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的实施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1期   作者:刘丽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的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的掌握,还应该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增强。
        刘丽
        哈尔滨市南城第一小学校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的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的掌握,还应该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增强。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质量直接影响影响着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构建小学高效的课堂,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认真的听讲,有效的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促使学生高效的掌握教学的内容,并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传统的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多注重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而不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产生固化的思维,严重影响了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高效课堂的构建不仅需要教师更为高效的完成教学的任务,还应该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有效的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有效的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教育教学的质量虽然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部分小学数学教师仍采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主体性得不到良好的体现。数学这一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导致了学生自主学生能力较差、学习困难,严重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同时不少教师在教学时只是根据教材的内容不断的讲解,不注重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相对较慢而且对于知识的掌握不牢固。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时没有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及认知特点进行设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没有被调动,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研究
        (一)结合生活实际,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在数学的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数学实践活动,将数学课堂教学的活动当做认识生活、掌握生活知识点的实践课,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活动中找到数学的问题,探索生活中实际的问题,有效的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的距离,学生积极参与的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进行《测量》一课的教学时,教师为学生说出:最近学校要为学生定制新的校服,需要统计你们的身高、胸围及腿长,但是具体是多少?学生说出:拿尺子量一下就知道了。教师:你们说的都很对,但是怎样测量,用什么单位来表示你们知道吗?学生给予疑惑的眼神。教师接着对学生说出:之前我们学过了“米和厘米”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测量方法,但如果测量一个硬币、一个曲别针、一根铅笔的长度,要想精确地表示出测量结果,而测量的长度又不足整厘米,怎么办呢?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接着教师对学生讲解“毫米”,并引导学生借助尺子观看,并对学生说出:从尺子上选定1厘米的长度,数数在1厘米的长度里有几个小格?(10个)每个小格的长度有什么特点?(长度相等)从观察和数格中得出,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1个小格,长度是1毫米。教师板书:1厘米=10毫米。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宽或厚约是1毫米。学生说出:硬币、磁卡、钥匙等。接着教师对学生说出:生活中哪些物品通常是用毫米作单位计量的。学生列举出了:自动铅笔、签字笔标志0.5mm、0.7mm等;天气预报,今日降雨量达到了多少毫米。接着教师让学生亲自测量一下身边的橡皮、文具盒以及水杯等物品,同时同桌之间交流测量的结果。教师借助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学生能自行发现、亲自体验,并与教师进行了良好的交流互动,学生能深刻的理解教学的内容,并能主动地去探究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对于数学的学习能力的提升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采用合作教学,提升问题解决的效率
        在进行数学的教学时,教师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小组中可以各抒己见,同时有效的吸取他人的有效见解,促使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能具备多元化,进而提升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相互鼓励、相互帮助,实现教学学生学习能力的显著提升。例如:在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课的教学时,教师,教师将班级中的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中通过合作学习来完成教学的内容。首先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于知识的掌握能力进行分组,并为小组中的学生发几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卡片,让学生结合教学的内容及测量的工具等去发现四边形的有什么特点,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巡视了解情况。学生讨论后,教师对学生说出:你认为四边形有什么特点呢?引导小组中的学生总结完毕后,由代表进行总结表述:四边形都有4条直的边。学生:四边形都有4个角。教师:你们能在方格纸上自己画出一个四边形吗?学生尝试画四边形;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组织学生交流展示,画图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同时,教师对学生说出:仔细观察下面的长方形和正方形,说说有什么特点。跟小组同学说一说。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讨论后,教师对学生说出:把你的发现跟大家说一说吧!学生1: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学生2: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学生3: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个直角。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肯定并鼓励。教师:你们都很棒,你们总结的这些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看来你们都能很快的自主学习与掌握。接着教师进行教学内容的总结,帮助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回顾知识点的同时学会数学思考的方法。教师借助这种形式,学生能在小组中自主的思考与探索,从现象到本质展开探究,从而获得了良好的学习体验。
        (三)利用信息技术,加快对于知识的理解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为学生营造生动、直观化的教学环境,能提升学生对于教学知识的理解速度,有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从而有效的完成了高效课堂的构建。同时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对于教学目标的落实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也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例如:在进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中“平行四边形”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出示一张长方形的图片和一张平行四边形的图片,教师对学生说出:你们觉得这两张图片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吗?教师引导学生积极的讨论。学生讨论完后,教师借助多媒体将平时四边形和长方形进行重合对比,并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学生说出:长方形的上、下边和平行四边形的长度一样。接着教师借助割补的方式为学生演示平行四边形进行割补后的变化,并与长方形进行对比。让学生观看长方形与平行四边的之间的联系。接着教师为每个准备了四根吸管,让学生用四根吸管串成一个长方形,然后用两手捏住长方形的两个对角,向相反的方向拉,让学生亲自尝试,并说出其中的规律。学生动手操作并进行讨论交流后教师对学生说出:两组对边有什么变化?拉成了什么图形?生:拉成了不同的平行四边形。教师:这说明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我发现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教师:是啊,平行四边形具有稳定性,容易变形的特点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你能举出几个例子来吗?学生1:伸缩门就是应用了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点,还有升降机。接着教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教师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弱化了教学的难度,学生对于教学的内容能深入的掌握,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提升了教学的效率。
        综上所述,在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时,教师借助多种措施来完成高效课堂的构建,促使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有了很大的提升,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陈金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21(37):123.
[2]李亚男.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5):19-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