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良毅
四川省达川中学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核心素养观念逐步深入人心,德育工作不断受到教育管理者的重视。在教育实践中,德育工作仍然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班主任面临的德育管理问题越来越严峻。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德育教育极为重要。它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性格,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德育模式,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融入德育活动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因此,本文着重对高中德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管理实践,积极探索促进德育的有效对策,以优化德育的实效。
关键词:高中德育;问题;对策
高中阶段是教育的过渡时期和关键时期,也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时期,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重要影响。教师开展有效的德育工作,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水平,使学生全面发展。但是,当前的德育工作仍然存在某些问题,教师应积极探索解决方案,使学生能够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并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一、高中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关于道德教育的目标,强调团体,忽视差异。
就我国目前的国情而言,普通高中教育是一个特殊的教育阶段,因为它担负着向高等院校输送合格人才的任务,因此其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学习方法、学习压力和强制系统与其它阶段的教学是完全不同的。并且,作为成年“临界线”附近的高中生,其思想、心理和心理状态也存在很大差异。具体表现为:更强的自我意识、表达的强烈愿望,希望摆脱教师与父母的控制,但面对新的问题,他们却是无能为力的。
2.在德育团队中,分工不合理
尽管许多普通高中也认为德育非常重要,但没有实施具体的措施。学校虽然安排了负责德育工作的相关人员,形成了德育管理体系,如现任“德育副校长——政教处(政治训练处)主任——班主任——教师”。但这并不能充分发挥学校的对德育教学的作用,学校和教师分工不合理,没有形成精明、强大和组织良好的德育团队,对德育工作的开展并没有实质性帮助。
3.在道德教育范畴方面存在偏见
高中生通常是寄宿生,与父母通常相距较远。的确,很少有家长专门去学校了解学生的情况并与学校合作进行教育。此外,由于外出时的资金和安全等因素,高中几乎没有机会让学生外出接受社会教育。实际上,学生的成长受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综合影响。正如许多德育工作者意识到的那样,高中生的大部分时间和空间都处在校园。高中生德育教学工作主要在校园中开展是没错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放弃或排斥在德育中起重要作用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对此,对于忽视家庭和社会道德教育的作用和功能的高中而言,这方面确实出现了偏差,因为这直接导致高中的道德教育工作陷入了单兵作战的困境,削弱了促进学生各方面共同发展的力量。
4.德育只是流行于一种形式
一些学校进行的道德教育活动常常与实际生活脱节,无法调动学生的兴趣和乐趣积极参与学习。许多教师和班主任忽视了设计道德教育的有效形式,只对纯粹的理论知识进行单纯的讲授和灌输,只看重教育效果和结果,容易引起学生对道德教育的误解,认为道德教育无非是“洗脑”和推理,使教育效果低下。
5.德育教学方法落后
从观察德育教学的实践中发现,有些学校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德育工作,停留在传统的德育管理模式下,不重视德育活动的,德育实践缺乏深度,对学生的影响不够,对学生树立良好的正确的三观形成没有太大作用。
6.道德教育的评估机制不健全
许多学校的德育评估体系不够健全,无法突出德育工作的重要地位。班主任和教师仍然习惯单纯的用成绩表来判断学生的综合素质表现,这对德育工作的健康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二、高中德育工作的对策
1.完善德育课程,丰富教学内容
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学校应注意从德育内容入手,完善课程体系。在这一过程中,既要确保遵循通用的课程设计规则,又要考虑高中德育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指导教师进一步充实德育内容。如,在开展德育工作时,要尽可能地适应学生和生活的思维观念,同时要注意确保课程的可操作性和趣味性,以提高德育课程的深度和广度,真正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2.改进教育方法,以多种方式开展德育工作
孔子根据自己的才能教给学生的理论被后世传承。在德育教学过程中,学校和教师还应从道德教育质量的基本内容入手,避免德育教学仅仅是形式上的问题,对不同类型的班级采用不同类型的教育方法,例如:实践教育方法,心理咨询方法等。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也应该更加重视互联网的使用,创新教育方法,加强在线德育的管理,处理线上和线下教育资源的分配,妥善处理德育教学与实际教学的关系,以尽快开展德育教育,努力适应现代教育的新特点。新的要求和新的方法能够被用来提高德育的有效性。同时,在不断更新方法的同时,德育教学的内容也应与时俱进,使教育的内容和教育形式相辅相成,使德育真正做到与时俱进,与学生保持紧密联系,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状况,巧妙地优化了德育教学的质量。
3.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
要转变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观念,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全面贯彻新时期的教育方针,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有理想、道德、文化和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后继者的全面发展。教师必须坚持把学校德育工作放在素质教育的首位,树立“立德树人”育人观念,在教育工作的每个环节贯彻“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把握教育发展的方向,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重视,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4.坚持培养良好的师德风范
教师是加强道德教育的关键。要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以培养良好的师德师风为首要任务,注重通过积极引导、典型教育、规范化培养具有严谨、热切学习,专注和专业技能的教师。通过科学管理和系统培训,培养出谦虚、克己、纪律严明的教师。教师应理解“老师必须先于原则和公义,然后再受到尊重”的原则,并自觉规范自身的言行,以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受到教师的影响。
5.注意教育目标的完整性
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在道德、智力、身体和美学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还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显然,培养具有单一学科和个人技能的人才不符合社会需要和教育发展的要求。因此,德育工作应从人才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出发,研究开展工作的策略。我们知道具体的教育过程是按科目进行的。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是受主题和分类发展的约束,也不是各种主题的简单补充。德育工作在加强学生个人发展的同时,必须考虑教育的完整性,积极与智力教育、体育教育和美学教育结合起来,协调建设,共同发展,有效避免德育工作过于倾向德育,从而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6.重视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全面合作
德育工作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的过程。针对学生,家庭,社会和学校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应从教育方法上,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仅仅依靠学校独自作战是不够的,它必须依靠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态的共同作用才能完成。
为了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这个环境将由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创造。无论是去上学还是放学后,都应让学生处于一个良好的氛围中。家长和学校教师还应及时沟通,以理解学生的道德情况。作为放学后和在学校的监护人,他们必须积极引导学生遵守思想,道德规范和行为守则。监护人自己也应该以身作则,为孩子提供道德标准,学习的榜样,积极优化家庭和学校环境,以使孩子们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正确地判断荣誉和耻辱,赞美良好的道德行为并为不良行为感到羞耻。
参考文献:
郭丹.新时期高中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18(03):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