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的现状和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1期   作者:刘福
[导读] 音乐课程是目前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和基本的音乐欣赏和演唱技能。
        刘福
        新疆阿克苏拜城县第二中学,842300
        摘要:音乐课程是目前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和基本的音乐欣赏和演唱技能。在教学过程中,作为一名初中音乐老师,应保持头脑清醒,及时认识当前教育环境,音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加强音乐教学。为此,本文从分析初中音乐教学现状和策略探究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教学看法,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参考性价值。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状况;教学策略
        初中音乐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同时,教师还需要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不断丰富课堂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提高自己教学方法实施的针对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对音乐有一定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这样才能帮助全体学生获得个体化最大的知识受益和能力提高。鉴于此,教师必须改变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逐步优化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音乐学科的问题与现状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迹象,但是音乐教育与其他学科相比存在明显的不足和差距。
        1.课程设置不合理
        《新课程标准》规定,初中音乐课的学时为每周两次,但实际上,城市地区的学校相对较好,而乡镇学校则基本上比较困难。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师资力量不足和晋升造成的。这对于实施新课程大纲不是特别理想。如果参加文化课程测试,则考试前的音乐课程将让位,并由其他统一考试科目的教师加课。这样的课程规则违反了教学计划,不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直接影响了音乐学科的发展,影响了新课程标准的顺利实施。同时音乐课程评价系统不够完善。在音乐课程综合评价中,教师重视音乐理论知识以及一些以笔试形式进行评价,这种非正式的考试制度,不仅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也会导致教师评价过程更加形式化,没有具体性的教育作用,使得学生更加对音乐学习没有了兴趣和主动性,久而久之,音乐课程也成了摆设,无法真正发挥音乐教育的育人作用。
        2.背景环境的间接影响
        父母对音乐学科及其对音乐的了解和理解的重视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孩子对音乐学习的看法。传统的“应试教育”概念已经深深地刻在父母的脑海中,父母对孩子的学业表现过于关注。他们相信只有成绩才是教育真理,对音乐课真的无动于衷。并且认为非文化课,不是考试科目,也不需要努力学习,也是浪费自己孩子的宝贵的学习时间,不值得投入精力去学习和完成。例如,在选择合唱团成员时,大多数学生的父母都同意他们的孩子应该参加一些校园文化和娱乐活动,但是,总会有一些家长不同意学生参加最基本的娱乐活动,并认为这会影响孩子的学习,这样将会引导学生从心理上感觉音乐课并不重要,最终造成音乐课程的不重视,对初中音乐教师有效教学的实现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3.教师自身素质的直接影响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音乐教育在整个素质教育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应继续学习新时代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精湛的教学技巧,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精神需求,使他们对学习音乐充满兴趣,欣赏,品味,思考并充分发挥音乐的审美功能。但是,实际情况,多数学校的音乐教师人数不足,许多学校被迫寻找替代教师来教授音乐课程。代课教师是否能够有效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答案是否定的,这也不可避免的是他们对音乐课并不认真,他们有应付的心态,不能将音乐教学放在重要位置。

这会导致学生拒绝听音乐课,甚至拒绝听音乐老师,这会影响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
        二、初中音乐教学策略
        1.创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6年版)》(简称“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是终身热爱音乐的必要前提。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基础教学内容和生动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不断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农村初中学生对音乐学习兴趣低的问题日益严重,教师应尽快采取相应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认知能力,以及初中生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尝试切入感兴趣的话题,鼓励学生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参加课堂教学活动,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热爱,也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2.教师必须尊重学生
        在当前的初中教学内容中,多数是教师主导音乐课堂,这也有时学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心理阻力,长久以往,对于学生自我的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自然对音乐学习不感兴趣。这时,老师应该尊重学生,根据学生学习喜好出发,有效满足学生学习音乐的期待。例如,一些流行音乐和休闲音乐可以用作教材,许多人认为只有音乐厅里的音乐才是真实而优雅的音乐。实际上,只要一首歌可以细腻地使用音乐,音乐本身就没有高低之分,只要能够感动人们,并且被人们认可,这就是一首好的歌曲。例如,在音乐导学环节,可以为学生播放《赤子之心》等流行歌曲,以此活跃课堂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在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下,将会助力教师更好地实现后期教学。再如,结合当地特色的音乐资源,收集一些当地民歌,民歌或娱乐活动,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和表扬,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只要当教师将传统音乐和流行音乐有效结合在一起,就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并且期望学习。
        三、理论联系实际,加强音乐教育质量
        音乐理论都来源于生活,新课程指出:“初中音乐的教学内容应该充分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音乐类型和音乐形式,搬到音乐课堂上来,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现象、体验民俗风情,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应该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并且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例如,初中音乐教师可以把课堂学习内容以外的音乐资源巧妙地应用到音乐课堂上,让学生可以学习到课堂外的音乐知识,这样可以扩展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丰富音乐方面的知识。 初中音乐教师要善于将音乐与语文、数学、英语、历史、美术等学科巧妙地联系起来。例如,将音乐与美术结合起来,在学生欣赏一段优美的音乐的时候,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与播放音乐相配合的图片,这样就让学生感受到了视觉和听觉上的艺术美感,这样的教学方式既拓展了音乐的外延,又利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从而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总而言之,想要更好地提升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教师必须建立人本教学观,能够围绕学生、激发学生、发展学生的角度出发,这样才能提出符合学生学习认知和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进而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师生互动的教学效率,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此外,教师需要认识到有效教学是一个长期化、系统性、复杂化的教育工程,所以需要教师在实践教学中根据学生学习反馈,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过程,这样才能可持续促进学生音乐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的稳定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葛笑波.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亚太教育,2015(33):30.
        [2]郑玉梅.简析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2015(19):197.
        [3]宋承山.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J].北方音乐,2018,38(07):1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