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郑蓉
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文昌中学校 邮编:611530
摘 要:阅读是人们从语言、文字、图片等获取信息并进行提炼和转化的一个重要学习过程。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能够促进个体的认知发展,更重要的是可以在意志、情感、性格等方面产生多重影响。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更好地开展意义阅读,促进学生阅读综合能力不断提升,为学生语文素养全面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现从初中阶段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现状入手,浅谈语文阅读教学开展的基本原则和有效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能力;策略
阅读是语文学习积累的重要途径,大量阅读书籍,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增加学生的阅读信心,还可以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强大的阅读能力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剔除累赘信息,把握有效信息,另一方面,它又制约着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叙述能力。换句话说,阅读能力的培养,伴随语文学习的始终。为了适应初中课程改革,语文教师不仅要带领学生掌握课本中的阅读知识,还要在课外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的实用性。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一)缺乏创新性阅读教学
由于一些客观原因,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缺乏创新性教学内容,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难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和阅读能力。对于许多中学生来说,信息化内容的影响,导致学生容易对新奇的事物、文本等产生兴趣,但是在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活动中,正是缺乏这些创新性,才让阅读过程十分枯燥,造成学习在阅读学习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阅读学习成效不高。
(三)缺乏具体化理解教学
抑制阅读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是缺乏具体化的阅读理解教学。学生不能对所阅读的文本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细致的分析,导致学生不能理解文本的内涵和主题,将理解水平仅停留在阅读文字的表面。另外,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帮助学生深入分析文本中的情感元素、趣味内容、哲理思想等,导致学生在阅读时常用生搬硬套的方法理解课文,导致阅读教学质量难以提升。
二、初中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积极对策
(一)有效预习为学生深度理解文本奠定良好基础
在初中语文教学推进的过程中,预习是基础一环,也是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教师要重视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并出示相应的预习任务,从而为课程学习有效预热。在预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出示一个学习任务单,为学生预留一个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让学生提问的过程比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难度更高。而且这种师生互相提问题的过程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胜心理,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更加投入。
以《中国石拱桥》一课的预习为例,在预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几个问题,如让学生概括一下中国石拱桥有哪些特征,文中提到了两个石拱桥,它们的名称是什么,各自有什么特点,用自己的语言来概述。接着,教师可以为学生预留一个提问的空间,让学生来提出问题。因为这篇文章的描述非常精彩,其中不但用到了各种说明方法,而且一些词语的运用也非常精彩,所以学生提问的角度就变得非常广。有学生提到文章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打比方、列数字、引用等,学生不仅回顾了说明方法,还在文中找到了很好的例子。还有学生发现了从赵州桥到卢沟桥,作者遵循了按照年代顺序来举例,桥体结构也遵循了由简入繁的特点,说明学生对于文章的阅读非常仔细。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先让其他学生来解答,学生解答不了的再由老师来解答。这样一种互动课堂的推进,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阅读和交流的兴趣,而且能够凸显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收获多种认知,并积极开展学习交流。
(二)课堂细致讲解帮助学生开展鉴赏性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阅读教学的重点放在文本的鉴赏性理解上,这样才能更好地升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首先保证学生阅读的质量及学生需要做好充分的课前预习,这样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才会比较顺遂,在课堂上师生互动时也能够更加积极。在此基础之上,教师要善于寻找文本中的一些关键点,引导学生由浅入深逐步加深理解。文章关键点的选择需要浅显且醒目,这样能够很好地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对关键点解析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从简单的字词理解引导学生去揣摩作者的写作手法,进而逐步升华对关键点的解读,使学生更好地发现文章的出彩之处,提升学生鉴赏的热情。
如《背影》一课就是初中阶段学生需要学习的一个重点,在对这篇文章进行鉴赏时,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父子之间的深厚感情,更重要的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抓住一些核心字眼,如攀、缩、微倾等几个动词,要让学生深刻体会文中对父亲走路姿势描写的妙处,并让学生与同类作品进行一些对比性阅读,进而更好地让学生掌握细节描写这一方式,使学生在文章理解、自主写作的过程中都能有效借鉴。
(三)创设阅读情境鼓励学生阅读分享
初中阶段学生的阅读能力已经获得了突破性发展,单纯的课内阅读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必须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课外阅读。除了教师为学生提供的一些阅读素材之外,还要让学生制订科学的阅读计划,每周阅读时间不得少于三小时,让学生积极去阅读一些文学名著、优秀杂志、经典译本等,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拓宽阅读的知识面。在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果进行考查的过程中,也不要局限于记笔记、读后感的形式,而是可以灵活运用多种手段来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教师可以在晨读时间为学生预留一个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到台前去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一段文字,与其他同学就内容进行简单的阐述。通过这种交流活动,学生对书籍可以充满兴趣,进而鼓励学生开展交流阅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阶段,教师指引学生开展阅读时,要能够从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养成、阅读能力提升等多个角度有机把握。不仅要让学生完成有效的阅读任务,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身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可以积极参与其中,并向大家进行多角度的输出展示,使学生阅读的过程可以越来越自信,并方便教师针对性开展后续引导过程。
参考文献:
[1]黄凤琴.初中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J].长江丛刊,2018(18):99.
[2]杨怡留.试议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及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5):69-71.
[3]袁子伟.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导学,2020(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