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的得失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1月1期   作者:曾艳
[导读] 现阶段,随着新课改以及中小学语文朗读教育指导政策的不断落实和推进,小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正愈发受到重视。
        曾艳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郭田镇第一小学  广东 梅州  514429
        摘要:现阶段,随着新课改以及中小学语文朗读教育指导政策的不断落实和推进,小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正愈发受到重视。在大多数的小学语文教育体系中,对小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培养逐渐得到更多关注,但是整体来说仍处于一个相对比较边缘化的地位。相比于古诗词背诵默写,生字词听写等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重点,小学生朗读能力培养教学的地位并没有太大改观。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上,对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存在一些教学时间占比偏小,朗读材料范围狭窄,形式化严重等不足。但同时,对小学生的语文朗读和阅读兴趣,口语表达能力,情感精神理解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都得到了相对理想的改善和提升。
总体来说,得失兼具。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朗读能力,得失
正文: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的“得”
(一)高年级小学生对语文朗读和阅读的学习兴趣得到明显提高
        朗读是一项参与性和互动性都相对较强的小学语文教学项目,比起传统的生字词记忆默写,以及古诗词的背诵默写,朗读相对更加容易,也更具有趣味性。特别是一些故事性和感染力相对较强的文章,其提高小学生对语文朗读和阅读的兴趣的效果更加明显。
        其中,最典型的一个课文当属《竹节人》。《竹节人》这篇课文本身属于篇幅相对较长的一类,生字词也相对较多。但是由于其题材与高年级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比如对竹节人的手工制作,以及下课时间同学们用竹节人进行娱乐玩耍,这都充分调动起高年级小学生的兴趣。并且在朗读时,小学生们很自然的就能做到将欢快活泼的情感表达融入到朗读中去,达到相对理想的朗读效果,一举多得。
        朗读本身就是一项比较灵活的语文学习方式,在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二)高年级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在小学语文老师在对高年级小学生进行朗读能力培养教学时,对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会进行专门的指导和训练。
        对于那些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相对比较稚嫩,而高年级的小学生则已经具备比较出色的口语表达能力,在日常的交流学习中基本能够实现完全无障碍的口语表达。但是这种日常化的口语表达能力,相较于专业的语文朗读能力的标准来说,仍然存在一段比价明显的差距。针对这段差距,小学语文老师应当对高年级小学生从最基本的标准的普通话口语练习开始,逐渐提高小学生们的朗读能力和水平。
        在对高年级小学生语文课堂朗读能力培养的初始阶段,小学语文老师主要针对小学生的普通话标准发音进行指导和纠正,确保高年级小学生都能具备一口相对流利且标准的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小学语文老师进行进一步的吐字精准性的教学,明确各个字词在句子中的准确读音。接下来,对口语的语句停顿情况,以及语速的快慢情况进行相应的情景化的指导。在最后阶段,则是将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以及每个句子的应有的语气向小学生们进行专门的教授。
        比如在《花之歌》的朗诵中,小学语文老师在对“冠冕”,“婆娑”等生字词进行读音纠正后,应当带领小学生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集体朗读,按照语文老师的顿挫节奏,在确保吐字清晰的同时,将《花之歌》一文中花的独特的深情与温柔融入到语气中去,带着感情进行朗诵练习。
        在这一过程中,高年级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专业的指导和训练,其表达水平也得到了相对较高的提升。

(三)高年级小学生的情感精神理解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小学语文老师对高年级小学生朗读能力教学的核心就是对情感精神的教学。

单纯具备良好的口语表达技术是不够的,这些物理层面的能力或者说技巧只能使得朗读本身具备最基础的“形”,而作为朗读能力的灵魂的“神”,则是需要对文章抒发的情感以及蕴含的精神的理解和运用来获得。
        比如在《狼牙山五壮士》的朗读教学中,应当对本文作者所要表达的爱国热情和奋勇杀敌绝不屈服的慷慨勇气与决心,进行充分的学习和理解。在对五名战士的战斗场面的朗读中,应当带着严肃坚定的语气。而在文章结尾五位壮士跳崖前大喊的两声口号的朗诵中,应当饱含铿锵有力的澎湃激情,将壮士们的壮烈与勇猛气度在高声呐喊中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
        只有对文章和作者的感情进行充分体悟,才能使得朗诵具有自身独特的灵魂,而不再虚有其表。高年级小学同学在一篇篇文章的情感精神的学习和练习中,可以做到对其理解和把控的能力不断地实现有效提升。

(四)高年级小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小学语文老师在对高年级小学生进行朗读能力培养教学前,应当预先安排这些小学生对指定的朗读材料进行充分的预习。这种预习主要包括对疑难字词的自主查阅标注,以及对文章整体内容和脉络的把控。
        比如在《草原》这一课中,高年级小学生在预习时,首先要通读《草原》的整篇文章,确定作者是按照时间顺序,从刚刚见到草原,到来到陈巴尔虎旗目的地,再到进入蒙古包一起吃饭,最后在饭后看到各种活动表演,太阳偏西,天色已晚。除此之外,对本文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感情有所了解。比如,作者对草原的景色和牛羊马是什么态度,对蒙古包的主人,小伙,姑娘等人,是什么态度等。接下来可以对《草原》的整体进行段落划分等具体操作。
        在高年级小学生对朗读材料进行预习的时候,会自然而然的对其进行详细且反复的阅读。在这一过程中,小学生不仅要尽力做到快速读懂全文大意,了解文章作者所要表达的大致意思,还要对各个具体的文段的段落意思进行理解和区分,并对文章的划分以及整体构思脉络有一个相对整体的了解。
        这使得高年级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的很好的锻炼。除了对陌生文字材料的阅读速度得到了明显提升,对整篇文章的全局观念以及整体把握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并且对一些具体内容含义的理解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在接下来的语文课堂朗读教学上,语文老师还会带领高年级小学生们对文章进行再一次的专业且详细的精讲,有效促使高年级小学生们对文章的阅读理解水平更进一步,并且一些初始的理解错误或者偏差也可以在语文老师的讲解和纠正下得到及时准确的改善。这一切都使得高年级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相对比较充分的训练和提高。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的“失”
        在实际的教学中,小学高年级语文朗读培养主要存在时间长度的问题。
        在现阶段的绝大多数的小学,特别是小学高年级,对小学生朗读教学的时间安排相对比较有限,甚至部分小学一个星期只安排了一节语文朗读教学,甚至直接去掉语文朗读课程。对小学生们来说,其朗读课的上课时间,以及朗读相关教学和训练的时间,都处在一种相对比较匮乏的状态。
        由于朗读培养时间和训练量的缺乏,各小学语文老师和小学生们即使具备充分且科学的朗读教学与练习方法,也往往难以产生明显的教学效果和实质的学习进步。而对于那些朗读培养教学本身就比较弱势的小学语文老师和学生们而言,时间长度的缺乏更是令他们的朗读能力培养现状雪上加霜。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时间长度问题作为现阶段最突出的一项培养之“失”,应当受到各个小学以及教育部门的重视,并对此做出积极的调整,解决时间长度普遍偏短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2] 朱玉婷.有心方能挖甘泉 ——— 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有效性指导的几点尝试. 文教资料,2010(8)
        
[3]吕红.语文朗读教学之我见.语数外学习,201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