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结构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1期   作者:向建平
[导读] 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一改“背多分”、“满堂灌”的思维陋习
        向建平
        四川省中江县凯江中学校 618100
        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一改“背多分”、“满堂灌”的思维陋习,通过多种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手段的应用,优化课堂结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言语表达能力,通过学生主动参与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课堂教学效果。那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如何优化课堂结构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升课堂效率呢?
        结合学校课改工作的开展及本人多年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一、提升核心素养,培养时代精英。
        说起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其实很多教者都一片茫然,认为政治教学就是读读背背,记得住考点、做得了习题、拿得到高分。只注重政治学科的考试分数,忽视了政治学科的育人功能,忽视了政治学科对学生的学科素养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其实在政治教学中,我们应该提高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提高思想政治综合能力
        (1)良好的思想政治观念。培养正确的“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人生“导向”;爱国爱党受民,维护祖国统一与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关心时政,立德树人,提升政治认同,提高政治觉悟,激发社会“正能量”。
        (2)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受:架构正确的“历史观”,以史为鉴,爱国敬业,发奋图强,培养较强的忧患意识与振兴中华的意识,为中华复兴而奋斗、努力。
        (3)远大的时代目标认同:作为当今中学生,在新时代建设的滚滚洪流中,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首先提高民族认同感、自豪感与凝聚力,宏扬并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其次要紧跟时代步伐,培养创新思维,把充实自己以建设“东方强国”作为人生目标。
        2、提升综合学习能力
        (1)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中,教师要善于注重学生自觉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将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主动探索获取新知、掌握技能,达到提升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共同进步与发展,为学生的学习奠定基础。
        (2)综合分析能力及表达能力的培养。为改变学生“读死书”、“死读书”有固有道德与法制学习观念,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要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及表达能力的培养。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中碰出思维的火花,在小组展示中激发表达欲望、培养表达能力。同时教师还要适时地进行点拨,注重学法的指导,加强对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二、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结合学校多年来的课改探索,改变传统的“读、背、练”教学“三部曲”,优化“学、练、展、评”的课堂结构,在教学的各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努力探索,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综合分析、归纳总结,让学生在学有所得、学以致用的前提下,更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与综合能力。
        1.“学”:
        (1)自主学习:通过课前预习与课堂自主学习,让学生动起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一方面结合学校“导学案”,让学生课前预习,明确课堂学习目标,初步认识课堂知识结构,同时也可以搜集与课堂内容相关系的时事政治案例或者典型事例,从事例中初步加强课堂认知与思想感悟。另一方面,通过创设情境、开设活动,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首先,思想上要动起来,学生能积极分析探讨。通过问题的设置,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驱动学生收集信息、自主探究与交流互动,并让学生在问题的具体分析与处理中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当前课改探索的一个重要内容,在道德与法制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不但可以让学生积极投入学习活动中,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等综合素养。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根据“导学案”探究活动的设置,引导学生在初识课堂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分析案例,加强思想教育的同时,提高梳理知识要点的能力及审题答题能力。但是在探究学习中也要克服一个弊端——把课堂全部交给学生,老师没有发挥切实有效的组织课堂职能,使得课堂结构不清,课堂氛围杂而乱,反而违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初衷。
        2.“练”:
        学生的学习活动最终是要让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所以适当的练习必不可少,但是练习也要做到精练、少练。结合学校印制的“达标案”、“练习案”,练习要找到学科知识重点难点的突破口,有的放矢,体现练习的针对性、目的性,突出练习的思维性、综合性。有的老师,喜欢做大量的习题,从习题中反复练以提高学生成绩,但是,大量的习题练习不但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同时对老师产生反感情绪、对该学科的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所以老师在习题的选择上要做到精练、少练。比如在学习人教部审版八年级政治第六课时,学生对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职能分不清楚,对人民代表大会、人展代表大会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弄不明白,对村委会是群众自治组织而非权力机关,也非行政机关不理解,在这方面就要选择一些习题,加强练习。但做1题与做10题、100题效果等同,只要学生掌握了,加深了认知,就不要反复练习,浪费学习资源、耗费学生精力。
         3.“展”:
        (1)明确目的——展示学生的个人学习成果与小组合作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与表达能力,让教师在学生的展示中,反馈学生的学习状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思路,分析课堂教学实效。一般来讲,课堂展示放在“自主学习”之后或者“合作探究”活动之后,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比如学生展示知识提纲并作简要分析讲解或对习题审题与答题进行分析讲解,又如学生以“小老师”的方式组织学生讨论发言,提炼知识要点,也可以用课堂表演的方式,加深对知识的认知理解,
        避免误区——展示并非“以生代师”,不是学生代替老师完成教学任务的讲解,使得老师变得“可有可无”,要积极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学生展示中一方面要组织好课堂,维护好课堂秩序,另一方面要进行适当的点拨,对于重点、难点问题还得进行更加深入具体的分析。
        4.“评”:
        教师的评就是要在道德与法制课堂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时进行课堂点评,毕竟学生的认知有限,辨别能力不足,分析综合能力还不全面,那么教师的评要从那些方面入手呢?一是知识的精准梳理,在学生展示的基础上,老师要适时点拨、小结,提炼知识要点,做到精准、精确,在道德与法制三大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方面让学生做到“胸中有丘壑”。二是学法的指导,在道德与法制课堂中,对于知识的认识与记忆方法,审题、解题的技巧等方面,老师要适时点评,对于学生更好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起到促进作用。
        三是小组的综合评价,对于小组在课堂中的表现,学生的学习活跃程度、学习效果等,老师要进行评价,方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加强了集体荣誉感的培养。
        总而言之,在初中道德与法制的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能力、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通过优化“学、练、展、评”的课堂结构,通过多种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手段的运用,将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让学生主动探索获取新知、掌握技能、提高素养,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与发展,为国家培养思想觉悟高、学习能力强、综合素质硬的合格人才。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