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波
黑龙江省海林市大海林局第二小学 黑龙江 海林市 157125
摘要:数学是小学生认知发展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的数学思维、逻辑建构、运算分析等方面起到积极的培养作用。然而,在当前的教学发展中,大多数教师依然沿用传统教法,缺乏对课堂活动的创新发展和细节优化意识,导致学生在主体渗透和学科发展方面存在不足,影响其主体的培养效果。小学是学生教育成长的关键时期,保证其教育基础和学习情况尤为重要。因此,本文作者从实际情况入手,对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展开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众所周知,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活动,将对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学习意识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相对于其他学科,数学知识存在一定的抽象性,对于正处在儿童认知阶段的小学生学习来说,难免产生难以理解、掌握不牢等学习问题。对此,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特点,合理制定教学策略,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因此,本文从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发展现状、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两个方面出发对此进行探究。
一、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发展现状
结合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分析,发现当前教师在课堂实施中存在以下几点教学问题:第一,兴趣引导不足。兴趣是学习行为的有效驱动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参与热情,还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更具有实效性,保证课堂活动的实施效果。然而,在当前教学发展中,大多数教师在激趣引导环节的设置上存在“老套路”的问题,缺乏创新意识,导致学生在重复性的引导中降低自身的参与兴趣和学习热情。第二,课堂形式较为单一。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丰富学生的学习形式,加强学生的课堂体验,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但在实际的教学组织中,部分教师存在单一化教学现象,沿用传统讲学练的管理思路,其组织形式缺乏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的主体发展受到限制。第三,个性化教学缺失。小学生因个体或外部因素影响,难免产生差异化的学习现象,导致学生的学习质量难以保证。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施中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手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主体需求。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发展中,大多数教师未能依照实际情况设置策略,其个性化教学运用不当,进而产生两极分化、差异学情的问题。
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1、生活引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数学是一门与生活相贴合的基础学科,将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和数学场景导入其中,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还使学生更为直接的体会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更易于学生对数学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实际情况,引入实际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并运用信息化手段将其直观呈现,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提升兴趣。同时,教师在信息化运用的过程中,还需注意其时机和方式,保证学生主体学习的方向和课堂状态。如在“大数的认识”的教学中,这是关于生活中大数的认识和学习,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节知识点的学习兴趣,对此,我利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将生活中涉及大数的数学事件呈现给学生,如天安门广场可容纳100万人举行盛大集会;一年有365天,折算成小时有8760小时;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长度是6397公里;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面积是17075870平方公里等内容。不仅能提升学生的探究兴趣,还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学生的认知范围,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2、游戏活动,强化学生学习体验
游戏是小学生非常喜欢且乐意参与的一项娱乐活动,将游戏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不仅能保持学生积极的学习状态,还能提升学生的课堂体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获得有效的认知发展。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情发展,灵活组织不同形式的游戏活动,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的参与兴趣。
同时,在游戏活动的设计中,教师还应把握学生的参与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合理制定游戏规则,从而避免“空热闹”的不良现象发生。如在“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教学中,学生已通过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的方法了解到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并掌握面积单位的转换和使用方法,对此,我组织学生以“小数字大通关”为主题的游戏活动,让学生结合已学知识对每一关卡的问题进行解答,如“边长是()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公顷和平方米两者的面积单位进率是()。”等问题,达到终点获得游戏胜利。学生听到游戏规则后,纷纷举手表示参与,迫不及待地想要展现自己的游戏天赋。通过游戏活动的运用,既能提升学生的课堂体验,还能创新学生的练习形式,巩固学生的学习基础。
3、创新问题,加强学生运算理解
课堂问题能够反映学生主体的学习状态和认知情况,加强学生的运算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解答情况,了解到学生当前的学习问题和不足之处,进而优化细节、调整策略,保证学生的主体学习。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合理设置问题环节,创新问题内容,引入不同角度和方向,展开学生的探究活动。此外,教师还应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采取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方式引导学生,确保设问环节的实施质量。如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已初步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积的变化规律以及数量关系,为了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运算意识,对此,我结合实际情况构设问题:①计算:876×27 768×36 908×40 304×29 264×58 568×43 ②解答:一个长方形草地,长是135米,宽是12米,这块草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鑫鑫小区去有24栋居民楼,每栋居民楼有502个住户,请问鑫鑫小区一共住了多少个住户?通过对问题内容的创新和基础概念的渗透设计,不仅能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还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起到促进作用。
4、小组探究,促进学生共同发展
在数学知识的学习理解中,因家庭环境、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影响,学生个体难免产生差异现象,导致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整体发展难以保证。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及时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加强学生的认知能力。同时,结合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运用小组合作、分层教学等方法,满足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实现其整体发展的目标。如在“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个体存在差异现象,我采取小组探究的方式,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搭配原则,组织学生展开相互学习、合作帮扶的学习活动,打牢学生个体的课堂基础。同时,我还结合各组的实际发展和个体学情的变化,设置相应的小组问题,如“如果▲+■=18,■×5=50,那么▲=()、■=()。”等趣味化的问题,以此提升小组整体和学生个体的数学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生活引入、游戏活动、创新问题、小组探究等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还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学思维得到有效提升,进而打牢学生的发展基础,实现其主体发展的目标。同时,从问题入手,积极了解学生当前的学习难点和发展困惑,运用多样化的培养手法,加强学生的主体理解和学习状态,把握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方向,从而促进学生多元化的发展。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道理一样,在数学教学的工作中,希望广大教师保持耐心教学、诲人不倦的教育态度,不断优化和改善学生的学习细节,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为学生的基础成长提供优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栾雯武.了解学习起点,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J].读写算,2018(11):228.
[2]杨家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研究[J].商情,2017(15):239.
[3]喇登虎.新课程背景下关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分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7):7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