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物质环境创设方法探究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1期   作者:戴梅
[导读] 幼儿园的环境是得天独厚的,是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接受知识的启蒙阶段、而区域活动是幼儿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充分体现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戴梅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桃花山实验幼儿园  山东省济南市250200
        摘要:幼儿园的环境是得天独厚的,是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接受知识的启蒙阶段、而区域活动是幼儿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充分体现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同时区域活动也可以满足幼儿活动和游戏的需要,更好地促进幼儿自然、自由、快乐、健康地成长。在活动区域中孩子们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能够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感受、发现和创新,在区域活动中,孩子的双手和头脑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区域活动的开展能有效促进孩子良好个性的发展,孩子通过互相交往,互相合作,共同商讨,提高孩子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有效促进了孩子良好个性的发展。
        关键词:区域活动;幼儿教育;环境创设;探究方案
        引言:
        幼儿的学前教育对于以后一生的学习以及个人发展都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学前教育是幼儿在正式进入义务教育前的一项保障。现在幼儿的身心还处于稚嫩时期,从行为和心理上来讲,幼儿缺乏一定的意识性,需要教师去引导。因此,在幼儿园创设区域活动物质环境能够更好地帮助幼儿释放天性,与此同时加深教师对于幼儿的了解,在以后与幼儿的相处中才能全面分析。区域活动物质环境的创设是为幼儿充分展示自我,开心成长搭建的平台,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予以重视,并将其与教育相结合,让幼儿在快乐中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一、创设环境所需要准备的材料划分
        (一)运用幼儿园、家庭两方面可利用的资源
        幼儿园是幼儿接触新知识的来源地,但与此同时不能忽视家庭的作用。幼儿园资源是有限的,但社会资源是无限的,教师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有限资源,与幼儿一起进行区域活动的开展。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而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出发点就在于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互动合作共育。例如,在大班进行主题一次主题二区域活动美工区(一)制作感恩卡时,教师在园内提供贺卡与基本的美工工具,并于家长一起寻找、搜集一些可以利用的废旧材料,邀请家长来园进行一次开放的半日活动。  
(二)区域材料投放的层次性
        教师在投放区域活动的材料时,必须考虑材料内容的深浅程度既要符合幼儿原有水平和基础,又能促进幼儿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因此老师在投放材料时一定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幼儿,让材料有暗示性,推动孩子的发展。教师在选择、投放操作材料前,能够预先作思考。将所要投放的材料,逐一与幼儿通过操作该材料可能达到的目标之间,按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要求,分解成若干个能够与幼儿的认知发展相吻合的、可能的操作层次,使材料“细化”。如:例如:在主题活动“秋天的树叶”的活动中,我设计了“彩色树叶”这个区域内容。在给“树叶”提供材料时,我先投放的是画有各种形状树叶轮廓线的白纸,让幼儿用彩笔随意地装饰;经过一段时间后,能力强的幼儿势必会产生不满足,我就再投放可以拓映的树叶样板,同时投入彩色油画棒,让这部分幼儿自主探索,发现它的制作方法,然后引导幼儿进行装饰。随着幼儿技能的提高我们就引导幼儿自己设计想象中的树叶。这三个不同层次的材料我们也可根据不同能力的幼儿随机调换,灵活运用,满足不同水平幼儿的不同需要。
(三)启发幼儿进行材料的回收利用,时刻更新材料
        作为幼儿意识形态形成的引导者,教师应该通过言行教导幼儿要进行材料的回收利用,不断对区域环境进行调整。幼儿如果长时间处于一个相同的物质环境,那么长久下去他们将对区域环境失去兴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对于环境的更新就成了重中之重。对于环境的更新就意味着之前在墙面上进行粘贴的装饰品将会被剔除,被丢弃的装饰材料多了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教师要在幼儿中开展对资源的二次利用。

例如,在大班进行主题一次主题一区域活动美工区(一)巧手装扮时,教师将墙面上之前做好的装饰材料进行拆除,对材料进行原貌恢复,让幼儿对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挑选。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材料的废弃,做到了循环利用,同时也让幼儿在无形之中形成循环利用废弃材料的意识。
二、区域活动的划分
        (一)区域活动的范围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拥有不同的性格和品性,虽然幼儿内心稚嫩,但他们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情感。幼儿之间或许会因为玩具的争夺而闹得不可开交,因此,教师在划分区域活动的范围时要着重注意。将区域环境划分的太紧密的话,幼儿之间极易发生冲突;将区域环境划分的太松散的话,幼儿之间各玩各的没有联系,不能更好的将幼儿班里的每个幼儿联系起来。有些幼儿性格比较内向孤僻,有些幼儿生来比较活跃,教师在划分区域还要注意每个幼儿的特性,将一些性格上可以互补的幼儿安排在一起,比如孤僻的幼儿与活跃的幼儿经常在一起做活动,久而久之,孤僻的幼儿性格就会得到很大改变。性格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划分区域活动区域之前要在幼儿之间做调查,对幼儿的品性进行充分的了解,根据了解的情况划分出适当的区域活动范围供幼儿在一起玩耍学习[3]。
        (二)区域活动的类型
        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独特的一方面特长,有的幼儿擅长表演,有的幼儿擅长美工,教师在划分区域活动时并不能只限于一种类型,否则会影响幼儿的发展。例如,在大班进行主题二次主题一进行区域活动时,可以在教材上看到,区域活动不仅有美工区,还有科学区、表演区、户外体育,因此教师要特别留意在区域活动划分时设定的类型,一般在教学过程中比较侧重于美工区、表演区、户外体育,户外体育可以在室外划分特定区域进行体育活动,在室内教师要合理安排空间,为幼儿划分特定的美工区、表演区、阅读区,如果空间允许的话,教师可以划分科学区、生活操作区。幼儿在幼儿园内的区域活动应当是丰富多彩的,这就要求教师对空间的把握一定要精确合理,充分利用幼儿园内的每个空间,不浪费每个有限资源、闲置空间。教师就是幼儿全面发展的引导者,因此教师要全心全意为幼儿着想,尽自己最大能力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场所。
        (三)区域活动摆放物件的要求
        每个区域活动环境都有自己特定的主题,比如美工区就是让幼儿来进行手工制作,所以教师在对区域环境进行布置时一定要在布置好足够的美工材料以及基本工具,对于区域内的电线等危险物品要做好安全措施,保障幼儿在区域活动时能够安全进行,幼儿的身体不完善,极易容易出现受伤情况,因而教师在此方面要特别重视,保护幼儿身心安全。
        三、区域活动与基本知识教授相结合
        幼儿园是幼儿接收知识的初步阶段,幼儿知识的基本来源来自幼儿园,因此,教师要灵活地运用区域活动与传授知识相结合。在大班进行主题二次主题二区域活动益智区拼贴中国地图时,教师要对幼儿进行具体指导,告诉他们中国地图的原有轮廓,之后通过盲记方式进行地图拼图,借此加强幼儿对中国地图的记忆。在拼图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幼儿讲一讲某些地区的特色美食还有自然风光,便于幼儿理解。
        教师还要做好知识的延伸工作。就比如对中国地图张贴,教师可以在空闲时间教授学生进行地区具体城市的拼接,在城市拼接的过程中可以向幼儿讲授自己所在城市的风光风貌,引起幼儿共鸣,激发幼儿对事物的联想,不仅让幼儿充分了解自己所在城市的具体位置,还有利于开发幼儿的空间想象力以及创造力。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对于幼儿接收知识、释放自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材料摆放过程中要注重材料的二次利用,对于幼儿区域活动环境的划分要从范围、类型多个角度来考虑,利用有限的空间发挥出巨大的价值。更值得注意的是,幼儿的安全问题教师也要特别注意,幼儿阶段正是身体初发育阶段,对于幼儿身体的安全保护也是区域活动开展时的一项重要关注内容。
        参考文献:
[1]时英恺.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物质环境创设研究[D].2019.
[2]王文红.探讨幼儿园大班美工区的环境创设与利用[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000(030):154-1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