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朝
浙江省瑞安市职业中等专业教育集团学校 325200
摘要:高效课堂是教师教学的重点目标之一,是教师需要运用科学手段构建的课堂模式。学生在学习中提升效率,可以缩短学习的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吸收更多的文化知识,推动学习的有效发展。教师在电子教学中教学方式过于传统,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效率。为此,教师可以革新教学的理念,运用情景、小组、微课等教学手段构建高效课堂,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电子教学;高效课堂;效率
中职学生处于学习与成长的重要时期,学习电子课程,不仅可以培养电子技术与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为未来人生的发展提供更多的选择,还可以塑造严谨的逻辑思维,促进智力的发育。中职学生在学习电子课程的过程中提升学习的效率,能够符合现阶段学习的需求,增强专业的能力与素养。
一、运用情景教学,理解电子知识
情景教学是根据教学的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式,可以将抽象性的知识具现化,增强学生的分析与推理能力,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中的知识。教师在电子教学中教学手段过于单一,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因此,教师可以运用情景教学,焕发学生学习的活力,让学生主动学习并理解电子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速率。
例如:教师在教学“晶闸管”的过程中,可以结合现实的晶闸管教导学生,以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电子知识。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不同晶闸管的特点,有助于学生认知“晶闸管按引脚与极性可以分为二级晶闸管、三极晶闸管、四极晶闸管;按电流容量可分为大功率、中功率、小功率等晶闸管。晶闸管在承受反向阳极电压的过程中,处于关断状态。晶闸管在承受正向阳极电压的过程中,在门极承受正向电压的情况下晶闸管才能够导通”等知识。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自主探究现实的晶闸管,有助于认知“晶闸管具备硅整流器件的特性,因此可以在高电压的环境中工作,被广泛运用在交流调压、逆变与变频的电路中”等知识。学生在学习电子中接受情景教学的方式,可以更为直观地认知教材中的知识,增强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提升学习的效率。
二、利用小组教学,突破学习难点
学生在电子学习中突破学习的难点,可以构建良好的学习思维,提升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对教材知识的解析能力,增强学习的成绩。中职电子知识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与实践性,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影响了学生对电子课程中重点与难点的解答。因此,教师在电子教学中可以利用小组教学的方式,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难点。
例如:教师在教学“组合逻辑电路”的过程中,部分学生由于逻辑推理能力较差,难以合理地设计组合逻辑电路,影响了学习的有序发展。由此,学习小组在相互讨论、探究中,可以得出组合逻辑电路图的分析步骤可分为以下几点:
(一)根据已定的逻辑图写出逻辑关系表达式。
(二)运用逻辑代数与卡诺图简化逻辑关系表达式。
(三)准确列出输入与输出的状态,总结出相应的结论。
学习小组在教师的引导下,还能够认知到组合逻辑电路图的设计分为了逻辑抽象、列真值表、写表达式、画逻辑图等几方面,以此可以在脑海中构建组合逻辑电路图的设计步骤,增强专业的能力。学生在学习电子知识时使用小组学习的方式,可以融入学习的能力,在相互探究中解决组内学生学习的难点,培养自主的学习意识。
三、融入微课教学,使用课余时间
课余时间是学生自由掌控的时间,对学生而言较为重要。有效且合理地使用课余时间,可以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使学生预习未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教师在电子教学中教学手段过于传统,导致学生未能合理利用课上、课下的时间进行学习,从而阻碍了学生学习的进程。因此,为了让学生更为高效的学习电子知识,教师可以融入微课教学,教导学生科学使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
例如:教师在教学“单相整流电路”的过程中,可以先将教材中的内容制作成十分钟以内的微课视频,再让学生在睡觉前、吃饭后、起床后等时间段观看学习。学生利用课余中的琐碎时间观看教师制作的微课视频,可以深入记忆“整流电路是将交流电变为脉动直流电的电路,可以分为单相整流电路、三相整流电路”等知识,不断增强对电子知识的理解,培养电子的学习素养。教师在电子教学中运用微课教学,能够让学生了解到时间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对时间的运用能力,为学生营造高效的学习氛围。
总之,伴随着科技领域与教育领域的发展,电子技术的应用与教学方式不断发展与改进。中职学生在学习电子课程时,难以理解抽象性电子知识,从而限制了学习的兴趣,降低了学习的效率。所以,教师在电子教学中需要根据学生学习的需求,制定科学且合理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电子知识,提升学生的电子技术,培学生的电子素养,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吕庭庭.如何打造中职电子电工技能教学的“高效课堂”[J].考试与评价,2016(01):57-58.
[2]林淑红.让信息化教学走进电工电子课程教育[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18):196-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