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1期   作者:张雪梅
[导读] 数学是小学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的思维建设、逻辑推理、分析运算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张雪梅
        黑龙江省海林市大海林局第二小学  黑龙江  海林市 157125
        摘要:数学是小学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的思维建设、逻辑推理、分析运算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当前的教学发展中,大多数教师缺乏有效的组织手段和引导策略,导致学生个体在知识学习中存在差异化现象。将小组合作学习导入数学课堂之中,不仅能提升学生个体的数学能力和认知水平,还使学生整体的学习意识得到加强,进而实现其整体发展的目标。因此,本文作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中的运用展开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科,对于正处在认知发展阶段的小学生来说,难免存在一定的学习难度,导致学生的个体发展存在差异化现象。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将学生个体以特定的目标或形式组合在一起,以相互协作的方式加强学生的整体理解,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将小组合作学习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活动之中,将极大改善学生个体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个体的认知能力,使学生整体得到切实有效的主体成长。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呢?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中所存在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作用、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三个方面出发对此进行探究。
        一、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中所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活动的开展情况和组织细节进行分析,发现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第一,主体培养不足。众所周知,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加强小学生的主体培养,将对学生的基础发展起到促进效果,进而保证学生的课堂效益。然而,在实际的组织活动中,大多数教师缺乏有效的引导策略,未能施以针对性的培养策略,导致学生个体的数学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第二,教法运用不足。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获得高效的认知成长,保证学生个体的发展效果。但在当前的教学实施中,部分教师仍然存在“老套路”“旧模式”的现象,缺乏创新发展的思路,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体渗透难以保证,进而影响师生之间的互动效果。第三,差异学情问题。因主观因素或外部环境影响,导致学生存在差异化现象,需要教师采取个性化的教学策略去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保证学生的主体效果。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个性化教学未能得到广大教师的有效实施,进而导致两极分化的现象较为严重。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有助于体现学生学习活动的主体性。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形式和沟通渠道,还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得到加强,进而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人的想法或主意终究是有限的,集中小组的智慧,将能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整体的发展效果,活跃学生的主体思维。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组织能力。合理化的小组分工和集思广益式的交流讨论,将能培养学生更为全面的组织架构,进而在今后的学习成长中获得更为积极的主体发展。
        三、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
        1、合理搭配,保证小组合作效益化
        小组合作学习,不同于传统单一独立的学习个体,而是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合作学习、共同讨论,这就需要教师在小组成员的搭配和选用上进行慎重考虑。不仅要避免学生个体与个体之间存在认知矛盾和性格差异,还要保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和发展性,确保学习小组整体的合作效益。

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从主体学情出发,结合教材内容和认知特点,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融合与编排,充分发挥小组合作中传帮带的作用,保证个体与整体之间的学习性。同时,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应积极做好指导监督的职责,及时纠正不良的讨论内容和方向,把握学生整体的发展方向,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此外,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还应时刻了解学生个体的发展状态,及时调整或调换目标,鼓励学生的发散想象,正确指导学生与人交流的方式,进而使合作效益得以最大化。
        2、引入情景,激发小组学习积极性
        对于正处在形象认知阶段的小学生,其生动的情景设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为真切的学习体验,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合作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运用信息化手段,结合实际教情,引入相应的数学情景,调动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和主题内容,进而帮助各小组成员展开针对性学习活动。如在“位置与方向(一)”的教学中,这是关于东、西、南、北等方向和位置辨认方法等内容的学习,为了保持各学习小组的参与兴趣,调动学生的探究心理,对此,我利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将学生所熟悉的校园环境以俯瞰图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身临其境的融入到校园之中,并引导学生对每一个建筑进行相互介绍和方位指示,加深学生的主体理解,这对下一步新知的学习起到积极作用。同时,我还预设相应的问题, 如“学校的教学楼在操场的什么位置?哪一面?”“操场位于校门口的哪个方向?”“你所在的方向的正北方向是什么建筑物?”等,以此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通过情景画面的导入和运用,既能激发学习小组的探究兴趣,还使学生对抽象的空间概念产生直观的理解,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认知效率。
        3、把握问题,加深小组学习探究性
        课堂问题的设置往往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运用能力。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情基础和小组的具体状况,设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课堂问题,将其导入到小组探究之中,加深小组整体的理解效果,打牢学生的发展基础。同时,在问题内容的设计上,教师还应注重其实效性、适宜性的特点,避免出现超纲、低效等现象发生,保证学生的思维效果。如在“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以对本节的的知识要点产生初步了解,并能正确计算一位数的除法,为了加强学生对数字信息归纳整合的能力,培养学生整体的探究意识,对此,我结合实际情况设置以下问题:①填空:63是()的9倍,()的4倍是128;从245里连续减去8,最多能减()次;0除以6等于()。②判断:0×8=0÷8();一个三位数除以一个一位数,商不一定是三位数。();在除法算式里,余数有时比除数小。()任何不是0的除数除以0,都得0。()③解答:公园运来180盘花,准备摆在3个花坛里,平均每个花坛摆多少盘?学校买回6捆书,每捆40本,把这些平均分给8个班,每个班可分图书多少本?通过对小组问题的把握,既能加深学生整体的理解,还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加强。
        综上所述,通过合理搭配、引入情景、把握问题等方法,不仅能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大效益,还使学生在主体参与和整体兴趣方面保持积极状态,进而加强学生整体的学习能力,打牢学生的发展基础,实习其共同发展的目标。同时,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点,从问题入手,从学情把握,采取不同的组织策略和引导方法,使小组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帮助学生获得有效的认知体验和发展变化。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希望广大教师立足学生本质,不断创新教学策略和组织形式,使学生的主体成长具有多样性、多元化的特点,从而促进学生主体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曾卫君.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与对策[J].文理导航(下旬),2018(3):20-20.
        [2]万相慧.如何提高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35):171.
        [3]熊思.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有效思考[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1):84-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