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明辉
鸡西市第四中学
众所周知,音乐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学科,它有着与其他学科紧密相连的关系,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也对我们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积极的转变教育教学的理念,以全新的教学思维来培养学生,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把培养学生的音乐情趣、鉴赏能力、表演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素质,陶冶情操,作为总体目标,通过教师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更新教育理念,转变角色,创新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把培养音乐专业人才的教育,变为培养人的教育。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提升!
近几年随着课改的进行,改革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从教师角色上看,已从教师主体变为学生主体。师生的关系应该是互相平等,互相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和教师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学习,把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融入课堂。教师要认真备课,精心准备每一节课。每一位教师还应该具备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人格魅力。教师必须知识丰富,博学多才,要有过硬的专业本领,用自己的知识赢得学生的尊重,让学生信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是平等的参与者,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现学生的优点,鼓励学生勇于创新,真正实现主动学习。在我的课堂上我经常与学生沟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我经常用激励的语言鼓励学生,如“你在试试看”“你一定能行”“你唱的太棒了”“你很有潜力”等等,这些激励的言语时刻激励着我的学生,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音乐情趣。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喜欢音乐就要从兴趣入手这就是一种挑战,学生一旦对所学的科目产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烈的兴趣往往成为学生乐于刻苦钻研,勇于攻克难关的动力。要做到这一点,我们要从课堂入手。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也要有所创新,我改变了传统的,枯燥单一的专业技能训练,在课堂上积极创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供给学生高效的开放式的教学方式,注重突出学生的主动地位,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歌曲,用音乐引导学生,抓住学生的心。
同时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引导学生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同时发展学生的演唱演奏情趣和爱好,挖掘学生的潜能,我常常利用学校课外活动的机会,为学生创造实践平台,让学生参与表演,提高音乐实践能力和表现能力。
教学内容的调整,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课堂教学内容上进行了有效的整合,以往的音乐课上,课堂内容一般都是引导学生欣赏单一枯燥的曲目或简单学唱一首歌曲,导致学生学习起来没有兴趣,学习效率较低,现在的课堂上,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将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将音乐与戏剧舞蹈文学历史等不同学科结合起来,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各种学科之间的知识的渗透,丰富了学生的内涵,提高学生的创造自主合作的能力。
新的课程改革给我的音乐课堂带来了生机。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为了突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由于教师过多的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而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使课堂失去了主线而秩序混乱,教学任务得不到保障。因此,我们的课堂不能脱离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是整节课的设计者,了解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课堂上,教师应该抓住主线,一步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积极探索,主动提问,主动学习,与教师一起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有的课堂还存在,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往往片面的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忽视了音乐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导致课堂内容空洞。音乐的基础知识与音乐技能是音乐学科非常重要一部分,教师在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我们可以在基础知识的设计部分多运用一些多媒体的视频的引入,既可以讲解知识又可以激发兴趣。
音乐是情感的的艺术,对于音乐课程来说,其教育效应不只在于知识和技能的习得,是要体现在熏陶、感染、净化、震惊、顿悟等曾感情面上。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音乐作品的时候,要求作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比如说:爱国题材,尊重题材老师题材,孝顺父母题材等等,通过这些作品,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世界,让学生的个人能力得到提升。
凡音之外,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音乐是人们情感的语言,是人们对生活的反应,因此音乐课最核心的目标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情趣,所以我们的课堂要加入与生活相关的内容,引导学生体验,提高学生的素质,更加热爱音乐热爱生活!
教学的道路还很漫长,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不断探究,积极反思,认真改正在教学中的问题。同时,我还将努力学习,认真专研,将更加完善的教学体系带进我的课堂,让更多的学生在课堂上健康愉快,充实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