赏一下它那轻巧敏捷的动作,让快乐的心情伴着蜜蜂一起舞动……其次,要留心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父母的关爱、同学的友爱、老师的教诲、一张相片、一场暴雨、一辆汽车、一场比赛、一次郊游等等。再次,多与同学交流谈心,谈自己看到的、经历的事,谈老师、同学间的趣事,谈自己的喜怒哀乐……在交流中激发学生情感和智慧的火花,帮助他们发现素材,引导他们留心生活周围的人和事,捕捉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题材。这样,长期的留心生活,观察生活,必定会有所发现,有所感悟,学生必定会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言可议,脑中就会源源不断涌现“活水”。
        二、自主积累,博采众长
        《课标》指出:“应注重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片段,从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语言材料。”在阅读活动中,首先,教师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让学生被阅读对象吸引,产生读、背的需要、愿望,这样才有积累的内在动力。其次,教师应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或几个内容进行积累。学生喜欢什么就积累什么,教师不必做过多的干涉。同时,还应当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正确的阅读方法:既可以咬文嚼字,也可以不求甚解,不求通解,不求全解;既提倡“初读”、“精读”、“细读”的阅读方式,也可保留“信马由缰”、“蜻蜓点水”、“囫囵吞枣”的方法;不求繁琐分析,但求多读、多吟、多诵。这样具有较强阅读能力的学生会读更多的书,日积月累,他们的语感将更加丰富,思想将更加深邃,对文章就理解的越透,对生活也感悟得越深,写起文章来就越得心应手。再次,引导学生勤记笔记。“不动笔墨不读书”,就是强调记笔记,记笔记其实也是一种写作,对提高作文能力有着直接意义。


        三、自主表现,张扬个性
        《课标》要求习作教学“减少对学生习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基于这一理念,在教学中,应解除对学生情感束缚的条条框框,让学生在开放中放胆作文,弘扬人性,放飞情感,做到我手写我心。
        因此,首先应改变作文的命题模式,代之以半命题、无命题的自由作文。命题材料要多留空白点,给学生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如话题作文:“爱心,与生命相伴;爱心,与生活息息相关。有人说,爱心如阳光似春风;有人说,爱心如良药似神丹…… 有的渴望拥有;有的默默回报;有的无私奉献;为他人、为社会、为自然……”,引导学生歌颂生活中的真善美,歌颂社会中阳光的积极的一面。如续写故事:根据《龟兔赛跑》这个故事的内容,打破常规思维定势,发挥想象,续写故事。以故事内容为依据,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展开合理的想象。
        其次,教师可以根据儿童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出发,确定作文训练内容,但不规定具体题目,只确定一个大致范围,启发学生在这个范围内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的内容,然后多角度的启发学生选材立意、布局谋篇。再次,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开启多种思维,通过借鉴与比较,从平常中见新奇,从相同中间不同,然后展开想象和联想。如《二十年后的……》、《假如我会克隆,我要……》等作文训练,让学生提前进入未来世界,去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经过这样的启发,学生一般都能独立思考,一篇篇饱含深情,富有个性的文章就会脱颖而出。
        四、自主修改,提升层次
        每次习作完毕,按学生的不同水平分类,把习作分发下去,由学生互批。由学生代替教师改,学生既好奇又新鲜,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分析、理解、判断、鉴赏的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首先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使用修改符号来规范批改。然后教学生学会写眉批和总批,最后评定等级。“眉批”,是对作文中局部性的问题作简要的提示和评价。“总批”,是对整篇文章作全面性的评价。教师先选择典型的好、中、差作文各一篇,作示范批改。具体指导写得好的部分和不适当的地方如何写眉批和总批。可以采取如下方法:(一)多人合作改一篇。将班上作文写得好的一部分学生组织起来,分成几人一个小组,小组之间共同对一篇文章进行修改,几个人相互讨论,共同交流,由一人执笔,对这篇作文局部的地方和整体的结构,作适当的批改,写出眉批和总批。(二)一人独自改一篇。一人批改一本,同样用几人一组的方法来批改。批改后,几人之间再进行互相交流。之后,教师将这一部分批改后的作文浏览一下,找出个别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再加以指点。(三)好差搭配改一篇。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以好带差,来促进和带动其他学生,使之人人能改,人人会改,共同提高。从学生眉批中看出他们的那份责任、那份快感、那份收获。如“这个词语用得太妙了,能告诉我是从哪儿学来的吗?”“你的这段描写很精彩,让我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不好意思,给你提一点建议:你的书写不够认真,这让你的作文失色不少。”“这两节之间连接得不够好,加个过渡句就完美了。送给你一句,请笑纳。”……这样做,发挥了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大大提高了学生写作积极性,强化了学生主体地位,学生自信心得到了增强。
        小学生练习写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他们就像稚嫩的幼苗一样,只要我们给他们一片自由的天空、一块肥沃的土地,终有一天,幼苗会长成参天大树!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