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红
宁夏隆德县陈靳乡中心小学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法是数学老师将抽象和复杂的数学问题转变为正常的生活现象,并鼓励学生转入这种生活现象以模拟数学问题并思考如何解决数学问题的有效途径。如何将日常的生活现象转化为有效的教学情境带入课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已成为值得探讨的话题。接下来,本文试图探讨情景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法;教学质量;
作为老师,教书育人是最重要的工作。在课堂上,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学习与思考是相辅相成的,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教学质量,而且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学习方法和技能,并在有趣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一、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设计原则
(一)坚持实用性原则
知识来自生活,而知识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生活服务。一旦学生充分意识到学习到的各种知识可以有效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就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小学数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充分地理解和体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教师根据教科书的内容,为学生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以确保所教的内容尽可能接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并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这可以帮助学生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符合实用性原则。
(二)遵循启发式原则
小学生受年龄因素的影响,对外界的新事物充满好奇,具有较强的观察力和模仿能力,容易对与自己常见的现象所关联的知识感兴趣。因此,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因此,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应着重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并使课程活动更加生动有趣。因此,情境的创设也应充分遵循启发的原则,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三)坚持适用原则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应根据社会发展的情况做出适时的改变。教师应该遵循现代教育的理念,探索开发学生的自学和创新技能的方法。在小学数学课上,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在运用情境教学法时,要始终注意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发展,以发展的眼光对待教学,坚持适应性原则。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策略分析
(一)创设生活教学情境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配对加倍”和“差异加倍”是“老而难”的问题。关于解决问题的想法,一些小学生应用个别“加减法”,“乘除法”解决了问题。解决问题时,他们能够找出解决问题的想法并能够顺利解决问题。但是,当遇到了将“配对加倍”和“差异加倍”结合在一起的程序的问题,就会茫然无措,不知道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面向生活的问题情境进行 “配对加倍”和“差异加倍”的讲授,引导学生用“画线段”的方法来思考问题,让学生对“配对加倍”与“差异加倍”问题之间的内部逻辑关系有更具体的理解。例如,一位老师可以创设出一种这样的生活情境:班上共有29个学生,其中男孩是女孩的两倍还多两个,谁能告诉我班上有多少男孩和女孩?在讨论之后,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怎样来表示男孩和女孩的数量,可以画出两个线段,其中白色是男孩的颜色,粉红色是女孩的颜色,因为男孩的数量是女孩的两倍。结果,描绘男孩的线段的长度是女孩的一半。同时,男孩比女孩多两个。因此,男孩的段需要稍微扩展。
根据直观的线条表示,小学生很快发现他们可以代表“男孩多于女孩两倍多两个”的短线段:“ 29-2 = 27”,然后剩余的线段为“三等分”,则可以使用除法,会发现女孩人数:“ 27÷3 = 9”,那么男孩数是“ 29-9 = 20人”或“ 9×2 + 2 = 20人”。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将“问题”更改为 “男孩的数量是女孩的两倍,少一个。”其他条件保持不变。让学生自己画线段以了解男孩和女孩数量,使小学生能够深刻理解问题的“重点”,以此使小学生能够理解解决问题的想法,发展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巧设游戏情境
小学生天生活泼,喜欢玩耍,思维敏捷,学习能力强,但他们注意力不集中,特别是在教师教学不够有趣,教学方法不够多样的情况下,很难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保持长时间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通常会引起学生的疲劳。为了有效地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的贪玩的天性来创设游戏情境,以便让小学生可以在换了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和吸收数学知识。例如,在教授元、角和分的概念时,教会学生理解和掌握元、角和分的转换关系,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游戏情境:首先,向小学生分发预制玩具:“ 5角”、“ 1角”和“ 5分”玩具硬币。每个小学生只能持有一个硬币,小学生则组成一个圈。在组成的朋友圈中,教师随机报告金额,例如“ 1元,2角,1分”,并允许学生根据手中的硬币自由分组。学生手中的硬币数量必须与老师报告的金额相对应。最先组成小组的是比赛的赢家。通过创设这些游戏情境,学生不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硬币的概念,而且可以更好地理解“元、角、分”转换关系,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三)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在上课前几分钟,运用叙事的方法介绍教学内容,将与课程相关的知识点整合到情境中,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此外,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的情境主动向学生提问。教师提出的问题应尽可能接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以便学生可以为以后的教学互动做好铺垫。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会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并积极准备进行思考和探索,这样相当轻松的教学氛围可以减少学生的学习的阻力,有助于学生独立的思考,自主探究问题。体现了问题教学情境的好处。
(四)创设实践情境
相比之下,在义务教育数学课本中,教材的内容编排得很好。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探寻新的教学方法。由于小学生活充满活力,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特性,并为他们创设适当的情境。在此期间,学生可以获得必要的内容和知识。此外,创设作业情境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以及动手能力。例如,教师可以使用剪刀和折纸等工具为学生提供教学素材,让学生进行操作,这样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而且可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五)创设故事情境
有趣的故事在学生中很受欢迎,学生会对它们产生极大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从历史情况的角度出发,进行有针对性的数学教学活动,并将数学知识整合到叙述内容中。例如,通过解释最基本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老师可以告诉学生一些有趣的故事。在特定情况下思考的学生不仅会对故事产生极大的兴趣,还将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辩能力。此外,老师可以充分利用上课前的几分钟,让学生讲一些与数学有关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总而言之,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为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小学数学老师需要使用合理有效的方法来积极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来,并提高学生进行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振山.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03):120-121.
[2]刘伟伟.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灵活应用[J].小学教学研究,2017(23):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