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有效课堂的构建研究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1期   作者:施利兴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下,很多高中学校对校内课程进行改革,将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及教育放在了首位。
        施利兴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第八高级中学          311241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下,很多高中学校对校内课程进行改革,将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及教育放在了首位。尤其,高中语文作为文学性较强的学科,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有着关键性推动作用。这也意味着教师需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站位,增强自己的责任意识,能够根据学生学习实际需求上,优化高中语文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最大化促进学生能够在有限的课时中获取最大化的知识受益。本文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实践感悟基础上,谈论自己的教学看法,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参考性价值。
        关键词: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构建研究
        高中语文课程作为学生主要学科之一,不仅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有着关键性推动作用,而且语文也在高考占据较大的比例,因此,高中语文有效课堂的构建成为一线高中教师共同的目标。随着新课程改革与新课程标准提出,传统语文课程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为此,教师需要提高自己教育站位,增强自己的责任意识,能够根据学生学习实际需要上,探索与开发多元化、互动性、自主性、趣味性的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展学生的语文兴趣,只有保证学生在良好学习状态下,才能更好地助力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将通过阐述高中语文存在的弊端,提出相对应的教学对策,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参考性价值。
        一、高中语文课堂存在的弊端
        1.传统理念固化
        虽然素质教育工作已经全面展开,越来越多教师意识学生综合素养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但是仍旧有个别教师没有及时更换自己的教育理念,或者是由于传统固化思想的存在,形成了思维惯性,无法短期之内实现彻底的调整,仍然处于过度重视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学生多数处于被动化学习状态,无法拥有自主学习的空间与机会,这样既不利于学生语文成绩的长久发展,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2.形式化主义严重
        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环境下带来固化的、陈旧的传统教学思想,但为了更好地迎合素质教育的大环境,迫使一线教师从教学思想与教学手法都做出根本性改变,但是个别教师无法真正提高自己的思维认识,无法做到兼顾升学率的同时还能够加强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为此也就造成了素质教育环境下的形式化创新教育,其本质上仍旧是传统教学形式,还是没有时间与空间开展德育教育,没有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空间与合作学习的机会,只是要求学生背诵与记忆考点,这样学生被动记忆上,自然无法带领学生发现语文课文背后的语言美、文化美、意境美,这既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将会滋生学生负面化学习情绪产生。
        二、高中语文有效课堂的含义
        有效教学主要指的教师能够通过一定教学时间上,最大限度完成对学生的教育,帮助学生获得最大化的知识受益与能力成长。有效课堂与有效教学还是有一定区别,不仅需要对学生的语文常规知识进行教授,还需要引导学生探究教材的内涵,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促进学生三观的正确养成。所以高中语文有效课堂的构建更加重视系统化、全面性的教育发展,更加重视学生整体能力的提升,尤其是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那么教师在探索高中语文有效课堂的构建中,教师需要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能够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不同学生认知兴趣上,进行语文课程的设计,最大化保证学生课堂学习中具有自主学习意识,这样才能助力教师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最终实现高中语文有效课堂的构建。


        三、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构建策略研究
        1. 深度挖掘教材,科学设定目标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其教学目标的设计合理性将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需要深度挖掘教材和科学合理设计目标,提出符合学生学习基础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为有效课堂的产生提供根本性保障。其次,在设定教学目标时考虑要全面,不仅要设定相关的理论知识教学任务,还要完成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需要从学生认知特点、学习参与兴趣、最近发展区等方面上了解,以此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与加工过程,提出符合学生实际发展需求的教学目标。例如,在设计《红烛》一课目标上,(1)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诗歌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心中情感的方法。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抒情脉络和抒情方式;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的内涵。审美鉴赏与创造——了解新诗的魅力,理解诗歌的结构美、情感美。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体会诗人的伟大抱负,理解诗人献身祖国、甘愿自我牺牲的爱国精神。(2)教学重点——了解本文抒情脉络和抒情方式;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的内涵。(3)教学难点  理解诗人献身祖国、甘愿自我牺牲的爱国精神。在这样目标设计上,将会助力教师提出服务目标的教学方式,从而将会大幅度提升教师对课堂教学节奏的掌控力,以此实现有的放矢引导学生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高中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高中的思维较为活跃,也是形成系统成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为此,高中语文教材内容多数都是有深度,能够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精选文章。例如,在文言文学习将会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由于高中生对文言文学习有着抵触心理,那么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功能,创设一个形象化、直观性、动态化、立体性的教学情境,这样将会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主动性。如:《出师表》一课上,教师可以提前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互联网资源的收集与整理过程中,为学生制作展示这个故事的背景,带领学生直观性认识当前的局势,随着学生好奇度越加浓厚上,教师在导入正文的学习,这样将会大大提升课堂教与学效率,从而也将助力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诸葛亮的恳切的情感,学习他身上的坚贞不贰的高尚品格,从而实现对学生知识教育和情感态度的双渗透。
        3.开展探究性教学
        高中语文学习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究教材内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为了更好地进行语文的教学,我们可以采取一种更具开放性的教学模式,即小组自主探究学习。首先,教师应该充分了解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差异性,能够根据同组异质、分组同质的方式进行小组划分,这样将会更好地推动学生参与到小组探究学习中,不仅使得各小组学生产生学习竞争意识,还能够促使小组内成员具有优带差、差学优的学习效果。其次,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学习发展水平,提出相对应的学习任务,推动各小组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体验自主探索、分享、讨论、解决的过程,最大化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如:在教学《故都的秋》一课上,其课文的教学重点——通过对五幅画的解读,把握故都的秋“清”“静”“悲凉”的特点。教学难点——感受文本精致细腻的悲凉美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学习借鉴的能力。为此,我设计教学任务,(1)写作者对北国、江南之秋的不同感受,是那几个段落?说一说自己的观感。(2)作者记录记叙故都的秋天景象,赞美北国之秋……。以此类推下,在教师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中,引领学生自主性探究课文的内涵。此外,在各小组开展学习和小组阶段性成果上,教师需要带领学生聚焦重难点进行讲解,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各小组学生顺利、积极参与到学习讨论中,从而达到发展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许家塔. 基于新课改的高中语文教学有效策略研究[J]. 语文教学通讯刊(学术刊),2018,(02):51-52.
        [2]蒋旻. 探讨如何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有效性[J]. 作文成功之路(中),2018(1):20-20.
        [3]魏彦平.浅析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J].中国农村教育,201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