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敏
黑龙江省二九一农场小学 155923
摘要:当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热点话题。教学中如何教给学生预习方法,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与习惯呢?其一:加强预习的指导性:其二:保证预习的有效性;其三:关注预习的延伸性。实践证明:预习能力与习惯的培养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中是举足轻重的一部分。
关键词:核心素养 疏通思想 授人以渔 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科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个人的语文素养包括他的语文能力、语文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识能力和人文素养。当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只是热点话题,也是教育的必行之路。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此,我只从语文教学中如何教给学生预习方法,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与习惯谈谈我的看法。
一、加强预习的指导性
常言道:磨刀不误砍柴工。要想让预习真正达到有效性,教师就应该不厌其烦地疏通学生愿意预习的思想,引导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督促养成自觉预习习惯。
首先学生只有明确了预习的意义,才能发挥预习的主动性。我的做法是:让学生知道经过预习可以使自己做到心中有数地去听讲,或者说带着问题去听讲,提高听课的效率。并且经常利用午会课、班会课开展预习座谈会、预习交流会,请预习得好的学生通过实例谈谈自己在预习后尝到的甜头,从而使更多的学生懂得预习的重要性,愿意主动去预习。
其次,“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十分重要的。学生有了愿意预习的思想还不够,因为学生是有差异性的,所以教师还应有计划、有针对性、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预习方法的指导。
一年级的课文都比较短,上课讲读课文的时间足够用。因此重点应放在字词预习的指导上。在一年级结束时,我认为学生预习时应该能做到:(一)读课文,把要求会认识和会写的字圈出来,划出课文中所圈字的词。(二)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记记这些生字,除了书中的词以外,再给生字组一个词写在书上。(三)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等到二年级结束时,学生在能做到一年级预习的那三步的基础上,再增加三步:(一)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的意思。(二)把课文中自己认为的好词好句用波浪线划出来,读一读,积累下来。(三)把不懂的词句用记号笔标出来,写上问号。随着年级的升高,课文的篇幅开始慢慢变长,因此,学生上三年级结束时,除了在预习中完成以上六步,还应做到三步:(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二)根据课题、课文内容或课后题提出一两个想解决的问题。(二)查阅课文的相关资料。等到四、五年级结束时,学生预习应该再增加一些给课文批注,总结写法等方面的步骤。
当学生掌握了预习的方法后,能否坚持不懈地做到每一课都去这样认真地预习,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因此,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想办法去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不断地督促和激励学生养成自觉预习的习惯。我们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差异,预习要求也应该有层次性,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因人而异,因课而异。还要注意每篇课文基本都是两课时学完,以上预习内容要分清是在哪一课时前完成,避免给学生增加作业负担。
二、保证预习的有效性
1、课上有指导
在每次传授给学生一种预习方法时,我们教师都要在课上进行指导,至少每一种预习方法要在课上指导三次,从教到扶到放,循序渐进,像滚却球一样,让学生掌握的预习的步骤和方法越来越多,预习的本领越来越大。
2、家长来辅助
在每一学期的家长会上,我都会留出一定的时间指导家长掌握本学期预习的步骤和方法,以便他们在家中不定时地给孩子以指导或督促。
3、检查要跟上
教师布置了预习,如果事后不闻不问,就容易使学生认为老师也不重视预习的作业,自己就可以敷衍了事,久而久之便不做了。因此,要保证预习的有效性,就要求教师应该严格检查,及时反馈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1)课前检查
课前我坚持及时检查学生预习的完成情况,先让组长检查,然后让学生把预习作业拿出,在早读课上进行检查。在教室巡视一圈,把学生的批注等情况了解的差不多,针对学生读的情况,我会随机抽学生读,特别是那些预习不认真的学生,检查他是否能正确流利地读。对预习细致到位的学生我会大力表扬,呼吁大家向他们学习;对于预习不认真的学生一方面加强教育,另一方面则应着重对这些学生予以帮助,及时了解他们在预习中出现的问题,指导他们正确地看待和解决问题。若个别置若罔闻的,适当加一些作业。坚持一段时间,感觉效果还可以。
(2)课中检查
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我会通过让学生讲解、随时抽查,质疑等方法进一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从而较全面地了解他们的预习质量。通过这样的检查,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下次预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另一方面则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关注预习方法的延伸性
预习的方法虽然有其规律性,但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预习方法也应该相应增加并有所侧重。记得我们年级组在进行《她是我的朋友》集体备课时,我们一致认为,除了要让学生排除生字词句的障碍外,还要指导学生学会“根据课后题提出研读专题”这一预习方法,以便课堂上师生都能集中精力攻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省出时间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朗读训练。我组的一位老师在上这一课的公开课时现场指导学生学习提出研读问题的预习方法,然后才由学生围绕研读专题进行探究性学习,顺利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得到了听课教师和领导的一致好评,都称赞这是一节有生机的高效课堂。
其实,从长远看,预习不只是为现在学生在学校学习而服务,更是为了今后独立自学而服务,是通向“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育目的地的一座桥梁。正如于永正老师说的那样:“书不读熟不开讲”。教师的责任就在于教学生学会学习,如果课前预习的好,让同学们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就会精力集中,心中有数,做到有的放矢,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实践证明,课前经常预习的学生往往比不预习的成绩高,而且差异是显著的。这也为下一步的课堂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句话,课前预习能力与习惯的培养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中是举足轻重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重庆 汤献勇
《浅谈小学语文素养的培养》邱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