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中学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1期   作者:张蕾
[导读] 留守学生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在广大农村产生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特殊群体
        张蕾
        黑龙江省集贤县二九一农场中学  155923
        摘要:留守学生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在广大农村产生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特殊群体,由于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社会保障不健全等客观因素存在,加上长期缺少父母关爱及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管理,留守学生往往在心理上产生一定时期的不适应感,严重的则会导致心理畸形发展,在行为上表现出各异的失范和越轨现象,出现了一系列“留守学生综合症”。我们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学生,还要促成他们养成健康的心理。为此,我们只有了解当前农村中学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我们的工作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关键词:留守学生 心理健康 健康管理
        一、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学生最容易出现的问题,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为隐性,也是不容易发觉和影响深远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性格柔弱内向
        留守学生年龄幼小离开父母,尽管有的是爷爷奶奶和其他亲戚监管,但是,毕竟与父母是亲疏不同的,遇到一些麻烦事情会显得柔弱无助,久之会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内向,不开朗。
        2、自卑心理障碍
        学生都具有攀比心理,留守学生由于自己父母不在身边,自己没有依靠和坚强的保护,因此,与父母全在身边的儿童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上降低要求,上进心不强。
        3、寂寞无聊心理
        父母外出打工,学生大都感到家庭空落,心理觉得寂寞无聊,进而产生心理躁动和抑郁问题。如在召开留守学生主题班会时一位初三女生在给妈妈的一封信里这样写道:“妈妈,你知不知道,自从你和爸爸、妹妹走后,我一个人在家里有多么寂寞,有多么伤心,从你们走后,我几乎从来没有笑过,天天我一个人在家里哭,回想着以前咱们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4、盲目反抗或逆反心理
        留守学生总感到别人在欺负他,一点小事就计较当真。与人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敌意。对老师、监护人、亲友的管教和批评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
        5、产生怨恨父母的心理
        少数学生认为家里穷,父母无能耐,才会出去打工挣钱,对父母打工不理解,由此而产生怨恨情绪。有的学生在父母回家后疏远父母,产生情感隔膜,甚至埋怨父母的无情。
        6、大多数学生在父母外出后都表现出一些心理问题,其中年龄越小的学生表现越突出,女孩比男孩突出。
         二、“留守学生综合症”出现原因
        我们县是贫困县,但我县农村劳动力输出却很大,这就导致我县的中学有许多留守学生。要想解决“留守学生综合症”问题,我们就得认真的探讨这种不健康心理形成的原因。
        1、社会原因
        当前社会在飞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得到空前的提高,但人们的思想境界并没有相应的提高,社会环境依然复杂。留守学生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特别需要父母和社会的关爱与引导的时候,可是他们的父母远在他乡,关爱和引导缺位;同时中小学周围林立的网吧、游戏厅、歌舞厅,对于那些缺乏父母管教的留守学生来说简直就是一个”潘多拉魔盒”。内部疏于防范、外部诱惑多多,久而久之,留守学生中极易出现心理失范和越轨行为。
        2、家庭原因
        农村留守中学生,他们有的父母都出去打工,他们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住在一起。由于是隔代抚养,长辈对晚辈总是过分的溺爱,这些学生生活待遇也不亚于城市里的独生子女,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生活由爷爷奶奶负责,生活费由父母负责,但心理健康却无人负责。毕竟爷爷奶奶年纪大读书又不多,很难顾及到孙辈的心理健康;而父母就算有这个心思也没这个精力管。这种在学生心理辅导方面存在失控的状况,常常会导致学生形成孤僻、任性、偏执、自负、自卑等复杂的人格心理。
        3、学校原因
        学校是直接面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实施单位,但是大多数农村学校应试教育过强,片面强调升学率,而忽略对学生的安全健康、道德素质以及心理健康的教育,使得留守学生甚至连倾诉的渠道都没有,更加孤立。长此以往,这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由于得不到及时的疏导,这种不健全的心理就会越演越糟。
        4、自身原因
        通常情况下,父母不在身边,学生会感到孤独无助。由于长期的家庭缺陷,留守学生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久而久之,对于心理和身体成长都留下一些后遗症。大多数留守学生都是隔代抚养,因此代沟影响较大。留守学生不能同祖辈有效沟通,多方面久而久之就形成孤僻、暴躁的性格。他们生活在狭小的自我空间里,对外界的一切都漠不关心,对他人和集体的情感冷漠。
        为了排解这些留守学生的心理上障碍,帮助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我们农村中学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没有专业的心理教师,无形中我们这些教师就充当了这一角色。为了搞好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我尝试着采取以下这些措施:
        (1)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思想认识务工父母应树立正确的教养观念,形成正确合理的教养方式。务工父母应改变读书无用论的错误思想,不能片面地认为外出务工既能省学费又能挣钱,而应该明白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若子女未能通过上学丰富自己的知识经验,成年后很难适应社会的要求。同时,他们还必须正确认识读书不仅是学校和老师的事,也是家长的事。家长不仅仅只提供物质上的支持,
        (2)定期与家长联系,了解留守学生的心理状态
        学生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连续过程,班主任不仅要了解学生在学校里的心理状况,还要了解他们在家里的心理动态,有时这些留守学生在学校里不愿意说的话,他们会滔滔不绝的与自己亲人说,这时说的很有可能就是他们的心理话。为此每次放月假,我们都及时与家长联系,以便及时了解学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次放月假,一位家长就向我反映,他的孩子,在放月假时,在他们小镇上网,就被他家的亲戚发现。了解了这个情况,在学生返校之后,我就能够有针对的去做该学生的思想工作。
        (3)以诚相待,倾心交流,关注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
        作为教师,我觉得首先要建立留守学生的档案袋,把每一个留守学生性格、爱好、习惯以及思想动态都记录好。比如说,有的留守学生喜欢上网。只要我们一发现,就要耐心做他们的思想工作,甚至可以找一些因为上网而酿成悲剧的资料给他们看,让他们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然后再让他们写出自己的感想,并加以存档。一旦他们今后再犯,就以存档的材料作为依据进行再教育,直到他们发自内心要改过为止,并且每次做的工作都要存档。
        (4)把握时机,以多种教育方式,驱散留守学生心中的阴霾
        教师可以找一些心理教育方面的理论资料,平时在班上读读,增加他们的了解,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虽然短时间的功效不大,但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还是大有裨益的。还可以找一些成功走出自己阴霾的学生来搞讲座,让他们现身说教,这对于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很有帮助的,因为,他们年龄相仿,心态相似,很容易让他们产生共鸣,起到强烈的震撼效果。当然他们主动的写信、打电话向我们这些教师倾诉,那也是值得鼓励的好形式,因为这种对话本身就表明,这些留守学生有走出心理困境的愿望,只要班主任好好抓住,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
        总之,我们班主任付出耐心、细心,秉持一颗爱心,相信我们班中的留守学生一定会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何立华, 何勇华. 浅析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 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 2010.
        何立华, and 何勇华. "浅析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 (2010).
        何立华, & 何勇华. (2010). 浅析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