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1期   作者:王蓉静
[导读] 幼儿阶段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的最佳教育阶段,因为这一阶段的幼儿正处于认知的空白期,也是自身各种学习能力及习惯上最佳塑造期。
        王蓉静
        云南省大理州永平县第一幼儿园  672600
        摘要:幼儿阶段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的最佳教育阶段,因为这一阶段的幼儿正处于认知的空白期,也是自身各种学习能力及习惯上最佳塑造期。同时,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教育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教育工程,因此,幼师需要认识到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教育的实践教育意义和深远性教育意义,能够及时转变自己传统的教学观和学生观,提高自己教育站位,推动自己能够探索与开发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形成。鉴于此,本文将基于幼儿园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策略研究为题,结合自己执教多年的经验上,谈论自己的教学看法,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参考性教学价值。
        关键词:幼儿园;良好行为习惯;有效策略;教育研究
        幼儿阶段正是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教育阶段,也是人一生中最佳的形成期、塑造期,如果一个人在幼儿阶段养成了全面的良好行为习惯,这将会为幼儿一生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力。为此,幼儿教师需要清醒正确认识到幼儿阶段良好行为教育的重要性,能够提高自己的教育站位,增强自己的教育责任,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专业素养,助力自己提出更多符合幼儿认知特点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从而为幼儿未来学习、生活及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为此,本文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研究,来谈论自己对幼儿阶段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观点,希望为大家带来参考性教学价值。
        一、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问题简析
        1.教学单一
        当前幼儿阶段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常见的教学方式多数是理论性说教,但是由于幼儿阶段心智处于初步发展时期,这也注定幼师的理论性说教是高消耗、低成效的教学结果,无法真正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同时,在过度性说教上还会容易引起幼儿对良好行为养成教育的反感,更加不利于幼儿良好行为养成。
        2.知识片面化
        幼儿良好行为养成教育属于知、情、意、行相互结合的统一化过程,而养成教育效果与幼儿自身对教育的认知和情感体验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在传统根深蒂固的陈旧思想上,个别幼师在实施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片面化教育行为,过度重视幼儿专业知识的教育,更加走向了小学化,对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教育上,也是延续知识教育的方式,这样并不能有效促进幼儿良好行为教育的形成。
        3.家校联系脱节
        家庭作为幼儿第一所学校,家长作为幼儿第一任教师,家长对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有着关键性影响,但是家长群体不是从事教育工作,自身的教育素养层次不齐,无法真正意识自我不良习惯为自己造成的影响,没有足够的教育意识。同时,也在家庭环境的溺爱下,造成幼儿不良习惯形成。究其根本,是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沟通脱节,幼师没有为家长群体普及关于幼儿园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理念,也没有相对应措施促进幼儿家长教育意识提高,最终造成了家庭教育成为幼儿形成不良习惯的重灾区。
        二、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对策研究
        1.加强幼儿卫生习惯,实施科学化引导
        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幼儿阶段需要养成的第一良好习惯,这不仅关乎幼儿的个人形象及园内形象工程的建设,也是对幼儿的身体健康起到保护性教育作用。但是,在幼儿讲解卫生习惯的教育上,单凭理论说教不足以加强幼儿的认识,也无法真正将相关的理论知识应用到自己实际生活中,所以幼师应该在融合激励性教育评价。例如,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常常发现大多数幼儿做完手工课后,不会主动去洗手,有的幼儿则是做完手工课后,会主动性去洗手。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幼师应该当着所有幼儿的面前,大大鼓励洗手的幼儿,并且还要给幼儿颁发物质性奖品,这样将会促使其他幼儿模仿、学习其他幼儿去洗手,该过程中是把握幼儿渴望获得幼师认可、表扬的心理需要,同时在大力夸赞其他幼儿上,自己也会潜移默化的去洗手,进而在集体化去洗手过程中,将会形成群体性效应,带动所有幼儿开始洗手。长久以往,幼儿将会形成洗手的好习惯,同时当一个良好习惯形成了群体性效应,将会实现学生之间相互监督、相互提醒的功效,从而有效将主动洗手、讲解卫生的习惯内化到幼儿的行为逻辑中,真正将洗手习惯成为自己的一部分。
        2.促进幼儿养成文明礼物的习惯
        当代幼儿大多数都具有讲文明、懂礼物的习惯,但是也有个别幼儿在家庭环境的不重视下,没有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这些幼儿不懂得怎样运用文明用语,也不知道同学交往上要懂得包容他人、谦让他人等。为此,针对该类不良习惯的矫正策略上,幼师应该在班级中组织全体幼儿开展文明礼貌的专项训练。例如,组织幼儿开展角色情境扮演活动,有的幼儿扮演老师、有的幼儿扮演同学的家长、有的幼儿扮演邻居奶奶,幼师为幼儿分不同的人物角色,然后在幼儿模仿不同人物上,有一位幼儿在见到不同人物上,引导幼儿如何文明礼貌的打招呼,在需要其他人帮助时候,我们应该说:请您帮我……。在幼师组织的角色情境扮演活动中,首先满足了幼儿爱表演、爱模仿大人肢体动作的乐趣性,能够推动幼儿都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幼师组织的教育活动中。其次,以生活化各种情境的设计表演上,将会促使幼儿掌握不同的文明用语,这样将会大大优于传统的理论说教,增强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加深幼儿对文明礼貌行为的印象,进一步内化到自己的行为逻辑中,从而实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此外,幼师还可以通过树立正面榜样,促进幼儿跟风化模仿,这也将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快速养成。例如,设计一个一天积分榜单,然后设计出不同的称号,然后根据幼儿的行为表现,看看谁更加讲文明、懂礼物,表现突出的幼儿积一分,比一比谁分积累的更多,将会获得幼师准备的各种各样的小礼物,然后每一天都是产生不同的学习榜样,这也将会带动其他幼儿跟风模仿,一板一眼的进行学习,从而对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将会起到积极性推动作用。
        3.构建家校联合教育机制
        家庭作为幼儿第一所学校,家长作为幼儿第一任教师,家长对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有着关键性影响,但是幼儿的家长并不是从事教育行业,自身缺乏一定的教育常识,对于自我不良习惯没有足够认识,不知道自己不良行为习惯对于自己孩子健康成长的影响性。因此,幼师必须认识到想要提高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必须获得家庭教育的支持,能够促进幼儿家长理解幼儿园教育的理念,逐步提升自己的教育高度,提高自己科学育人的认识和相关常规技巧的掌握,这样当幼儿家长成为幼儿园良好行为养成教育的补充及延伸,将会以此为幼儿提供一个适宜化、快乐性、健康化的成长环境,从而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快速养成提供根本性保证。例如,幼师应该借助家长会、亲子活动的沟通渠道上,加强普及幼儿家长对幼儿园相关教育政策和良好行为习惯教育的认识,推动幼儿家长真正认识到良好行为习惯与幼儿长远发展的关系,能够意识到家庭教育在其中占据的关键地位,从而使得幼儿家长能够主动性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为幼儿树立一个好的学习榜样。另外,幼师还需要借助互联网+技术,有效组织与搭建一个交流社区,定期为幼儿家长分享相关的育人知识,使得具有学习意愿的幼儿家长,能够更加深入了解科学育人的理论与技巧,同时,互联网+技术上将会更好地实现家校沟通,共享信息,从而将会更好地家校联合的教育合力,最终有效保证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快速养成。
        总而言之,在幼儿园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策略研究中,幼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意识,积极丰富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知识储备,这样才能助力幼师更好地提出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全面性、健康化发展。
        参考文献:
        [1]何燕.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探析[J].社会科学:引文版,2016(8):00179-00179.
        [2]王芳.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对策[J].考试周刊,2016(51):188-188.
        [3]黄小珍.幼儿良好品格养成教育的有效对策[J].教育现代化-知网,2017(12):0193-01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